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存在一些严重的缺漏。
关键词:德育 现状分析 解决对策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而在中学生德育工作中,这个结合现在出现了断裂,德育重担基本都落在学校肩上,而学校德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须解决。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行为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中学教师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思想状况复杂化,行为自由化,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1)极端思想导致极端行为。当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容易受到家长的宠溺,而家长与学生的代沟较大,不能实现每一对亲子间的贴心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会产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遇到一些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认为命运不公,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继而自暴自弃,选择用逃学、吸烟、喝酒、甚至轻生等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2)恋爱低龄化。初中生在青春期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发生恋爱行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智未成熟,不少学生因此耽误了学习,甚至受到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3)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上升。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大多是因为缺乏他人关爱,思想稚嫩而缺少社会经验,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不懂理性处理,而用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解决。
(4)沉迷网络。初中生自制能力较差,加上学业繁重,常感到心灵空虚,不少学生通过网络寻求心灵寄托,例如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甚至淫秽作品来排解,形成网瘾。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无法管教,父母不注重与孩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垃圾影视音像及不良虚拟网络文化泛滥等都可能是催化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原因。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科学。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学习成绩的好坏当成衡量学生优差的主要标准,而往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评估考核不太重视,德育工作甚至是走过场。
(2)学校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当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大多只重视升学率,导致不少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以获得社会的好评,而忽视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3)不良社会风气渗入校园。一些个人主义思潮、及时享乐思想等不断渗入学校,对价值观未成熟的中学生造成巨大影响,导致青少年集体主义观念缺失,道德漠化,追求个性张扬以及醉生梦死。
(4)家庭教育方法不科学。许多家庭的教育方法欠科学,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有的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德育,有的家长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让孩子产生了道德不重要的错觉。
三、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德育意识。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意识,加深学生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将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把德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并形成常态,特别是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出要求,将品德教育形成具体条例纳入日常行为规范,形成检查评分制度。班主任除每天对学生的细微观察指正外,还可组织班级集体德育知识学习与知识竞赛。当然,也要保证德育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例如,每周设计一节主题班会课,内容为当月备受关注或热议的热点事件,让学生自行分成小组做准备工作并在班会上讨论,班主任进行总结、点评,让学生关心时事,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性格尚未定型,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学校一方面应成立由专业心理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另一方面要善于开设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正确、及时地消除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接受挫折,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制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校联合教育。要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还需要加强家校联系,即学校、家庭双方相互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联合教育可采取的方法有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立家长委员会,为家长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培养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家校氛围;建立家校联系卡,向家长定期反馈学生一周或两周内的在校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晚修纪律、宿舍内务、值日情况等基本情况,也要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达标情况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学校联系反馈机制,让家长协同学校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4)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进行“情感性素质教育”。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外部环境和氛围紧密联系,网瘾现象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与人情感交流,因而与虚拟网络的人交流,进而沉溺于网络世界。因此,在整个社会形成关爱和呵护、肯定和鼓励、期待和信任、严谨和严格、容忍和宽容等良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营造良好的情感应答氛围,學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在学校,情绪饱满、情感丰富而敏感度高、具有积极人格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感染与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做有心的、积极的教师,时刻关注和发现学习有困难、情感上需要援助的学生,公正对待学生的情感,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家长要怀着爱心与责任心与孩子相互坦诚交流,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健康成长。
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认真对待初中生德育教育,将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教师应当把德育工作作为当前初中生教育的重要工作,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德育教育机制,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家校联系等,全方位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理性分析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 现状分析 解决对策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而在中学生德育工作中,这个结合现在出现了断裂,德育重担基本都落在学校肩上,而学校德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须解决。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行为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中学教师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思想状况复杂化,行为自由化,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1)极端思想导致极端行为。当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容易受到家长的宠溺,而家长与学生的代沟较大,不能实现每一对亲子间的贴心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会产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遇到一些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认为命运不公,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继而自暴自弃,选择用逃学、吸烟、喝酒、甚至轻生等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2)恋爱低龄化。初中生在青春期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发生恋爱行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智未成熟,不少学生因此耽误了学习,甚至受到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3)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上升。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大多是因为缺乏他人关爱,思想稚嫩而缺少社会经验,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不懂理性处理,而用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解决。
(4)沉迷网络。初中生自制能力较差,加上学业繁重,常感到心灵空虚,不少学生通过网络寻求心灵寄托,例如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甚至淫秽作品来排解,形成网瘾。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无法管教,父母不注重与孩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垃圾影视音像及不良虚拟网络文化泛滥等都可能是催化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原因。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科学。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学习成绩的好坏当成衡量学生优差的主要标准,而往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评估考核不太重视,德育工作甚至是走过场。
(2)学校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当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大多只重视升学率,导致不少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以获得社会的好评,而忽视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3)不良社会风气渗入校园。一些个人主义思潮、及时享乐思想等不断渗入学校,对价值观未成熟的中学生造成巨大影响,导致青少年集体主义观念缺失,道德漠化,追求个性张扬以及醉生梦死。
(4)家庭教育方法不科学。许多家庭的教育方法欠科学,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有的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德育,有的家长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让孩子产生了道德不重要的错觉。
三、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德育意识。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意识,加深学生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将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把德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并形成常态,特别是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出要求,将品德教育形成具体条例纳入日常行为规范,形成检查评分制度。班主任除每天对学生的细微观察指正外,还可组织班级集体德育知识学习与知识竞赛。当然,也要保证德育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例如,每周设计一节主题班会课,内容为当月备受关注或热议的热点事件,让学生自行分成小组做准备工作并在班会上讨论,班主任进行总结、点评,让学生关心时事,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性格尚未定型,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学校一方面应成立由专业心理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另一方面要善于开设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正确、及时地消除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接受挫折,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制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校联合教育。要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还需要加强家校联系,即学校、家庭双方相互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联合教育可采取的方法有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立家长委员会,为家长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培养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家校氛围;建立家校联系卡,向家长定期反馈学生一周或两周内的在校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晚修纪律、宿舍内务、值日情况等基本情况,也要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达标情况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学校联系反馈机制,让家长协同学校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4)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进行“情感性素质教育”。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外部环境和氛围紧密联系,网瘾现象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与人情感交流,因而与虚拟网络的人交流,进而沉溺于网络世界。因此,在整个社会形成关爱和呵护、肯定和鼓励、期待和信任、严谨和严格、容忍和宽容等良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营造良好的情感应答氛围,學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在学校,情绪饱满、情感丰富而敏感度高、具有积极人格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感染与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做有心的、积极的教师,时刻关注和发现学习有困难、情感上需要援助的学生,公正对待学生的情感,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家长要怀着爱心与责任心与孩子相互坦诚交流,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健康成长。
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认真对待初中生德育教育,将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教师应当把德育工作作为当前初中生教育的重要工作,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德育教育机制,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家校联系等,全方位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理性分析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