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信号法在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纲要信号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有效教育法,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复习课中运用纲要信号图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把握地理规律。作者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应用纲要信号法,获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 纲要信号法 地理教学 优越性
  一、方法概述
  纲要信号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方法。该思想萌发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过30年的实践,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苏联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怎样解决教材内容冗繁、学生压力大的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教育如此问题,沙塔洛夫结合长期的教学活动实践,提出了纲要信号教学法。纲要信号法是以纲要信号传递教学信息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所谓纲要信号,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讲授内容的图表,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
  纲要信号法的实施一般分为讲授、复习、检测三个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教师详细地讲解教材内容,明确各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并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第二,展示纲要信号图表,并使用纲要信号图表再一次讲解。在第二次讲解时,要突出重点,讲清楚各事物间的联系。第三,学生抄录纲要信号图表于相应的知识板块内,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吸收,进行初步记忆。第四,课下要求学生按照纲要信号图表复习巩固。第五,再次上课时,提问学生默绘纲要信号图表,并根据图表复述相关联系。第六,通过完成相关问题,检测学习成效。
  二、纲要信号法在地理复习课中的优越性
  (一)纲要信号法有助提高记忆效率。
  纲要信号法符号心理学的记忆规律,体现了现代信息论对记忆过程的解释,特别是对长时间记忆有利。地理的学科特性使得地理教学中常常涉及大量的地理事物,地理事物的多样性及各事物间关系的复杂性往往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通过纲要中提纲挈领的符号、图表、文字,能更好地剔除教学内容中的冗余,把握教学重点,使主要地理事物及其关系更加清楚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联想,构建相关的关系网络,便可更加牢固有效地实现记忆。
  例如,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为例”时,教师可以展示以下纲要信号图:
  由于该部分内容多,地理事物关系复杂,致使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经常出现内容多、记不牢、死记硬背、迁移应用能力差等问题。运用该纲要信号图表,大量缩减了记忆内容,突出了重点,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将该内容的内在逻辑、内部结构展示给学生,学生得以发现“区域农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二)纲要信号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高效率课堂的保证。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地理热情不高的情况,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地理要素复杂多样,学生难以把握各要素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地理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不能形象、生动、直观地讲清楚各地理规律、相关原理等,使学生对本已困惑的问题更加疑惑。长此以往,地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下降,课堂秩序混乱等现象。
  纲要信号图表自身的优越性,可以把一些看似无关,其实非常关键的地理关系,巧妙地、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建构其自身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复习高中自然地理中“天气状况和温差关系”时,展示如下纲要信号图:
  吐鲁番
  天气晴————哈密瓜甜
  天气晴和哈密瓜甜有什么关系呢?哈密瓜甜和温差有关吗?学生在这样的疑问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联想、思考及讨论,并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思考、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天气晴朗→云层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温度升的高;晚上保温作用弱,温度降得低→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糖分积累多;晚上呼吸作用弱,糖分消耗少→糖分多→哈密瓜甜。温差这个考点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不能正确判读温差大小,致使对有涉及温差的复习总是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低下。选用这一纲要信号图表,会引起学生一系列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讲授了复杂的知识,而且使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纲要信号法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性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纲要信号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它改变了孤立讲授概念、单个知识点的方法,变部分理解为整体把握,做到了系统性地获取大块知识,使教学整体性得以加强。学生通过把所学的各部分知识,放在单元整体中理解,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各地理事物间的内部结构,加强各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构建系统性知识。从而,学生复习的时间减小了,但是复习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纲要信号图表通过利用一定的字母、文字、符号、箭头和颜色等表达方式,将各地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出来,使地理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得到较好的体现,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所以纲要信号图表通过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实现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纲要信号法在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复习课中的实践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在整个高中地理阶段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这一章节的难度相对大;而热力环流、三圈环流不仅是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还是该章的难点。由于该部分教材内容较多,理论性强,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非常复杂,虽然教材中不乏插图、插画、示意图等,但大多是对各具体内容的解释,在复习课中不能很好地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各地理要素的关系。笔者在该章节复习教学实践中,运用纲要信号法,做到了化复杂为简单,抽象为具体,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为该部分纲要信号图:
  该纲要信号图表包含以下知识内容:
  (一)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构成了大气运动的基本框架,在该章知识体系中起基石的作用。从空间大尺度来讲,它影响三圈环流的形成,进而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从而决定全球气候分布的基本格局;从小尺度上分析,区域内冷热不均引起高低气压中心,影响水平方向大气的运动,构成了区域内具体的天气系统。所以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后面大气运动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在学习该知识前,学生应有以下基本知识储备:一是热胀冷缩原理。二是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单位体积内质量减小,空气上升;反之,下沉。因为太阳辐射能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即地区间冷热分布不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推出以下结论:一是热的地区,近地面空气上升减少,形成低压;高空空气积聚,形成高压。二是冷的地区,近地面空气下沉增多,形成高压;高空空气减少形成低压。由于空气从高气压中心向低气压中心扩散,所以大气在水面面上也做运动,加之垂直面上的运动,构成了单向环流运动,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二)三圈环流。
  三圈是基于热力环流的,加之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形成的全球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分析三圈环流固然离不开热力环流。如若把热力环流的冷热地区分别换为两极和赤道,即赤道形成低压带,两极形成高压带,就构成了理想状态下的单圈环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上空流向两极的气流在30°N(S)偏转成和等压线平行的西风,导致该地区气流不断堆积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高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空气流向低压带(赤道低压带),便形成低纬环流。
  两极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形成不同的冷高压中心。极地高压带南下的干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带北上的暖湿空气在60°N(S)附近相遇,受两股气流冷热性质差异,暖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又分别流向极地和副热带上空,从而形成高纬环流和中纬环流。
  参考文献:
  [1]В·Ф·沙塔洛夫,汪彭庚译.三分是怎样消失的[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理解型物理教学是以“理解”为背景,以学生为本位的一种新型物理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情感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它通过理解型教学模型的构建,发展物理教学理解策略,促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情感教育 理解型教学  理解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来自于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思想,是以“理解”为背景,以学生为本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以物理教学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数学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既不应该是简单的数学游戏,又不应该是乏味的说教主义,而应该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学新课
一般而言,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一段话题材料,通常不假思索就从正面着手,结果大多数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乏新鲜感。其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思维固定、思域狭窄。因此,着力改变学生作文千文一面、千篇一律的状况,是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古往今来,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的成功之处就是打破了常规的思维定势,对那些司空见惯、已成定论
摘 要: 教学反思既是教师对教学事务的反思,又是教师对自我的反思,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在思考的经纬中沉淀出教学智慧,浇铸出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乐教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
摘 要: 本文以《机器维修工程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改革本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施思路。着重阐述如何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强化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 机器维修工程学 模块化教学 课程案例  一、引言  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是把培养学生的
摘 要: 兴趣在学习中相当重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通过自己在美方德培训机构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培训的暑期社会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呢
摘 要: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小学语文更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须在正确的学生观、科学的语文教学本质观的指导下,努力追求真善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进而培养学生求真、趋善、向美宝可贵品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 课堂教学语言 真善美    语言是文化的条件和背景,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和思维的表达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
摘 要: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经济与政治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在不断更新。面对新教材,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都需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案例进行取舍,“舍远取近”、“舍旧取新”、“舍生取熟”、“舍表取里”,做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生活。  关键词: 中职经济与政治教学 新教材案例 取舍  1.中职经济与政治教材的改变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在课改步伐的推动下,教材内
摘 要: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竞赛成绩是检验一个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是摆在参赛指导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制定新课程标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四个方面对计算机技能大赛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 技能大赛 新课程标准 实践教学 双师型  职业学校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职业技能,提升
摘 要: 文言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常常会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因此,如何增强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就显得更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主题型教学策略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主题型教学策略 主体地位  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