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开设社区服务课的社会意义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11B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开始试验。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并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省进行试验,这标志着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省也于2007年秋季学期进入了新课程改革试验。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本文想谈一谈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首次开设社区服务课的伟大社会意义,以为高中新课程改革鼓与呼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
  
  一、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做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点,对一名高中生来说,就近在自己从小就生长和生活的社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劳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例如在假期或双休日当一名志愿者去搞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打扫打扫社区的公共卫生,或者去看望看望孤寡老人,陪伴陪伴他们,为他们送上一点温暖和关怀等等,这一可以使他们就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二还可以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劳动意识,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社会经验的产生和积累及日后尽快适应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具体措施,其意义深远。
  
  二、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么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呢?我认为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劳动就是一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探索,它不仅有利于把学生造就成全面发展的人,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小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而劳动技术教育便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普通高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些生产工具,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基于这个培养目标,让普通高中学生就近在本社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以服务于本社区的发展,我想也就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一种好方
  式,因此说,社区服务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一种方式。
  
  三、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可分为五个阶段。早在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改革时期(1949─1957年)就在初高中首次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1965年),1958年颁布的教学计划中,就加强了劳动教育,也增加了学生参加劳动的时间,在高中增设劳动课。第三个阶段为“文革时期(1966─1976年)”,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和冲击。第四个阶段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期(1977─1998年),这一阶段,在高中又重新开设劳动技术课。第五个阶段为高中课程改革的调整和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这一时期,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在普通高中开设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包括社区服务,占2个学分,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我记得我们上中小學时,经常参加生产队的生产劳动,如拾麦穗,抬粪,收割庄稼等。所以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适当的社区服务课也是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四、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有利于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给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书本知识的的同时,也掌握和学习一定的社会知识,学会必要的劳动知识和与社会接触沟通的能力,逐步培养其认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劳动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其以后无论是升学也好,还是就业也好,都是很有好处的。只有了解了社会,才不致使自己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成为书呆子而处处碰壁。要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所掌握的社会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其一生的成败。
  
  五、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让学生就近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以及实现其个体社会化的目标,就只有选择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场所——社区了,社区一般是指人们能直接发生互动的一个地理范围,在同一个社区里,人们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同时社区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健全的小社会,因而让学生在社区中成长,面向本社区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开展一些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本社区居民开展一些便民利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面向本社区单位开展一些后勤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本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一些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通过这些社区服务去关照社会实际,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就是因时而化,与时俱进的正确之举了。
  以上就是自己关于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社会意义的粗浅认识,不知有道理否,恳请教育方家指正为盼!
  (作者单位:721300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自己深切意识到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读、敢说、敢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一、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走下神坛,去掉那种师道尊严的冷面孔,以一种平等的意识,和悦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只靠“传道、授业、解惑”显然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
期刊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课标提出“逐步培养”的要求,本人根据这一要求,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从“三个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培养 探究性 创造性 教学思考    “新课标”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系那个阅读能力”的要求,但目前,我们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没有真正走入正轨,出现:忽视主体,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过程简单,方
期刊
因为现数学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我认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改变教学过程强调如饿批评习,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强调课堂教学从学一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通过多年数学教学经验,
期刊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可见转化后进生的重要。  三年前我当四年级的班主任,起初,每当迈进教室的门口,听到的便是学生们的告状声,同学们讨厌的对象是同一个人—吴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吴宇同学经常口出脏话,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破坏同学们的游戏,拽女同学的辫子,偶尔还有偷窃行为,在同学中间闹恶作剧是常有的事。同学们都说他
期刊
中国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信徒信奉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次还有天主教和基督教。公民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种宗教信仰,但有政治身份的人或公务员要信仰宗教是有所限制的。  道教与流行于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是有所不同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起源于外国然后再传入中国的。道教则是植根于中国、发源于中国、在中国土生土长、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民族宗教。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虽
期刊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认为班级管理的关键是差生(即问题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生尤为突出。所以,班主任应做好问题学生的辅导工作,转变这些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才能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农村中学生普通存在着以下的现象:上课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肯讲白话扰乱课堂纪律,作业不及时完成,抄写别人作业的现象严重。思想上,纪律上表现差,肯打架,骂人,不团结同学,唯恐班上不乱。这些同学往往人缘较差,朋友少。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
期刊
当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了,总感觉我们过去的班集体管理理论在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特别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自觉组织性、纪律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学生的个性目标,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班集体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东风的吹拂中,作为班集体管理有必要进行新的探索。    一、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并重的管理    集体目标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人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個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探索教法,激趣乐学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整理成文,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今天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