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对班级管理的创新探索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了,总感觉我们过去的班集体管理理论在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特别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自觉组织性、纪律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学生的个性目标,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班集体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东风的吹拂中,作为班集体管理有必要进行新的探索。
  
  一、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并重的管理
  
  集体目标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是集体的行动掼和共同的努力方向,所以,坚持集体目标管理是毫无疑问。但是,在坚持集体目标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个体目标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所谓个体目标就是指集体中的每一成员为自己设计,订立的努力方向和价值追求。各成员间的个体目标也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其自主性和价值观的不同。由于集体中的成员年龄相仿,心理特征相似,有着大致相同的知识水平和阅历经验,因而在个体目标的差异中也存着共性。如果把这些共性要求加以概括,提炼和规范化、理论化、并作为集体成员的行为指南,则就成了集体的目标。集体目标的规定既不能无视,也不能超脱个人目标的存在。无视个体目标的集体目标,常常使学生不感兴趣,失去激励和导向作用。如果集体目标中合理地体现了个体目标,学生就会意识到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个体目标的过程,每一成员个体目标的实现,也就是向集体目标的接近,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把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结合起来,达到关心集体与关心个人的统一。
  总之,我们既要克服用集体目标代替个体目标的倾向,更要克服只重视个体目标而忽视集体目标的倾向,又可用个体目标来保证学生施展其特长;既有明确的集体统一要求和共同努力方向,又有发挥个人特长和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使班集体充满活力。
  
  二、树立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思想
  
  传统的班集体管理理论片面强调管理主体一元化,即认为班集体管理的主体就是班主任。只强调主体的单一性,主宰性,而忽视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客体,同时还是管理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
  班主任是班集体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无疑起着重要主导作用,班主任的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班体管理的效率和交通。但是只强调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会导致班集体管理只突出一个“管”字,即要求班主任作用看管、控制甚至强制、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涵义。班集体的管理实质上不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看护和管、卡、压,而是班集体内部的一种职能活动过程,是在班主任正确领导下,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参与下,协调一致地为实现班集体及个人奋斗目标,从而有效地保障全面发展教育顺利进行的活动过程。可见,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管理的主体不仅具有多重性(即班主任,集体成员乃至集体的协同都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体),并且还具有相对性,即班主任相对于作为集体成员的学生是管理的主体,而相对于集体的协同力便成为管理影响的客体; 学生相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是客体,而相对于民主管理,尤其是对自身的管理以及对集体协同力的形成所起的積极作用,则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班集体管理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具有双重功能。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使其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易于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参与感,从而自觉地参加班集体的管理。
  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帮助集体成员担负起主体的职责,实现其主体的功能,成为真正的主体。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自我管理意识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每一个集体成员只有把自己作为管理的对象,并逐渐地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才能进一步把这种主观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能力。)这些能力的相应发展和增强又会促进自我管理意识的进一步明确。这种不断往复的良性循环,会促使管理教育日益完善和管理成效日益提高。
  
  三、发展个性的集体主义教育
  
  传统的班集体管理理论,重视集体化教育,而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集体人”的培养,而忽视具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把集体与个人、集体化与个体化之间对立起来,片面地以集体化代替个体化。集体化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能够自主、自强和自律。不能自主、自强和自律的学生,只能是班集体的“附属人”。由这样的“附属人”构成的只能是形式上的班集体,而不能成为生动活泼、颇具创造性的班集体。要使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即集体化,必须发展其个性,实现个体化。个体化教育包括个人存在感教育、个人价值感教育及个人自强、自立、自律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其自身的存在和个人的价值,从而增强其奋斗信心,自觉地为集体需要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种个体化教育,必须特别注意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体是不能脱离集体而生存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能得到承认,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使学生自觉增强对集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速由个体化向集体化飞跃的实现,真正成为集体的一员。
  长期以来,我们的集体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很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缺乏存在感和价值观念,对个人在集体形成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持有“集体不缺我一个”、“我对集体没有什么作用”等片面观点,导致“无权”则“无责”这种缺乏社会主义义务感、集体责任感思想的存在。个别学生由于自卑还导致对集体的冷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个体化教育和个别化的教育,使我们的集体主义教员成为重视个性,发展个体的集体主义教育,把集体主义教育与个别化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
  
  四、管理功能的多样化
  
  班集体管理理论在对班体功能的认识上,曾有片面的功能单一的观点,认为班集体的功能的功能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抓组织、抓纪律,以达到班集体稳定而不乱的目的,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理论对班集体管理的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班集体管理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对集体成员进行德育方面,还应渗透在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对班集体成员进行智力、体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
  
  五、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交叉沟通
  
  传统的班集体管理理论,只重视对班体中正式组织的管理,忽视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在管理住处网络联系方面,重视正式沟通忽视非正式沟通,没有认清正式组织及非正式沟通,对正式组织及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甚至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并把非正式组织一律贬为“小集体”。非正式组织是指学生之间以情感沟通为基础,以相近的心理牲或同级需求层次为引力,以相互交往为媒介,以满足一定的要求为目的而形成的一种结合体。由于它具有情感性、凝聚性,从众性以及非正式领导的权威性等特性,所发,在班集体管理体制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力,并且这种作用力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因此,对于非正式组织一定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充分利用,以发挥和增强其在班集体中的正确功能,不可否认,正式组织及正式沟通在班集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学校及班集体管理的正常运转,在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委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起着非正式组织及非正式组织沟通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地协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沟通,使沟通网络联系多维化、交叉化。这不仅为班集体管理提供信息,保证信息网络联系的迅速、通畅,也进一步协调了正式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构成一个主动体系,同向同步,协调配合,从而产生一种共聚力、协同力,使班集体的管理更加富有成效。
  (作者单位:427108湖南省桑植县沙塔坪乡中学)
其他文献
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的几百双精敏的、赋予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他。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对幼小的心灵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从事教师这项职业是我儿时就向往的,天真可爱的学生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
期刊
一则蕴藉真情、恰到好处的操行评语,既是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的引火线,又是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成长情况的一个窗口。因此,写好评语不但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之处,而且在语言上要情真意切、贴近学生,也就是说,写好评语,要善于打破旧模式,做到“三改”。    一、改评语称谓——使教师贴近学生    过去,操行评语的开头都习惯用“该生”二字,学生无形中就意识到老师在给自己下“定义”、“权威结论”,从而导致学生拿到成绩
期刊
“新课改”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沐浴在春风中,在不断“充血”和“造血”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新鲜的“血液”,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启迪。  在“新课改”的今天,强调学生要自主、合作学习,我作为一年级语文老师还在教学中不辞辛苦地牵着孩子们的鼻子匍匐前进。并且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生怕稍微放松手中绳子后孩子们会不知所措,茫然若失。但是当我试着让孩子们在我的保护下自己去探索的时候,结果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自己深切意识到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读、敢说、敢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一、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走下神坛,去掉那种师道尊严的冷面孔,以一种平等的意识,和悦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只靠“传道、授业、解惑”显然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
期刊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课标提出“逐步培养”的要求,本人根据这一要求,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从“三个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培养 探究性 创造性 教学思考    “新课标”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系那个阅读能力”的要求,但目前,我们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没有真正走入正轨,出现:忽视主体,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过程简单,方
期刊
因为现数学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我认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改变教学过程强调如饿批评习,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强调课堂教学从学一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通过多年数学教学经验,
期刊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可见转化后进生的重要。  三年前我当四年级的班主任,起初,每当迈进教室的门口,听到的便是学生们的告状声,同学们讨厌的对象是同一个人—吴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吴宇同学经常口出脏话,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破坏同学们的游戏,拽女同学的辫子,偶尔还有偷窃行为,在同学中间闹恶作剧是常有的事。同学们都说他
期刊
中国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信徒信奉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次还有天主教和基督教。公民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种宗教信仰,但有政治身份的人或公务员要信仰宗教是有所限制的。  道教与流行于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是有所不同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起源于外国然后再传入中国的。道教则是植根于中国、发源于中国、在中国土生土长、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民族宗教。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虽
期刊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认为班级管理的关键是差生(即问题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生尤为突出。所以,班主任应做好问题学生的辅导工作,转变这些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才能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农村中学生普通存在着以下的现象:上课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肯讲白话扰乱课堂纪律,作业不及时完成,抄写别人作业的现象严重。思想上,纪律上表现差,肯打架,骂人,不团结同学,唯恐班上不乱。这些同学往往人缘较差,朋友少。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