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盛、阳明一脉相承
有人说: 稻盛和夫是当代的王阳明,不过是东渡日本罢了。稻盛哲学是现代商业社会的阳明心学。这话有道理,但既然是哲学,就超越了商业。稻盛和夫出身是科学家,出名是企业家,但本质上是哲学家,而且是彻底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
稻盛24岁时,在精密陶瓷领域,就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又一个新石器时代”。更重要的是,稻盛在成为全世界行业首屈一指的科学家的同时,已经开始建立他的哲学,成为哲学家,因为他思考并解决了有史以来所有科学家,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在内,都没有认真思考过的哲学问题。
稻盛27岁创业,到了30岁,他已经相当完整地、非常清晰地建立了他的哲学。稻盛的所谓哲学,核心只有一句话: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换句话说,判断和行动的基准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恶。这句话也叫敬天爱人。敬天爱人是稻盛京瓷公司的社训。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致良知”。所谓致良知,就是把良知发挥到极致;所谓“把良知发挥到极致”,就是事事对照良知,对照“作为人何谓正确”,做出判断、采取行动。
稻盛的“敬天爱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完全是一回事。稻盛2013年答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我在中国古典思想中学到的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致良知,就是达至良知,按良知办事。“良知”在日本叫“良心”,用我的话叫“真我”,真正的我就是良知。遵循良知判断事物,这是绝对性的东西。达到良知的境界,将良知付诸实行,就是我事业成功的最大的原因。
稻盛和阳明是一脉相承。
稻盛认为,只有心灵纯粹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只有心灵纯粹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能看到自己过去没看见的东西,包括科学真理、技术诀窍、商业模式、经营哲学等等。
在强烈的愿望和纯粹的心灵的状态下,灵感就会源源不断。
那么,所谓纯粹的心灵具体是什么呢?稻盛先生这么说:在人的心灵里,同居着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一般情况下,利己之心占着上风,无意识的判断,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面子等等,这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抑制利己心,发扬利他心,接近纯粹心灵,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就能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阳明先生这么说:“此心无私欲之蔽,即为天理”。“心静如水,良知清澈,自能临事不乱,应变无穷”。
稻盛、阳明隔着时空对话,两人心心相印。
哲学原点——致良知
稻盛创业时28人中,除自己是一名地方大学的毕业生外,20名是初中生,有几名高中生,都是极为普通的人。为了鼓励大家,为了说明能力平凡的人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功,稻盛想出了一个人生方程式,又称成功方程式:
人生·工作结果=价值观(-100~+100)×努力(0~100)×能力(0~100)
能力许多是先天的,比如智商、健康、运动神经、音乐细胞等。从白痴到天才可从0到100打分;能力由意志决定,从懒汉到劳动模范也可从0到100打分;价值观(又称思维方式、人格)从负100到正100打分。
这个方程式的特点是成功三要素是相乘而非相加;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又称思维方式、人格)有正负。
这是一个对于成功、对于人生的、美妙绝伦的诠释。
稻盛先生说:这个方程式是我的哲学的核心,我一辈子就是按这个方程式做事的,也只有这个方程式才能解释我的事业为什么持续成功。
稻盛先生有时会把方程式中的价值观置换为“判断基准”,这个判断基准从利己到利他也可以从负100到正100。
稻盛27岁创业成了经营者,需要判断决断的事情陡然增加。怎样才能对接踵而来的问题不断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没有人可以请教,自己没有经营的经验,也没有经营方面的知识。稻盛大学的专业是有机化学,他没学过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等等。
在烦恼困顿中,稻盛纯粹的心灵中又冒出了灵感:既然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做基准,我就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来做判断的基准吧,如果这可做基准的话,我能够掌握,因为父母老师从小教导过我。
用一句话说,判断事物的基准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具体来说,作为人:应该正直而不应该虚伪;应该勤奋而不应该懒惰;应该谦虚而不应该傲慢;应该勇敢而不应该卑怯;应该知足而不应该贪婪;应该乐观而不应该悲观;应该自利也利他而不应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
更具体来说,就是“经营十二条”、“会计七条”、“京瓷哲学78条”等等。这都是各种场合下的“作为人,何谓正确”。
换句话说,以是非善恶、不以利害得失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这可以做到吗?可以! 因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知善知恶是良知”。
阳明先生说:“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
稻盛先生所说“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就是阳明所讲的所谓“格物”,“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致良知”三字。
用“致良知”转变经营理念
稻盛先生创办企业的初始目的是“技术问世”,就是将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但是,经历11名高中生辞职事件后,对照良知,用何谓正确的判断基准衡量,稻盛认识到:“技术问世”听起来不错,其实只是显耀个人的本事,这种狭隘的个人愿望,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私欲。京瓷公司不是显耀稻盛和夫个人技术的场所,更不是经营者一个人发财致富的地方。而是要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京瓷公司应该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追求幸福的场所。当然,作为社会公器,企业还必须对社会做贡献。
于是,他把企业的经营理念确定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我认为,这是一切集团理念中最高贵的理念。
稻盛说,这一理念的转变,为公司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良知即天理,致良知必得天助
稻盛先生40年间赤手空拳创建了京瓷和KDDI二家世界500强企业;78岁出马拯救了破产的日航,日航也曾是世界500强之一;培养日本首富、世界500强“软银”,孙正义当过五年盛和塾的塾生。现在全世界盛和塾的企业家塾生已超一万人,这也是史无前例。
稻盛著作畅销一千万册,还在迅速增加。
阳明先生说,“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为天理”。就是说,心中的良知即为天理,遵循天理,必得天佑。
稻盛先生说:至诚通天。看到我为社会、为世人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一心不乱、奋不顾身的样子,上天、神灵、自然、或者说某种伟大之物(Something Great)因感动而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日航不可思议的成功,不是我个人的力量。这不过是天助而已,仅仅是我无私的心灵和纯粹的行为感动了上天而已。
“致良知”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最伟大的智慧。只有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突出“致良知”这个简单明了的核心,才能更好地古为今用。
(本刊记者根据曹岫云先生在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演讲整理,有删节,未经主讲人审阅。)
有人说: 稻盛和夫是当代的王阳明,不过是东渡日本罢了。稻盛哲学是现代商业社会的阳明心学。这话有道理,但既然是哲学,就超越了商业。稻盛和夫出身是科学家,出名是企业家,但本质上是哲学家,而且是彻底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
稻盛24岁时,在精密陶瓷领域,就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又一个新石器时代”。更重要的是,稻盛在成为全世界行业首屈一指的科学家的同时,已经开始建立他的哲学,成为哲学家,因为他思考并解决了有史以来所有科学家,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在内,都没有认真思考过的哲学问题。
稻盛27岁创业,到了30岁,他已经相当完整地、非常清晰地建立了他的哲学。稻盛的所谓哲学,核心只有一句话: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换句话说,判断和行动的基准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恶。这句话也叫敬天爱人。敬天爱人是稻盛京瓷公司的社训。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致良知”。所谓致良知,就是把良知发挥到极致;所谓“把良知发挥到极致”,就是事事对照良知,对照“作为人何谓正确”,做出判断、采取行动。
稻盛的“敬天爱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完全是一回事。稻盛2013年答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我在中国古典思想中学到的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致良知,就是达至良知,按良知办事。“良知”在日本叫“良心”,用我的话叫“真我”,真正的我就是良知。遵循良知判断事物,这是绝对性的东西。达到良知的境界,将良知付诸实行,就是我事业成功的最大的原因。
稻盛和阳明是一脉相承。
稻盛认为,只有心灵纯粹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只有心灵纯粹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能看到自己过去没看见的东西,包括科学真理、技术诀窍、商业模式、经营哲学等等。
在强烈的愿望和纯粹的心灵的状态下,灵感就会源源不断。
那么,所谓纯粹的心灵具体是什么呢?稻盛先生这么说:在人的心灵里,同居着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一般情况下,利己之心占着上风,无意识的判断,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面子等等,这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抑制利己心,发扬利他心,接近纯粹心灵,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就能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阳明先生这么说:“此心无私欲之蔽,即为天理”。“心静如水,良知清澈,自能临事不乱,应变无穷”。
稻盛、阳明隔着时空对话,两人心心相印。
哲学原点——致良知
稻盛创业时28人中,除自己是一名地方大学的毕业生外,20名是初中生,有几名高中生,都是极为普通的人。为了鼓励大家,为了说明能力平凡的人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功,稻盛想出了一个人生方程式,又称成功方程式:
人生·工作结果=价值观(-100~+100)×努力(0~100)×能力(0~100)
能力许多是先天的,比如智商、健康、运动神经、音乐细胞等。从白痴到天才可从0到100打分;能力由意志决定,从懒汉到劳动模范也可从0到100打分;价值观(又称思维方式、人格)从负100到正100打分。
这个方程式的特点是成功三要素是相乘而非相加;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又称思维方式、人格)有正负。
这是一个对于成功、对于人生的、美妙绝伦的诠释。
稻盛先生说:这个方程式是我的哲学的核心,我一辈子就是按这个方程式做事的,也只有这个方程式才能解释我的事业为什么持续成功。
稻盛先生有时会把方程式中的价值观置换为“判断基准”,这个判断基准从利己到利他也可以从负100到正100。
稻盛27岁创业成了经营者,需要判断决断的事情陡然增加。怎样才能对接踵而来的问题不断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没有人可以请教,自己没有经营的经验,也没有经营方面的知识。稻盛大学的专业是有机化学,他没学过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等等。
在烦恼困顿中,稻盛纯粹的心灵中又冒出了灵感:既然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做基准,我就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来做判断的基准吧,如果这可做基准的话,我能够掌握,因为父母老师从小教导过我。
用一句话说,判断事物的基准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具体来说,作为人:应该正直而不应该虚伪;应该勤奋而不应该懒惰;应该谦虚而不应该傲慢;应该勇敢而不应该卑怯;应该知足而不应该贪婪;应该乐观而不应该悲观;应该自利也利他而不应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
更具体来说,就是“经营十二条”、“会计七条”、“京瓷哲学78条”等等。这都是各种场合下的“作为人,何谓正确”。
换句话说,以是非善恶、不以利害得失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这可以做到吗?可以! 因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知善知恶是良知”。
阳明先生说:“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
稻盛先生所说“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就是阳明所讲的所谓“格物”,“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致良知”三字。
用“致良知”转变经营理念
稻盛先生创办企业的初始目的是“技术问世”,就是将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但是,经历11名高中生辞职事件后,对照良知,用何谓正确的判断基准衡量,稻盛认识到:“技术问世”听起来不错,其实只是显耀个人的本事,这种狭隘的个人愿望,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私欲。京瓷公司不是显耀稻盛和夫个人技术的场所,更不是经营者一个人发财致富的地方。而是要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京瓷公司应该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追求幸福的场所。当然,作为社会公器,企业还必须对社会做贡献。
于是,他把企业的经营理念确定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我认为,这是一切集团理念中最高贵的理念。
稻盛说,这一理念的转变,为公司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良知即天理,致良知必得天助
稻盛先生40年间赤手空拳创建了京瓷和KDDI二家世界500强企业;78岁出马拯救了破产的日航,日航也曾是世界500强之一;培养日本首富、世界500强“软银”,孙正义当过五年盛和塾的塾生。现在全世界盛和塾的企业家塾生已超一万人,这也是史无前例。
稻盛著作畅销一千万册,还在迅速增加。
阳明先生说,“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为天理”。就是说,心中的良知即为天理,遵循天理,必得天佑。
稻盛先生说:至诚通天。看到我为社会、为世人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一心不乱、奋不顾身的样子,上天、神灵、自然、或者说某种伟大之物(Something Great)因感动而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日航不可思议的成功,不是我个人的力量。这不过是天助而已,仅仅是我无私的心灵和纯粹的行为感动了上天而已。
“致良知”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最伟大的智慧。只有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突出“致良知”这个简单明了的核心,才能更好地古为今用。
(本刊记者根据曹岫云先生在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演讲整理,有删节,未经主讲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