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而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学生具备了自读能力,便能独立地阅读有关书籍,以较快的速度较准确地获取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读书步骤:
  1.疏通读。先把每句话读通,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掌握。
  2.了解读。在初读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探索读。进一步思考重点词、句的含义,探索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布局谋篇的特点。
  4.巩固读。理解课文内容、特点后再读,巩固获得的知识。
  5.检查读。通过读来发现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琢磨、理解后再读,通过读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回味读。好的课文学完后,还要经常诵读,反复体味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达到熟读或背诵。
  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训练,学生就能渐渐地掌握读书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自读能力。
  
  二、提示阅读法,培养阅读技能;增强理解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科目的之一,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所以语文课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可依靠教师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而必须促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养成“自能理解”的能力。而培养“自能理解”的关键是教学方法。
  所谓方法,既指属于阅读行为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比较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鉴赏性阅读法;又包括阅读训练的一些方法:如精读法、速读法、仿读法等。虽然“读书有法,又无定法”,但学生可以模仿、借鉴这些有效的方法,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力求有用实效。
  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春景”一节时。我指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根据写景文章的特点,边读边圈出文中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划出有关描写春天特征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些词写了什么。
  评评作者是怎样写出春景的美丽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圈划评注,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春天的景色是美丽的,是诱人的,是生机勃勃的。
  
  三、改进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我对以下读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主动式读书法
  这种读书法是改变文章原来的人称,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把原来是别人的经历以
  自己的口吻叙述出来,这样一来就需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
  比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把“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一段改为第一人称后,即“我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拿着双拖鞋……我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我把鞋都跑丢了……我只好赤着脚走路……我可忘不了这个。” 这样一读,不但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更能准确透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导读式读书法
  这种读书法是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一唱一和,个体与群体的配合。即一方读上句,一方读下句,引导学生以对答的方式读课文。引读的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
  
  四、利用“三想法”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读前推想
   拿到一篇文章时,不要急于读,首先看看题目。如果是一本课外书,则先仔细阅读内容提要。看完后沉思一会儿,想想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遭遇,文章的情节是怎样发展的。然后再读全文,最好是“心读”为主。这样的读前推想。不仅是为自己的读书创设一种思想推断的气氛,同时还能使文章情节安排自己的推测预料作对比,最重要的是加深了自己的读后感。
  (二)读中设想
  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句中总有关键词句,或者精彩的描写,或者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读到这些词句时,稍停一下,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就是把文章的文字叙述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到“山”想象山的形状色彩;读到“海”,想想海水的变化和色彩。这样,你就会真切地品尝到语言中无穷无尽的乐趣了。
  (三)读后续想
  一篇文章读完了,不要丢弃而了之,应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写作思想继续展开联想,这就是续想。续想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给文章的故事安排一下新的结局。
  综上所述,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在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犹如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能独立地向新的知识、新的领域进军,终生受益。
  (河北省霸州市岔河集乡叶庄小学)
其他文献
每个教师都有一种愿望,希望自己的口语对儿童有吸引力,于是,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说的话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这是对的。但是,有些人对口语儿童化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只要尖着嗓子奶声奶气地用“娃娃腔”说话,甚至学着孩子讲“饭饭”、“肉肉”、“糖糖”就是儿童化了。  这其实是把“口语儿童化”和“儿童口语”混为一谈的表象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害的。  儿童化的口语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出神入化地拨动着孩子的心
期刊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美感和兴趣虽然并非一回事,但美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启迪人们的思维。对数学缺乏审美素养的学生往往感到数学单调枯燥、神秘莫测,难以激发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启迪思维了。  只有对数学美有深刻的领悟和感受,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是乐此不疲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持久的驱动力。所以,教师应该寓教学于学生对美的享受之中,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学美的熏陶和感染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教十几年中,我发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总结原因就是:有的学生不知道写什么?  又有的学生心中有但写不出来,这些就影响了学生作文的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有  利于
期刊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 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青春期心理特点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他们面对紧张的
期刊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
期刊
以下是现在初中学生中十分普遍存在的一些观念:   “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只有书呆子才会喜欢数学。”   “数学与日常生活毫无联系。”   “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记忆和模仿,你不用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搞懂。”   “数学证明是一种“游戏”,是对一些人们早已了解的东西进行校验,没有任何的真正的价值。”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活
期刊
提到朋友,想必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几个朋友的名字,想到谁,就会回忆和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们经常会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小聚,吃饭聊天、踏青游玩,心情无比放松和畅快。  我们愿意和朋友玩,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需要朋友。可是现在孩子的生活圈在慢慢缩小,除了上学,就是在家看电视看书,或者一个人玩,朋友很少。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交友问题,关心自己的孩子,关注孩子的朋友。那么怎样对待孩子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探索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的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从某种意义上说,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当今的体育课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努力发展学生的五个领域的能力,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因此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中的组织方法首先考虑的应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新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这样才会  做到教学前的有的放矢,教学后的有据可查,不盲目。  在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班级都在存在一些“体育学困生”。所谓“体育学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各种能力的培养源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而语文作为我们教学中的母语,更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拓宽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提高其认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激发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