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勋章”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石寨山文化青铜扣饰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石寨山文化遗址的不断发掘和青铜扣饰的大量出土,青铜扣饰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学者的关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涵盖了青铜扣饰的定名、类型、功能、起源、年代、族属、装饰风格、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本文拟就通过对墓葬材料的分析,对青铜扣饰功能作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石寨山文化;青铜时代;石寨山遗址;青铜扣饰
  首先可以肯定的讲,类型样式多样的青铜扣饰其功能用途非常广泛,任何将其功能单一化的观点都是片面的。而关于石寨山文化青铜的功能之前也有很多学者通过各种证据做出过一些判断;围绕着装饰和扣系這两种功能做出一些相类似的推断,如饰物、饰牌、铜饰物、扣形饰等;而且在早前也有学者称这种圆形扣饰为护心镜,但是后来随着出土扣饰越来越多,这种观点很快被抛弃。在旧观点被抛弃的同时,也开始有学者通过综合分析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类扣饰来考量之前一直被忽略的象征性。
  象征性是通过扣饰传达出的某种讯息;例如圆形扣饰较多用于扣系腰带,那么纹饰复杂和镶嵌精美的一类扣饰其主人身份肯定要高于系带一般圆形扣饰的人,这在墓葬中表现的很明确;具体体现在墓葬规格越高,圆形扣饰陪葬越多越精美,一般陪葬品很少的小型墓葬其中仅会陪葬一件谈不上精美的圆形扣饰;那么圆形扣饰的象征性就体现在标识其主人身份地位这一方面。而对于长方形扣饰和不规则形扣饰而言,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因为这不仅关乎墓主的身份地位问题,很可能牵涉到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方面;因为无论对于哪个社会而言,耗费大量资源和劳动力所制造的非实用器往往关乎社会的政治、军事以及宗教信仰等社会上层建筑,而这类贵重器物一般被冠以“重器”、“礼器”等称谓。例如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夏商周三代的鼎、簋等;可以说“礼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需品,可以使得这种已经进化为复杂社会的政治组织更加凝聚而不易解体。石寨山文化是否也需要这样的“重器”来维稳整个社会组织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除上文出于理论方面的归纳,下文将通过3种角度进行演绎,来共同导出其“重器”身份推论。
  除因缺少人骨资料或随葬品无法判断葬式只能暂时定为葬式不明的墓葬外,通过分析其余葬式明确的墓葬有无扣饰陪葬,这类随葬扣饰的墓葬占相同葬式墓葬总数的比例来判断扣饰的一些信息非常必要。
  石寨山文化墓葬中清晰的反映出分别在男性单人葬、女性单人葬及合葬墓这三类不同葬式的墓葬中随葬扣饰的墓葬所占比重;可以看到,每个遗址中随葬有扣饰的男性墓占该遗址男性墓葬总数的比例都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而随葬扣饰的女性墓葬则是个例,这有力的证明了扣饰是男人的专属用品。
  在石寨山文化墓葬遗址中,石寨山和李家山是墓葬规格最高的两大遗址,首先石寨山和李家山遗址出土扣饰总数分别示228件和420件,排在所有遗址之首,这也与其“王侯墓地”的墓葬规格相匹配。其次,石寨山8座大型墓出土扣饰172件,李家山13座大型墓出土扣饰160件,其平均值远超其他遗址相关数据,可见这两处遗址中大型墓规格之高。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青铜扣饰的使用与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有一定关系。据已公布的资料,在上述云南境内发现青铜扣饰的地点中,目前发掘墓葬大约超过2500座,而出土扣饰的墓葬为400座略多,可见使用扣饰随葬的仅是少数人。从分布看,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两处与滇王族及其他上层人物有关的墓地,分别出土青铜扣饰228件和383件,合起来占当前发现青铜扣饰总数的59%;在这两地已发掘的墓葬中,出土青铜扣饰的墓葬比例也较高,石寨山发掘87座墓,有24座随葬扣饰,李家山也发掘87座墓,有50座随葬扣饰。而在那些可能与滇“同姓相扶”的部族墓地,情况却大不一样,如曲靖横大路发掘墓葬188座,有三座墓各出一件扣饰。东川普车河发掘墓葬39座,亦有三座墓各出一件扣饰。可见,青铜扣饰在当时主要流行于滇的上层社会和核心人群中,而横大路、普车河等地少数使用扣饰者的身份也很可能较为特别。此外,一般的中、小型墓葬多随葬单件青铜扣饰,而在一些大墓中,往往随葬有多件,有的甚至数十件,且类型多样,如晋宁石寨山M6随葬各类扣饰22件,M13随葬53件,M71随葬23件,江川李家山M47随葬32件,M51随葬38件,M57随葬29件,M68随葬65件,呈贡天子庙M41随葬24件。随葬这么多的青铜扣饰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墓主人较高的社会地位。就青铜扣饰的类型看,其与使用者的地位和身份也有关系。有些扣饰分布较为广泛,如器型简单的Aa、Ab型I式II式和Ba型I式II式扣饰在很多地点都有发现;说明它们的使用较为普遍。而相对较为精美的扣饰一些扣饰,如Ab亚型III式、Ac、Bb、Ca、Cb和Cc型扣饰,主要见于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这样的王族和高级贵族墓地。一般的部族墓地有时虽有少量出土,但仅见于个别大型墓中,可见其使用者应属于社会地位较高的一类人,而非普通人群。此外,目前所见的非常精美的Cd型扣饰也都出自大型墓中,如晋宁石寨山M6和M13、江川李家山M21和M68、呈贡天子庙M41等,墓主人为高级贵族或部族首领,这恐非偶然。相反,有些扣饰如Ca亚型I式扣饰虽出土不少,但在石寨山和李家山墓地却发现很少,甚至不见;很可能是因为这种小型动物扣饰不符合王族及其他高级贵族的身份。
  在各墓葬遗址中,占总墓葬数量比例很小的大型墓葬却出土了占扣饰数量比例很大的扣饰。这充分说明了墓主生前地位越高,拥有的扣饰越多。在石寨山文化中青铜扣饰作为男人的专属物品,而且地位越高的男子,所拥有的扣饰数量越多,也越精美。基于这样的事实,那些制作精良扣饰的功能显然脱离了实用范畴。
  综上所述,因为在石寨山文化贵族墓葬中青铜扣饰具有的这种明确的身份阶层指示性,又因其出土数量众多、品种繁杂、质量上乘、造型别致、工艺精美;所以通过这样的分析,以今人的眼光来审视石寨山文化的青铜扣饰,其实其已经具备了作为“勋章”的几大要素,虽然直白的将石寨山文化的青铜扣饰等同于勋章显得过于简单,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青铜扣饰已经承担了勋章的社会功能,并且较为成熟的具备了作为一种地位身份象征意义。   而纵观我国历史,虽《战国策·齐策一》中记载:“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但文中所言“徽章”应更接近于现代军人的“帽徽”、“肩章”和“胸标”一类的辨识物;而石寨山文化中的长方形和不规则形扣饰则类似于“奖章”、“勋章”、“纪念章”一类器物;这两类无论是形制还是性质都大相径庭,功能和用途同样泾渭分明。所以,我们可以将文献的中的“徽章”看作是现代军人的“帽徽”、“肩章”和“胸标”这一类器物的前身,这类器物的用途在于指示佩戴人的身份;也可以将石寨山文化中的长方形和不规则形扣饰看作是现代国家颁发的“奖章”、“勋章”、“纪念章”这一类器物的滥觞,这类器物则带有强烈的荣誉色彩。所以说《战国策·齐策一》中提到的“徽章”并不等同于现代成熟的国家徽章奖勋制度体系所指的“勋章”。
  此外,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清王朝颁发的“御赐双龙宝星”是中国真正完全意义上的一枚勋章,中国勋章的产生,是洋务派借鉴西方的结果;中国与西方一些礼仪的差异出现,在这种形势下,恭亲王奕忻为首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拟定了《宝星章程》,这里的宝星,即为早期勋章的称谓。但是西方勋章乃纹章发展演变为来,而石寨山文化中的扣饰无论在形态还是社会意义上无疑比纹章更接近现代完整意义上的勋章。
  故,笔者认为两千年前石寨山文化中出现的青铜扣饰完全可以看做是现代勋章的滥觞;虽然中国现代的徽章奖勋体系是清朝晚期由西方所引进,中国古代虽出现了赏功的“佩钱”、“金牌”、“铁券”等带有荣誉性质的奖励类器物,但是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独立且完整的赏功勋章制度。但就青铜扣饰的出现表明,中国古代与古罗马几乎同时期的石寨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赋予了扣饰类似于勋章的意义。虽然青铜扣饰所象征的荣光与石寨山文化一起覆灭,但是青铜扣饰的出现及其意义却永存于世;笔者相信随着这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青铜扣饰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于世人眼前。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博物馆考古发掘工作组.云南晋宁石寨山古遗址及墓葬[J].考古学报,1956,01.
  [2]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G].文物出版社,1959.
  [3]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第四次发掘简报[J].考古,1963,09.
  [4]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晋宁石寨山第五次抢救性清理发掘简报[J].文物,1998,06.
  [5]昆明市博物馆,晋宁县文物管理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晉宁石寨山:第五次发掘报告[G].文物出版社,2009.
  [6]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5,02.
  [7]江川县文化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川李家山:第二次发掘报告[G].文物出版社,2007.
  [8]玉溪地区文管所等.江川李家山新近出土文物调查[J].云南文物,32.
  [9]云南省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官渡区博物馆.昆明羊甫头墓地[G].科学出版社,2005.
  [10]杨世钰,赵寅松.云南省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官渡区博物馆.云南昆明羊甫头墓地发掘简报[J].大理丛书考古文物篇,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whether in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or other aspects,it did have a positive effect.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how Chri
期刊
摘 要:一堂好课有什么标准?有温度、宽度和深度的课,好的老师是火种,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交互是实验室课堂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课堂交互质量知觉与学习者满意度间的关系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日益重视的课题。自我效能和任务价值作为动机变量对学习满意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班杜拉在1977年就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得到了许多教育学家的认可。受顾客满意度理论影响,学生满意度理论则是:学生是教育产品的消费者,学生满
期刊
摘 要:提高课堂效率是所有教师一直追逐钻研的目标,而恰到好处的情感沟通与互动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彼此距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尝试借用绘本看似简单的图文,却蕴含大大的人生哲理这一独特的魅力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品质,完成情感教学目标。  关键词:绘本;情感教学;课堂效率  “思想品德”教材由2016年起正式更名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改编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学校已经能够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素质教育,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必须立足于市场的需求和教育形式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确定教育领域的地位开始,树立新的发展目标、采用新的教育模式来提高技校的教育水平,增强教育实力,以更好的适应市场和时代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就技校语文教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是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帮助幼儿提高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和培养对音乐的探究热情,同时音乐欣赏与舞蹈潜能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在欣赏与舞動中发展了创造能力,激发创造的欲望。笔者针对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层面对音乐欣赏教学挖掘幼儿舞蹈潜能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获得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音乐欣赏;挖掘;舞蹈潜能;探究  一、研究背景 
期刊
案例背景:  狼是小朋友们故事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动物,在孩子们心中狼是一个凶恶、狡猾的坏家伙。作品虽然画的是坏蛋大灰狼,却突破了传统观念里大灰狼的形象。特意将他画成一个具有拙趣的模样,表情多变、动作喜感的形象,淡化了大灰狼原来的恶形恶状。通过大灰狼想吃红焖鸡的情节,让这个原本严肃的主题成为一个有趣的故事,再加上明亮、逗趣的图画,让整本图画书风趣、诙谐,洋溢着爱。孩子阅读时不会觉得它是在说教,而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中关注的焦点问题,留守儿童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身份。本研究试图从“留守儿童”社会身份出发,通过深度访谈对师范生群体中的“留守儿童”各种复杂的关系的梳理,发现留守儿童社会身份建构主要表现为:残缺的家庭关系网、另类的同伴关系/模糊的留守儿童社会身份认同。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身份;现状  “留守儿童”是在1994年才首次出现的词汇。在此后的5
期刊
摘 要:“三去一降一补”是2016年重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落实体现,重庆连锁经营服务行业也受到相应的重大影响。本文针对重庆市连锁经营服务行业进行分析,针对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连锁行业;影响;发展  1前言  关于我国的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在十八大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主旨思想和方向性观点,并做出了具体部署,为贯
期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客观物象--风花雪月、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这些物象常常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这些物象我们一般叫它为“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来说:“象”在写景抒情诗中就是“景”;在托物言志诗中就是“物”
期刊
摘 要:中原文化作中国核心文化的重要成部分之一,在中国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原文化对外传播是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升中原文化实力的需要。豫菜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豫菜英译可以让西方世界更好地了解河南饮食文化以及中国饮食文化。  关键词:菜名翻译;中原特色;翻译  进入21世纪,伴随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饮食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丰富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