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阅读,读出语文味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n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改革风生水起,探究性阅读、开放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创新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模式逐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探究性阅读提倡在合作的基础上多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开放性阅读和自主性阅读则提倡个性化阅读,并从“大语文观”角度来定位语文阅读;创新性阅读则从“死读书”中解脱出来,提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阅读。文章就此提出多元阅读并就其教学实践做探讨。
  一、多元阅读的内涵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因读者本身不可能相同,因此,在阅读方法和阅读理解上都存在异同。同时,同一个文本也存在多个内涵,不可能是单一的,正如小说的人物形象一样,从不同角度看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换言之,阅读接受是一种多元的、无限的、存在审美差异的活动,同时,它又是有限的,存在共性的。但多元阅读不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而漫无边际的乱读,是在一定规范内的具有一定价值取向和文本解读范围的引导阅读。
  首先,多元阅读要尊重文本本身,和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文本是作者感情和思想的载体,是阅读的起点,无论读者对文本有任何的见解,都需要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基础上。因此,阅读要在文本和自我解读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这个点的地位必须以文本为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信息,就需要在读和体会中找到自我理解和文本之间的沟通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去寻找文本中的真正含义。以《社戏》为例,有的学生在“归航偷豆”情节中认为“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一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野性和饥饿,从“任凭”“围”“撮”等词可看出,到底文本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细看“撮”的注解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教师再以问题“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用手指捏取东西的?在饥饿的情况下会这样吗”作为引导,学生很快明白了是因为豆子太烫手的缘故。由此可见,多元阅读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解读,而是要在尊重文本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解读。
  其次,多元阅读更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就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在阅读中会无形地受到文本价值取向的诱导。当然,初中教材中所选课文都以积极价值观念作为引导,而学生理解则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就需在教学中进行正面引导。以《骆驼祥子》为例,祥子是个人力车夫,文章通过他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物欲横流,很多学生走出社会后,也可能会像祥子一样在经过辛苦劳作后而一无所获,最终失去生活的意义。因此,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来分析祥子的形象,从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和祥子自身的原因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不难看出,多元阅读是一种真实性的阅读,富有人文性的阅读,是创造性的阅读,它不仅尊重文本,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二、多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首先,模版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先将阅读实践分解为诵读、赏读和查读三个模版。诵读主要以古詩词为主,注重在朗读的基础上寻找语感,在读准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赏读则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深入阅读,如果说诵读是感性阅读,那么赏读就是感性和理性的整合。赏读是在学生读顺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解读,真正做到“多元”。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对主题的解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菲利普夫妇躲于勒的原因入手进行,如是因为于勒穷,是因为菲利普夫妇的虚荣,是因为社会文化,是因为于勒的个人原因,诸如此类,再通过综合得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理解更加通透。查读则是在查缺补漏中再次阅读,即在对文本再次阅读中寻找漏点和不足点,从而全面理解文本的内涵。
  其次,师生互动,以读促写。学生的读是建立在自我知识基础上的,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限,故在对文本的理解中自然会存在不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是要将不同的阅读理解进行整合,在质疑中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共性。教学中教师通常用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在《孔乙己》教学中,为让学生全面理解孔乙己的形象,用问题“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侧面写孔乙己又写了哪些内容”来作为引导。以读促写则可用读后感的形式进行,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师以读后感的形式来进行引导性阅读,但太过于功利。笔者认为,多元阅读并不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而是提倡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只要学生能从阅读中生成自我的体验即可。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探究人物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在教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分析托翁的眼睛犀利与锐利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我尝试多元化解读文本,希望能找到一条最佳渠道来诠释对文本的透视和建构,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  一构文本: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肖像描写上,教学的重点就是通过肖像中活化眼睛的描写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摘 要】 一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少部分语文成绩较差的学困生,拨动学困生的学习“情弦”,让他们以饱满的激情,挑战的热情,满腔的真情,成功的深情投入语文课堂学习。是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困生 语文学习    语文界的同行聚在一起时经常感叹:当语文教师难,教语文课累,要教好语文真是难上加难。就拿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来看,全班六十几位学生,不及格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几,总有那么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衡量一篇作文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能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下笔如有神呢?  一、以曲折的情节塑造人  情节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名篇大多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初中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按“盼望于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的线索安排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波澜起伏,叙写了菲
小说中的道具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揭示人物命运,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很多文学大师都注重道具的运用。  一、道具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项链》中以项链这一道具为线索,通过女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还项链、知项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道具的作用,使故事情节一波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向学习过程要效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准,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一、关注预习  高效的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抓手,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解决自己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预习目标,保证充足
在经济学企业发展链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微笑曲线”理论。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微笑曲线”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内心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这条“微笑曲线”由乐学、深思、迁移三部曲组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尊重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化对话,学生便能渐渐地积淀一些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感受和体会有如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感悟真情,领略诗的神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可以品出诗的音韵、情韵和意韵。  一、声情并茂,反复吟诵,感受音韵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韵味是从读中得来,兴趣是在读中产生,语感是在读中积累,素养是在读中培养
关注学生个性化、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是众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教活,是使英语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本文结合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提倡用生活丰富教材。  一、课前的思考  1. 一个问题:简单教材如何教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3的Word Power—Different jobs环节主要是介绍表示职业的名词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平时课堂上大多按照高考考点分析,考什么分析什么。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学得意兴阑珊。那么,教师是否可以多角度挖掘这类文本的内容,让干瘪的内容充实起来,让枯燥的课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