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壶青梅煮酒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如一壶温了千年的酒,虽瓢饮者不绝却犹未尝尽这个中滋味。揭开盖子,让人甘心就此沉醉。玉碗盛来,遥见古时月色于其中荡漾,酒香甚是撩人。于是端上一杯酒,走回了那旧时情觞。
  青梅饮:距离
  若问起,爱一个人很苦吗?苦到“感时思君不相见”?今人是很少能体会到这些许的辛苦了,地球那么小,不仅两个人相聚容易,相联容易,见了面之后还要更加亲密。如果你给一个朋友发短信,却很可能是他的女朋友模拟着语气在回复,一个不知谁在与自己交谈的惶恐时代。
  然而相爱的人又那么容易分开,分分合合的转换,要合,不过是一张机票,一串短信;要分,不过是一句再见,一个转身。一个距离长长短短,恩爱廉价的时代。
  古人却不是这样,隔了山山水水的思念,盼一个花开是那样久长。距离让相许格外珍重,让相爱格外牵肠,让相守格外悠长。
  最知名的“距离”,该属李之仪写下的,甚至知名得有点像“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样让人们忽视了平滑熟烂的字句中沉甸甸的情怀: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弯江水的距离,不似今日捏上一只船票,登上客船就可以消弭的。烟水缭绕,帆去帆来却望不见江下的那个身影,两地别离心,天亦老。
  然而多么美!恋着一个人,处处皆可言情,花上有你的温柔,云上有你的洒脱,饮上一瓢水,也有你的气息从远处隔山隔海地漫过来,连山石也变得多情。我将往日的回忆摘下,细细拴上想你的每一夜,投入长江,你在江尾拾起了,就把这江水日日喝上一碗,里面有我对你的诉说千千万万遍。
  正因相离是如此漫长,而牵念如抽刀断水日益汹涌,所以誓言才如此日月可鉴,山河回响!恨相忘,所以怕作浮萍聚,年少轻狂的时候让我们不轻言说爱;恨分离,所以爱如江水,潮打心城不还,牵了手就不再轻易放手。此恨绵绵,江水知道誓言无休,等你,不论几度春秋。
  在爱情里,距离竟将思念拉得如此优美纤长,接天流。这江水因有你舀过,守着它,连等待也变得甜蜜。过尽千帆,当你归来,还有什么能再剪断我们腕上的红线,如果爱情已经日日夜夜描摹过、岁岁月月梦回过、山山水水不曾放飞过?
  并不是要一味赞颂只有距离才美丽,才能让爱情结得正果。而是往往,聚散太过轻易,便像伸手可摘青梅,尝一下,似乎还酸,便即随手丢下。而忘了一颗梅子的生发是多么艰难却诗意的过程,忘了再等一等它的成熟。
  但若是那爱慕星光的人,非得要一步一阶地拾级而上危楼才可摘得星辰归,那样漫长的获得,是谁也不会轻易张开手心让这至宝滑落的。
  一条江的距离,足够思量爱情。思而不见,爱还能否持续。
  青梅待:守望
  还有一种等待,却是无从丈量的距离,是望穿此生也不一定能遭遇花期的守望: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中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因被王国维用于了他著名的三层境界之第一层,而更加广相流传。本就是美得云星雾绕的一句诗,因着被王国维单拎出来推到世人面前,定睛细看之下,更是惊艳得心摇魄动。只这一句,便似叫人行在月下,迷蒙得风来暗香满,迷离得花空烟水流。
  后人往往将这《人间词话》中的理论引申为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层是独上高楼的迷茫,寻不到方向时的辗转与徘徊;第二层是确定道路后,“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与辛苦;第三层是修来正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付出终于圆满。
  那么,人生最喜是终于攀得这最后一层境界,云开雾散,花团锦簇。那时再回望来时路,连曾经的种种苦难也变得意趣盎然起来。然而我最心折的却还是在第一层境地里小园独徘徊的香幽。那时候一切结果还未揭开,生命还尚未着色,所有盼望和期待都隔花隔雾的迷离,月色如许,却不是属于我的良辰。在这时候,你还肯赞颂这人生美好吗?当一无所有?
  可我要说,是的,一切追求不是为了占有结果才会明媚。纵然能攀上山头,最后的驻足点才那么有限,而享受的过程却可以那么长,洒在了生命进程的每一处。从山脚下一路走来,脚步终会停在哪一处峰谷也并没那么要紧,因为曾经,有阳光撒满路。
  在爱情里,也是如此。不管是否遇见了那个要等的人,不管是否有这一个要等的人,能保有一份守望的情怀,便恰似开一树杏花飘雪的诗意,恻恻轻寒亦不减香浓。
  所以,当你在凉凉的夜下有着如歌的行走,如梦的痴茫,请相信,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有一个人此时此刻会同样在斑驳的夜空下难以入眠,只要你善于苦苦的等待。
  等待,是的,苦苦的等待,然而这种等待却让人喜爱。就像“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路可以望断了、望尽了……可能却还是望不到梦里的人。可是,还是可以依旧继续地等待下去呀,守望悲剧里的美丽,守望愿望中的爱情,守望那个,无可取代的人。等不到,或者等来了失望的结果,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正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时刻。让人的内心,永远还有希望,永远还有期待。
  人生不怕爱错人,不怕没爱过,唯怕,真爱驾着七彩云霞来了,而你却已经为自己套上了紧箍咒,早已放弃了自由。恨不相逢未嫁时。珍视独上高楼的期待吧,如果不是你的爱走来,请别轻易下楼。天涯尽头,无论那人是否回旋在灯火阑珊,你执着的身姿是一种高贵的保留。
  青梅嗅:含蓄
  拣尽寒枝不肯栖,是宁愿沙洲冷。但待那青梅终于长成的时节呢?满腔欢喜,如何喷发?那随春风丝丝上长的心悦无声,已如青藤攀满心怀: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最妙此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感谢那一回首间,我抬了头,撞见了此生命定的相遇。我看见露华满天,飞花无度,而你正从这当中走来,灿如紫薇星的降落。最喜李清照此刻所写的小女儿情态。明明心湖零乱,早就一池春水吹皱,偏偏还要远远的,把上一枝青梅,娇羞无限。
  读来不觉叫人微笑,在青涩的年华里才有的青涩情怀。单只这一句,便已让人爱上了那含蓄年代,所特有的美丽。将满怀心事细细收罗好,并不急于全部向你放飞。等你走近,自可看清这花满枝头,素胚上为你勾勒的心事笔墨正浓。
  所说的这份含蓄,并不是崇尚礼教桎梏中的安分守己,而是怜赏在悠悠我心之时的欲说还休。有人偏偏就觉得,爱情最美妙的时段,是在那欲得而未得、牵肠挂肚又悱恻猜思、乍喜乍疑的扑朔迷离之时。由此看来,古人的含而不露倒比今天的单刀直入更高明,更有情趣的多。
  只是若问起,难道他们就不急吗?———她定要嫣然地一笑,言言语语都凝在唇边,却再不吐露更多。
  既然浩浩人海已让你我遇着,那又何必再惶急,一步步脚踏实地的靠近,我自也递出手掌等你来握。若我们之间这样一段路程都惶恐意外,那未来的山水迢迢,人生路上何敢携行?情缘不是一步来急便可缔结的,流星最是来势汹汹,却也最早去势匆匆。江河不语,然而一路蜿蜒崎岖过后,终将此身投入大海,不舍昼夜的相融。
  ———这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此生唯一,也是地势使然的命里有约。
  因而,回首欲诉,却把青梅嗅,是一种“认定”之后的沉默,是“却步”而不移步的守候。含蓄是一道唯美的问答,时间会写出最终的结果。
  这样的爱情,如一卷诗娓娓道来,读到结尾,抬首间,梅子正熟。
  青梅弄:纯真
  还有一种梅的青涩,虽已种下千年,却仍未转黄,只因世人太过爱它长成之前的翠绿欲滴,零露如珠: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人们最熟知的莫过其中那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了,纸张簌簌间,仿若画面就铺成了那样一个绿荫正浓的夏日,不知愁滋味的纯真年代。不管读的人是否真有过这样青梅竹马的往事,每个人却都愿意相信这唐朝的时光仍还停在那个夏日的午后,少男少女的童真还设身其中的保留着。诗以寄情,此情尤为青青。
  如此单纯的我欢喜你,你欢喜我,像一株初挺的青莲未沾染尘世的利益纠葛。只知你抛我一颗青梅,我撩你一抹花枝,只你我二人便可游戏整日。如此简单潦潦,就如一杆青竹便是你的高头大马,而一条狗尾草便可绕上我的指根,缠作你娶我回家的指环。
  马未都先生曾形容过这一场景,说是小男孩围着小女孩起腻———“起腻”一词,实觉大妙!正是这一副“最喜小儿无赖”的嘻皮模样,日日前来,赶也不走的胡搅蛮缠。———直到有一天他长大,恍悟原来围着她打转不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早已化作了一种心底的守候。原来当年互相抛掷的青梅就裹着懵懂的爱恋,埋入岁月,随着时光流转,这时也已悄悄长成。
  看他们那新婚后的描写,多么可爱喜人,叫人忍俊不禁!新婚妇自小与她的丈夫朝夕相见,然而一旦真的衣襟相结后,却害羞得像一朵壁角的小花迟迟不肯转过头来,任他再如幼时般千求万唤,这株含羞草还是久久不肯开颜。
  只等到十五岁的一天,女孩子终于也似当年的男孩恍然大悟而情花怒放的那一刻,那一刻瞬间长大。这才明白,原来早在那么久那么久以前,他就已经驾马来迎娶他的新娘了,而她也已在那么早那么早的从前,就接纳了他的鞍前马后。从那两小时起,就如灰如尘,日日不分,花前树下,处处为证。(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这是一枚青梅的故事,已被讲起了千年。两情之悦,难得在于不掺入成人之后的千般顾忌、万种考虑,身份、地位、财产、前途……无一不是感情的砝码。而当洗尽这种种铅华,又有几人依旧染情愁?———一杆竹,一颗梅,他们爱在无条件为你,无条件等你。
  两情之悦,亦难在朝朝暮暮过后,一往情深是否消磨于时光。就像今人常说的审美疲劳。纵满园春色,亦难免年年迟早要褪尽韶华。而当真执子之手后,岁岁重复的轨迹,日日不变的晨昏,要在琐碎度日中守住感情的恒温,更难过寄梦相望时的两地相思。因为后者常常会美化记忆里的爱人,而前者是逃不开的种种缺点一览无余。———一杆竹,一颗梅,多少年来,他们爱在时时相见,刻刻不厌。
  故事到这里该有个完满的结束了,人们都深深地记着“青梅竹马”,记着“两小无猜”。然而讲故事的人往往忽略了男女主人公的后半生,他们长成之后的人间百态。
  无虑亦无忧,那只属于童话般的过去,当男孩子和女孩子走出童话,他们同样要沦陷于尘世悲欢,生离死别。她的他再不骑竹马了,他要为生计、为家庭、为前景、为现实种种,背负着她的牵挂离开,留她坐守红颜凋落。她守着青梅竹马的往事,守到转瞬间暮色已苍茫。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这才是故事的结尾,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尾。你可以想象他明天就回来,也可以认为他永远不曾归来,也许这是个喜剧,也许它是个悲剧。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未完成时,我们无法在今天的日记里书写明天的故事,也无法用今日的画笔修改昨天的图卷,但唯一可知的是,今天永远比明天年轻,今日永远比昨日丰收。
  一杆竹,一颗梅,她拥有过了。
  一纸信,一个人,她还在坚持。
  此生未结,然而生活依旧可称完满。
  ……
  以古情映今情,以今情祭古情,行至此,手中这杯酒依旧未尽。但已经心折在了那份等待、那个守望、那抹含蓄、那份纯真中,为这今朝不再的情致沉醉。仿若喝醉了千年的如血斜阳,方知,千古情未了。怀念青梅煮在酒觞,那样细细品味的爱情。
其他文献
第一次读苏枕书的作品就深深地被她打动了,连带着对给我推荐她作品的朋友都心怀感激,相见恨晚。  这个生于江苏南通的江南女子,曾经获得过全球华人青年文学奖小说组一等优秀奖,已经累计出版数十万字作品。她的文字也仿佛被江南水乡的温婉内敛所浸润,沉静、灵秀,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则很小就开始了。  “大概只是个人的兴趣吧。与其说什么最吸引我,不如说我从小的家庭教育把我带入了古典文化的世界。”她最早接触的就是
期刊
两个矛盾  对于杜甫而言,他的人生困境主要来源于两个矛盾。其一是他的社会政治理想与唐代现实的矛盾;其二是他的社会政治理想与自身个性的矛盾。  在唐代,儒学受到冲击。这一社会现实使奉守儒家传统的杜甫感到坚守理想与理想难以实现的深刻矛盾。比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是多么令人叹惋的一
期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6日来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在随后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的座谈中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消息报
期刊
爱情,本就不是谈论的对象,爱情,只能实践,但我们却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观望爱情,寻找自己。  巴金与萧珊:生命因你而完整  “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1936年8月摄于上海。照片上的萧珊戴着一顶圆边遮阳帽,显得明眸皓齿,清丽可人。照片
期刊
很少有人对两个厮守到老的人的感情予以爱情的定义,相反,很多故事说的是这种感情的千疮百孔。心理学者林紫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一辈子在一起的老夫妻,在旁人眼中也是恩爱的范本,可是,在丈夫去世后,妻子在他杯子底下看到老先生刻的4个字:我要离婚。这样的故事很容易流传,因为适合怀疑爱情能保质的人的口味。  不过,R·利波维奇说得很明白:在爱情中,如果能区分相吸和相依的不同阶段,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你就
期刊
可是,真相没这么美好,两人感情迅速转淡,肖邦搬去与乔治·桑合住,整天作曲练琴,做完一天工作后才对乔治·桑发牢骚。乔治·桑说:他找我谈话,像是主人找女仆一样。恋情迅速消失。乔治·桑说:我的眼睛终于睁开来了,我再也不能让我的肉体和鲜血成为薄幸和邪恶的牧场。  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已经无话可说了。“好吗?”“好。”  浓厚之爱,转瞬成烟云,在这里,爱情完全没有保质的概念。不过,在人类漫长的文化形态中,这并
期刊
“秀才”是明清讽刺小说的一大切入点,小说家经常借秀才之口对皇亲国戚含讽带刺,对达官显贵说三道四。把秀才大军摁在案上尽情雕琢,既能慨叹世事的不公,又能转弯抹角地笔伐上流社会。  “秀才”的谷底在两宋,在宋人眼中“秀才”这一称谓是一种轻视,甚至是蔑视。宋代文人若被人呼作秀才,常常会大动肝火。王辛弃疾曾被一个大胆狂徒嘲笑是酸秀才,结果老辛挺剑相向。亏得朋友及时劝阻,狂徒也见势认怂,惨剧才得以避免。另外,
期刊
“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薛宝钗,才貌双全,却有经常“喘咳”的毛病。《红楼梦》第七回说道:她的喘咳还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也不知请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总不见一点效验儿”,后来还是一个和尚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给了一包药末作引子,倒还效验些。这个“海上仙方儿”,名叫冷香丸。  在《红楼梦》第91回时还记载:宝钗因劳累、恼怒而引发宿痰犯了哮喘病,发烧、喘、口不能言、手不能动,出现了
期刊
杨汉群(以下简称“杨”):谢谢刘教授接受我们的访问。可否先说一说您的治学历程和心得?  刘梦溪教授(以下简称“刘”):我是念文学出身,大学学的是中国文学,早期的研究主要在文学方面,如文学史、小说史;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史,也兼做文学评论。所作课题以古典文学为主,曾涉猎《诗经》《史记》《陶渊明作品集》等,但重点是明清小说,《红楼梦》研究持续时间比较长,写过不少论著。  80年代中期,我的治学方向由
期刊
生死誓约  《击鼓》表述的是一种离别,一种由战争带来的离别,一种由镗镗鼓声催出的离别,一种在告别之时就预判到的生死之别。  《击鼓》描述的场景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兵士们由邶国的将领公孙文仲带领,去平陈宋之难、和两国之好。但战士的心中却是凄惶:王孙贵族们的利益得失、恩仇翻覆,将使我们这些惶惶然趋从的小人物走向何方呢?恐怕将来,只可在荒野处、在树林间去寻我们的马,而马的主人,已不在世间。———这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