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是乌鸦?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86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九色鹿》一文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给九色鹿报信的为什么会是乌鸦?”学生的提问让我一愣,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我笑着反问:“为什么不可以是乌鸦呢?你认为应该是谁?”学生说:“因为乌鸦不是吉祥的鸟,人们都不喜欢它。我觉得应该写喜鹊给九色鹿报信。”哦,原来他是这样想的。是啊,为什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给九色鹿报信的是乌鸦呢,那么多的“好鸟”不用,偏偏用这么个“丑陋”的家伙呢,的确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有价值吗?有让学生讨论的必要吗?这时讨论这个话题,会不会冲淡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挤占课堂有限的时间?犹豫片刻,我决定让学生课后去思考。我说:“你说的似乎有道理,其他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课后可以结合这篇课文,查阅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节课,我抛出了学生提出的那个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乌鸦可能和九色鹿是好朋友,见朋友有难,当然要告诉它。”有的学生说:“乌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不是那么美好,连它看见九色鹿有难都要报信,而调达却恩将仇报,可见调达是多么的可恶。”有的学生说:“乌鸦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都是那么可恶,比如,《乌鸦喝水》一课中的乌鸦就很聪明、可爱。”有的学生说:“小乌鸦在老乌鸦老了的时候,还知道反哺呢,从这点来看,乌鸦还是‘孝鸟’啊。”有的学生说:“是啊,我在网上查到资料,说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间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唐代以后才有乌鸦主凶兆的说法出现。这篇神话故事年代很远了,那时的乌鸦应该很受人们的喜爱。”还有的学生说:“我通过查资料知道,这个神话故事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故事画。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乌鸦在人们的心中应该是神鸟。”学生有的联系课文内容,有的联系生活实际,有的引用搜集的资料,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神话中写乌鸦给九色鹿报信,反映了那时候乌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什么不妥。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也达成了认识上的一致。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也上网查阅了资料,对乌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唐代以后,方有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出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同时,古人亦有以乌鸦为报喜之说。如薛季宣《浪语集》:“南人喜鹊而恶乌,北人喜乌而恶鹊。”可见,在古代不同地域的人,对乌鸦的喜好是不同的。如此,从资料上看,故事中让乌鸦报信也未尝不可。
  神话故事是神奇的,人物神奇,情节神奇,想象神奇。在神话故事中,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而这正是神话的魅力所在。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更应该是一次探索之旅,只要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并乐此不疲地去经历探究的过程,给点时间又如何?即使学生探究的内容和文本阅读的关联并不是很大,也无损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堂中像这样“旁逸斜出”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以种种理由把这些“枝节”砍去。殊不知,同样被砍去的还有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语文课堂要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去,让学生踏上神奇的探索之旅。
  (作者单位:新沂市阿湖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一、新课导入  师:我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一年四季与家人在一起,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感动。比如说,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散步,在夏天的荷韵、秋天的菊
一、 初读感知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动物过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物”是一个生字,左边是——“牛字旁”,牛字做部首时横变提,字形变窄,右边这个字是——“勿”,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请勿吸烟,请勿打扰”都是这个“勿”,合起来还念wù,这是个形声字。  2.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拿起课本,借助拼音自己读读,把字音读正确。  二、 识记字词  1. 每篇课文
一、 听写,导入重点  1. 学生听写,要求做到:行款整齐,大小一致,整体美观。(听写内容: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2.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能读出什么?“它们”指的是什么?  3.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春天花满枝头,为人们带来清香。到了秋天,硕果累累,可供人欣赏和品尝。那么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路豪情一路歌  李白,一个仗剑远游,诗酒当歌的豪客。  李白,一个纵情山水,泼墨云峰的诗人。  他第一次踏上安徽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李白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梦想,顺江而下。  尽管他也苦闷过,彷徨过,所谓“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孤剑谁托,悲
学校开展磨课活动,一位教师两次执教《美丽的丹顶鹤》,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颇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第一次的教学片段]  师:丹顶鹤美在哪里?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彼此的观点。(生轻声读、思、画、交流)  师:谁能来说一说?(学生纷纷举手)  生:丹顶鹤的样子好看,羽毛洁白,唱歌和飞起来的样子都很美丽。  师:太好了,非常正确。多么聪明呀,给他掌声!还有谁要说?  接
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品味词语所蕴含的情感?最近听了很多低年级语文课,对教师独具匠心的词语教学感触颇深。  〔片段一〕:《蜗牛的奖杯》一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遥遥领先”一词。  师:(将小动物赛跑的图片张贴在黑板右侧)同学们看,比赛的小动物们,它们跑得多卖力!小蜗牛表现怎样呢?  生:很厉害。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很出色?  生:我从“遥遥领先”这个词语看出来的。  师:你
“老师,老师,班级发生‘战争’了!”我火速冲进班级——原来是小林和小飞打架了。我就纳闷了,这两个可是班级中出了名的好哥们啊!此时呢,两人脸红脖子粗,各说各理,互相指责,
一、 榜样评价,变作业为作品  曾在一次作业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做作业,是由于得不到老师肯定。一个个红色的“×”渐渐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熄灭了他们想做好作业的火花。我决定用榜样的力量去重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我在班级中开辟了一个作业展示的栏目,优秀作业被挂到了墙上,作业变成了作品,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比如当同学们读完一本书,小组内就会制作小报,他们有的分章节设计成连环画的形式,
那天,学校迎接上级检查,要求教师准备一节精品课,要体现当下的“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正好学到了《石榴》一文第一课时,我把专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搬到教室里,想好好展示一下学生的写字成果。结果没抽到听课。  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思路开始授课。用谜语引出“石榴”,出示石榴图片。“哇,石榴,太好吃了。”教室里一片咂嘴声。“是啊,石榴的味道美极了。我们也应该把课题‘石榴’二字写好。”我板书课题,同学们伸出小手,书
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首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  一、 精准设点,领悟表达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多维的,但在确定多维目标的同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这一训练点的确定,可以从四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课标”对该年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实际状况;三是课文所在单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