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筆者从毕业生就业难的角度挖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政策,帮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 就业 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243-01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暨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1.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面对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校企合作也是主要的一个方面。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建立了长远的合作关系,但是只有部分专业的就业与企业达成共识、合作融洽,而另一部分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选择对口企业实习,合作只是几张简单的协议,仅限于那几家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实现专业就业,导致专业人才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1.2就业创业师资匮乏,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
专职就业创业教师数量稀少,大部分高职院校具有创业培训资格证书的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一名,除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外很难再有针对性的开展关于就业创业的专项指导。其他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研究不深,只能做基础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程序的宣讲,就业实战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
1.3就业信息渠道狭窄,市场需求掌握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信息来源主要是学校层面招就办发布的一些招聘信息以及学院各教职工所掌握的周围的一些就业信息,信息渠道相对较窄而且数据单薄,没有丰富全面的企业招聘信息资源库,可供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小。另外很多院校对于市场需求了解不充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跟市场需求匹配度偏低。
1.4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如国考、省考、事业单位招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苏北计划等等门槛相对较高,侧重理论水平的考核,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没有优势。另外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审核程序复杂,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苦于资金问题无法实现创业梦想。
2.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解决的有效对策分析
2.1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调整专业设置
要想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达成共赢,校企双方需要相互协调,共商人才培养机制,共建课程方案。例如,学校要进行实地调研,以便获得最新消息和市场需求状况;另外学校应当适时的邀请企业领导以及各领域的专家来校考察,为高校专业课的设置给予更科学的意见,使得在专业课的设置上更实用、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着重加强教师的创业意识,组织就业教师培训、组织参加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会,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要求教师注重实践,到各专业的企业实地考察、总结,以便于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充分的掌握,再将这种思维结合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运用于实践。此外,要重点招揽更有社会经验的教师,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邀请各领域的企业家、精英来校授课,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以他们的亲身经历作示范,讲授创业心得,邀请优秀毕业生、政府和企业人士参与就业、创业指导。
2.3扩大就业渠道,顺应市场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与政府就业部门建立快速对接通道,及时发布就业创新信息;建立丰富而精致的企业招聘大数据库;构建校级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实时共享。
创业实践教学以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分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基本能力、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依托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构建专业实践性强,涉及多方面能力学习领域的课程系统,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为动力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2.4加强实践选拔人才力度,构建创业绿色通道。
为加强人才选拔的实效性和公平性,应着重考核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高职高专应用性强的专业专门设岗。把毕业生创业与相关政策结合起来,建立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相结合的创业机制,简化贷款程序,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息;加强创业培训和基地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从企业家一对一交流、创业心理辅导、创业团队构建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水平。
3.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从不断挖掘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多方面寻求合作争取有利政策,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0(16):248-249.
作者简介:
王少勇(1986.4-),男,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山东人,讲师,辅导员。
【关键词】人才培养 就业 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243-01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暨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1.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面对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校企合作也是主要的一个方面。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建立了长远的合作关系,但是只有部分专业的就业与企业达成共识、合作融洽,而另一部分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选择对口企业实习,合作只是几张简单的协议,仅限于那几家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实现专业就业,导致专业人才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1.2就业创业师资匮乏,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
专职就业创业教师数量稀少,大部分高职院校具有创业培训资格证书的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一名,除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外很难再有针对性的开展关于就业创业的专项指导。其他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研究不深,只能做基础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程序的宣讲,就业实战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
1.3就业信息渠道狭窄,市场需求掌握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信息来源主要是学校层面招就办发布的一些招聘信息以及学院各教职工所掌握的周围的一些就业信息,信息渠道相对较窄而且数据单薄,没有丰富全面的企业招聘信息资源库,可供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小。另外很多院校对于市场需求了解不充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跟市场需求匹配度偏低。
1.4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如国考、省考、事业单位招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苏北计划等等门槛相对较高,侧重理论水平的考核,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没有优势。另外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审核程序复杂,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苦于资金问题无法实现创业梦想。
2.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解决的有效对策分析
2.1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调整专业设置
要想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达成共赢,校企双方需要相互协调,共商人才培养机制,共建课程方案。例如,学校要进行实地调研,以便获得最新消息和市场需求状况;另外学校应当适时的邀请企业领导以及各领域的专家来校考察,为高校专业课的设置给予更科学的意见,使得在专业课的设置上更实用、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着重加强教师的创业意识,组织就业教师培训、组织参加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会,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要求教师注重实践,到各专业的企业实地考察、总结,以便于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充分的掌握,再将这种思维结合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运用于实践。此外,要重点招揽更有社会经验的教师,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邀请各领域的企业家、精英来校授课,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以他们的亲身经历作示范,讲授创业心得,邀请优秀毕业生、政府和企业人士参与就业、创业指导。
2.3扩大就业渠道,顺应市场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与政府就业部门建立快速对接通道,及时发布就业创新信息;建立丰富而精致的企业招聘大数据库;构建校级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实时共享。
创业实践教学以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分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基本能力、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依托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构建专业实践性强,涉及多方面能力学习领域的课程系统,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为动力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2.4加强实践选拔人才力度,构建创业绿色通道。
为加强人才选拔的实效性和公平性,应着重考核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高职高专应用性强的专业专门设岗。把毕业生创业与相关政策结合起来,建立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相结合的创业机制,简化贷款程序,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息;加强创业培训和基地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从企业家一对一交流、创业心理辅导、创业团队构建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水平。
3.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从不断挖掘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多方面寻求合作争取有利政策,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0(16):248-249.
作者简介:
王少勇(1986.4-),男,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山东人,讲师,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