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大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早已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初中学生  厌学成因  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厌学指的就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对学习非常抵触,主观上对学习没有兴趣,行为上又远离学习。由于多方面主、 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愿学习、无心上学,或人在学校心在外,又或被动、消极地应付学习。此种行为表现就是厌学现象,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学习心理。
  一、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厌学的具体表现
  (1)认识上的偏差。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普遍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只是为了应付家长。部分学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拘泥于学习现状,主观地认为学习的好与坏并不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产生影响。
  (2)消极的学习情绪。厌学主要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消极的学习情绪主要表现为懈怠、厌倦、拖沓、懒惰。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会起很大的作用。意志品质薄弱、情绪波动大的学生,伴随枯燥的学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3)远离学习活动。大多数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他们或者搞小动作、睡觉,或者忙着补作业,又或者干脆连教材都不翻,任由思绪天马行空 ,教师提问时一脸茫然,回答问题哑口无言或不知所云;有些学生上课时故意与其他学生说话,违反课堂纪律,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拖沓、抄袭,或者干脆不做。
  二、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1)作为留守学生,从家庭得到的关爱不足。在小学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坏毛病一大堆。学习成绩差,到初中跟不上课程,失去了信心。
  (2)家长期望过高或没有期望。在广大农村,有些家长认为只有读好书才能让孩子走出农村,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绞尽脑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却从不反思此种过度的期待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压力,造成難以估量的伤害。
  部分家长持读书无论。认为读个普通学校,成本高,不如打工,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漠不关心,不闻不问。相应的学生对学习没有期望,无所谓的态度。
  (3)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学生由于对手机等充满好奇,更对网络的诱惑抵制力不足,以至于他们一味地迷恋网络虚拟内容,上课 时还想着上网,有些学生甚至上课玩手机。久而久之,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对学习更是没有了兴趣,对教师和家长也产生了敌意。
  (4)教师队伍不稳定。现在农村学校很难留住青年教师。农村初中学校条件依然很艰苦。青年教师大多在农村初中呆三年,工作期满都会往城里跑。学校无法配齐扎实的教师班子。
  (5)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由于农村初中学校喜迎不来年轻教师,教师队伍不能补充新鲜血液,造成严重的老龄化。不能跟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6)安全高压线,使得学校不愿不敢组织正常的文体活动。校园生活单一,枯燥,死读书,压抑了活泼好动学生。
  三、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应对策略
  (1)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初中的支持,改善硬件设施。改善校园坏境,让学校对学生充满吸引力。有学习的环境,也有娱乐设施,特别是运动设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善于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②利用信息技术、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渐摆脱厌学情绪;③利用小组学习、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合作学习中相互配合,激发学习兴趣。
  (3)积极鼓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①改变观念,接受自我。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克服厌学情绪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家长应该认真地发现厌学所表现出来的正面学习态度和积极行为,并且不断给予学生肯定和强化,让学生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意识到自己也有能力学好,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②自我实践,树立信心。当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重新认识后,就要开始自我实践。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切身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和成功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克服厌学情绪。③由浅人深,赏识教育。对于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应该多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答错了马上纠正,千万不要挖苦、埋怨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但是厌学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多配合,双管齐下,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厌学问题。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永勤.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15).
其他文献
责任心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第一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爱,爱,能温暖人的心灵;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
期刊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进程向纵深推进,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现实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包含着大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生要想学好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就要掌握这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数学课的实际价值,提高初中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形成自己的数学逻辑体系,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应当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在初中数学教学
期刊
一、目前词汇在阅读课中的问题  (1)注重语法,轻视词汇。大多数英语老师在教学时太过注重语法,忽略词汇的积累。他们认为在课上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单词只需要记忆就好了,而语法才是学习英语的关键,老师的这种观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讲解语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给老师带来压力也给学生带来负担。因此我们老师要适当调配学习安排,注重词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2)注重口语,轻视词汇。在阅读
期刊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科学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法。  一、创设思维环境,激发学生思维欲望  一
期刊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中的关键所在。优秀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获得向心力和团结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挖掘其对于学生性格和班级人文建设以及班级文化积累的重要意义。在策略建构中,通过“阅读广角文化墙”“传统文化文化墙”“抽屉文化”多层建构。在多样的方法融合下,实现对班级文化正能量的积累。最终实现班级文化的沉淀,实现班级灵魂的塑造。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初中的班级建设中,融入一定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说,“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在每一个日子里,我们和孩子一起编织生命的故事。”李老师浪漫朴实的教育情怀让所有老师羡慕。然而,现实的教育生活中让自己的教育变得浪漫,变得朴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生升学要成绩;老师证明自己需要成绩;学校要提高知名度需要成绩。要想学生出成绩,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急的满嘴起泡
期刊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方式。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对小组成员的组成进行系统的考虑,尽量缩短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一般按照“组内异质,
期刊
自主学习是初中英语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派强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认知语言学主张认知主体的“人”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实施者,要求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要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必须有独立的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罗杰斯更是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还处在学生读写背,老师单纯讲的阶段,这种教学措施目前来看效率并不高,这种措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不大,我们应该改变,我们应该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不能只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应该引导学生去积极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要为孩子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传授正确的阅读技巧,讓孩子在阅读中学习语文,体会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
期刊
今年女儿十七岁了,上高二了,学习还挺优秀,直感觉岁月如梭,白驹过隙。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孩子的教育,就像生长在不同土壤中的植物,开的花结的果也会不同。  在和女儿的生活相处中,慢慢我意识到,爱孩子就要给她正确的方式:家庭教育中不能包办代替,要减少孩子的依赖性。当孩子断然做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她要对自己的做法及能产生的后果负责,引导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解决办法。  工作二十多年了,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