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英语教学中构建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英语教学在经过了数次改革之后,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缺乏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视。本文首先将对思辨能力的含义加以阐述,并根据思辨能力的层级理论,最后结合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对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构建。
  【关键词】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 教学改革
  思辨能力已经在近些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哲学界和心理学界所关注的共同热门话题之一。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思辨能力更是被认为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并将之界定为教学的根本目标。而在近二十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对于高等教育思辨能力的重视,也使得思辨能力成为当今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国外相比,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对“思辨能力”的概念,进行引入。并且我国教育界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研究,而对于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的提高,还有许多的局限。
  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更为重要。学生需要有充分运用知识的基础能力,并运用思辨能力来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对个人或他人的观点进行判断和反思。而具备思辨能力的学生,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素质。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进行提高,以及在大学教育的改革进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 思辨能力的概念
  思辨能力这一术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被提出,而作为一个技能概念,思辨能力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反思性思辨能力,而起理论基础更是可追溯为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的质疑和反思精神。苏格拉底强调以问题回答问题,以及对认可为事实的观点进行深度质疑。而反思性思维能力的概念,则将其定义为个体对于任何假设、信念及其所依据的基础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而对于思辨能力的概念界定,则被认为是个体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合理性、反思性的思维能力。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在众多专家学者的长期讨论下,思辨能力被认为是有目的的、并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大多数表现为分析、解释、推断、评价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概念、论据、标准和方法的说明。虽然专家学者对于思辨能力的定义并不一致,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中看出思辨能力定义的共性,便是思辨方法和技能,以及思辨的态度及人格。可将其进行概括为思辨能力为一种核心为评判的反省性思维能力,通过对相关技能和知识标准的运用,来对事物进行评判的思维。而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认知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入手,并且加强思辨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并强化思辨的品质和态度。
  二、 英语思辨教学现状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许多学生对于英语教学的学习兴趣处于“懈怠”状态。根据相关调查在全国289所高校中,有43.2%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学目标定位的错误,以及经常重复的学习内容。但是这种现象的另外原因则是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对于英语教学的情感本质和认知技能都没有得到开发。
  而一直以来,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目标也主要放在对学生的基本語言技能的培养,而评估方式则是通过各种英语等级考试来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往往只重视学习语言技能,关注于单词和语法方面,并没有进行思维能力意识的培养。而这也就突出表现为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语言交际能力,并且在交际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进行思考和分析,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不具备逻辑性、准确性和条理性。
  三、 构建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1.营造课堂环境。想要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先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性。而这一前提便是教师需要改变观念,改变以往英语教学中的“权威”角色,并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而对于课堂环境,教师还应当根据实际教学进行相关不知,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之间实现充分的情感交流。并且在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发表自身观点进行鼓励,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给予准确、及时的评价,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活动得到满足感。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下, 才能让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英语语言技能共同提高。
  2.依托课程内容。思辨能力的提高依托于课程内容,因此开设丰富多吃的拓展课程,能够完好的补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提高英语技能的过程中,让语言技能、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相互结合、相互作用。通过内容依托式教学来让语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并消除了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科知识学习被人为分割的形象。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目的语思考,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而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普遍不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本文总结了思变能力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构建了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通过营造课堂环境、依托课程内容的方式,来保证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 2013,(05):59-66.
  [2]徐捷.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时代文学, 2012,(10):191-194.
其他文献
摘 要:高压锅通过不断加热从而给里面的空气加压,中学英语课堂也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手段给课堂上的空气加热加压。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缺少真实的实践机会,英语学习环境主要是有限空间和时间的“英语课堂”,认知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从客观世界转移到语言本身上来,到课堂上来学习语言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后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学生对课堂的依赖性很大。高压锅似的英语课堂要求英语教师有全英文的课堂教
【摘要】本文探討了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前者包括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旨在使学习者掌握听力学习语言技巧;后者主要包括文化差异,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通过了解上述因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促进听力技能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英语听力理解 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量剧增,对于英语学习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据美国保罗·兰金(Paul
该文结合英语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在肯定情绪策略的意义、阐述课堂中学生情绪的主要体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情绪策略。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new E
摘 要:通过对几节公开课的反思结合常态课,提出公开课要有“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的特点。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常态课到公开课,教师们都在学校关心与课题工作的开展中努力地探索着,切合着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而我们的公开课又是常规课的拓展和延伸,
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与亚细胞分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细胞组织微区及亚细胞分布层面首次揭示了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受砷(As)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
1 课题背景rn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简称CORS)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以及在定位基础上衍生出的导航、授时测速、测向、大
云南观鸟攻略rn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全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森林面积为1 560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将近50%(含灌木林).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62个,面积达295
摘 要: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教师、高效课堂、关键作用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关闭展,新时期要求我们教师实施新课改。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转变思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通用的语种之一.学好了英语就多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一个新的知识宝库,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学好英语有什么觉得不枯燥不头痛的办法吗?孔子曰“知之
【摘要】国学素养的培养是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修养素质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抽样选取英语专业、文科类、理工类学生,了解其国学知识水平、对国学的认识和对国学课堂尤其英文国学课堂的需求和建议。通过问卷得出,我校学生国学知识薄弱,学习热情较高,用英语表达国学知识的能力较欠缺。通过开设适当的课程,增强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调查研究 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