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枪声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8年前的7月7日,在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日军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第29军官兵英勇反击,打响了八年抗战的第一枪。
  
  战前态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三省,尔后建立了伪“满洲国”,紧接着又西侵南犯。在蒋介石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下,日军得以很快地越过长城防线,进逼平津地区,中国政府被迫与其签订了中日《塘沽停战协定》。
  日本势力控制冀察平津后,玩耍起他们惯用的分裂伎俩,极力进行“分而治之”、“以华制华”、华北民众“自治”等一系列的阴谋活动,妄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伪“华北国”。当时日本设在北平的是步兵旅团司令部,其所属第三大队驻丰台。其他外围也大部为日军、敌伪军及伪组织——“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势力所控制。日军在该地区策划暴乱、扩军备战、频繁地举行“军事演习”,蓄意制造一些挑衅事件,其目的是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
  当时仅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第29军部队所驻守,军部设在南苑。驻守卢沟桥和长辛店的是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他们的任务就是对付日军的挑衅。就当时来说,处于平汉路上的卢沟桥是北平惟一可以进出的门户,因此中国军队据此,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日本侵略军也很清楚,若占领卢沟桥,北平则变成一座孤立的死城。因此,卢沟桥这一战略据点,就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之地。
  
  事变经过
  
  1937年7月7日下午,驻扎在丰台的一个中队的日军,在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的指挥下,到卢沟桥以北永定河东岸的回龙庙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但与以往演习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辎重弹药,士兵们都脱去了笨重的皮靴,换上了轻便的胶鞋。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似要发动一场夜袭战。负责此地防务的何基沣旅长看到这种异常情况,立即警觉起来。他一边马上报告师长冯治安,一边将所部219团重新作了布防。冯治安师长接到报告后,也立即命令驻守八宝山的220团作好救应准备。战斗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驻丰台日军的每次军事演习,均以宛平县城作为进攻的目标,这次也不例外。当演习进行到晚上10点多钟时,演习场上突然响起了“哒、哒、哒”连续的机关枪声,这实际上是他们演习中扮演“敌军”的一方射击的,但是早有预谋的日军却诬陷说,枪声来自宛平城的中国守军一方,并借口有一名日军士兵在演习中失踪,向中方提出要进入宛平城搜查。中国守军严词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并即刻将这一情况报告给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秦马上回复说,日军的演习未经许可,士兵下落不明,本当局不负责任,如果是事实的话,也应由我方警察来搜查。
  夜已经很深了,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之中。我方坚拒日军进城,而日军却非坚持进城搜查不可,并且还进一步威胁说,如果中国方面不允许搜查,日本方面将以武力“保卫前进”。看来日军要动手了,情况万分危急。为了控制事态的发展,秦德纯指示驻守宛平城的部队和宛平县长王冷斋联手,迅速查明真相以便处理。王冷斋与宛平城内驻军219团第3营营长金振中一起调查后证明,我军并无开枪之事,也未发现无中生有的所谓日军“丢失”士兵的踪迹。于是王冷斋奉北平市政府之命前往日方进行谈判。
  7月8日早晨,正当双方在谈判中僵持不下的时候,日军第3大队长一木清直下令所属部队,由铁路桥北侧向宛平城外的中国第29军阵地进攻,同时又令沙岗村北侧小土山的炮兵支援步兵作战,向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开炮,日军所谓演习部队的机关枪也同时开火。对日军的频频挑衅早已切齿痛恨的29军官兵,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还击。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由此揭开。
  针对装备精良、气焰嚣张的日寇,秦德纯命令我守军:“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县城,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能放弃一寸国土。卢沟桥和宛平县城就是我军官兵最光荣最重要的阵地,要与城池共存亡。”战斗打响以后,秦德纯还召开有37师师长冯治安、38师师长张自忠等将领参加的紧急会议,并发表声明说:“和平固所愿,但日方如一再进攻,为自卫计,唯有与之周旋。”表明了我军的抗战决心。
  在29军将领们的激励下,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官兵们,斗志更加旺盛,他们纷纷表示:“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誓与卢沟桥和宛平城共存亡!”表现出了要与日寇血战到底,不击败敌人决不生还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日军集中炮火,猛烈地向宛平城轰击,一颗颗罪恶的炮弹落在城墙上、县衙内,城墙上弹痕累累(迄今尚有遗痕保存),有不少民房被炸塌,军民被炸伤、炸死多人。目睹着眼前的一切,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中国驻防军队官兵,在吉星文(抗日名将吉鸿昌的侄子)团长和金振中营长的带领下,对敌人进行了坚决的回击。
  由于日军方面早有准备,一开始就占了上风。但是,守卫在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工事又很简单,官兵们却没有一点儿畏惧,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顽强地阻止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在军事“演习”时就以宛平城、卢沟桥作为“假想敌”的日军,本想利用夜袭轻易占领之,但宛平城守军戒备森严,使之大有固若金汤之势,所以,尽管日军炮兵、步兵一齐进攻,而且火力凶猛,却连连被中国守军击退,就是进入不了宛平城。激烈的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大约下午3点钟左右,急于想拿下宛平城的日军牟田口联队长亲赴卢沟桥前沿指挥战斗,河边旅团长也于当日下午3时50分到达丰台,部署1联队集结于永定河东岸,准备于9日集中力量攻击宛平城。
  8日下午6时许,日军又攻占了回龙庙永定河东岸及铁路桥西侧的一些地方。在我们的国土上,岂容日寇逞凶狂!守卫卢沟桥及宛平城的中国29军官兵,立即组织反击。他们带着对日军的无比仇恨杀向敌营。中共地下党员沈忠铭排长带领全排战士,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顽强抵抗,血刃肉搏,杀伤敌军无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金振中营长所带的第3营,属于37师110旅219团,是一个加强营,计有步兵4个连,轻重迫击炮各一连,兵力有1400多名。他们富有极强的爱国热情,看到日军又来侵犯,个个同仇敌忾,人人怒火中烧,他们高喊着“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杀向敌群,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我们应该铭记,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最先向日本侵略军反击的前线指挥者就是金振中营长。
  有一队日军绕过宛平县城,企图抢夺铁路桥时,我219团的官兵抽出背上的大刀,与敌人短兵相接,血战了一个多小时。有一个连的战士最后只剩下4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日军也伤亡约二三百人,可见战斗之惨烈。由于敌军众多,铁路桥还是落入敌手。许多战士非常气愤,他们手持大刀,跨过卢沟桥,冲进日军阵地奋力砍杀,敌人成排地倒下。有一名年仅19岁的班长,一个人就砍死了13个日军,最后为国捐躯。
  驻扎在西苑的何基沣部,得知铁路桥被日军占领的消息后,立即从八宝山向卢沟桥、宛平城以东的五里店、大井村挺进,切断了日军回丰台的后路,全部歼灭了敌人,刚刚赶到卢沟桥附近准备指挥作战的日军河边旅团长也几乎被擒。我军官兵的英勇作战,极大地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卢沟桥北面的铁路桥和回龙庙为战略重地,敌我双方为此争夺十分激烈。在7月7日之后的几天里,它三度失于敌手,是以金振中营为主的我军官兵,在何基沣旅长的指挥下,三次从日寇手中夺回。金营官兵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了“气象猛鸷,独冠三军”的英勇气概,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巨大反响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在日本侵略者的进攻面前,举国上下发出了愤怒的呼声。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其特有的敏感、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民族意识,较早地向全国发表通告。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侵掠”。同日,蒋介石也电令冀察当局:“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7月13日,延安召开共产党员及各革命机关工作人员紧急会议,毛泽东讲话,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与抗日的革命者,应该沉着地完成一切必须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因而他进一步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龄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公开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愿。
  在国共两党共同表示抗战决心的鼓舞下,全国各地区、社会各党派、团体、阶层以及海外侨胞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巨大洪流之中。
  卢沟桥抗战的枪声,使中国内部空前团结和统一,中国人民进入“百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全国范围的对外抗战”的新阶段。
  
  战斗升级
  
  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事变前就曾狂妄地声称:“三个小时占领宛平。”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凶猛的炮火并没有使中国军人退缩。战斗开始后,日军发动了多次进攻,也未能摧毁中国军队,而且29军官兵越战越勇,一直战斗到7月29日才奉命撤退,顽强地抵抗了日军的进攻。于是,日军便玩弄政治欺骗与武装进攻相结合的伎俩,一边口头上高喊执行“不扩大方针”,同我方谈判,另一边实行全国总动员,加紧调兵遣将,扩大侵华战争。
  在这个时间里,日方进行了一系列全面侵华的准备工作。例如把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调承德与长城古北口之间集结,把航空兵也集结到锦州和山海关两处。日本陆军部命令即将复员的步兵约4万人延期复员,海军部也将正在台湾演习的第3舰队调返原防地,加强备战等。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对侵华战争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7月25、26日两天,日军先后发动了对廊坊和广安门的进犯,均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但中国守军因兵力不足而最后撤离了廊坊。日军为了发动对北平地区更大规模的攻击,在广安门战斗之后,又把兵力作了重新部署。因我29军的军部设在南苑,所以日军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南苑。日本方面令第20师团主力在团河村与马驹桥的部队协同攻击南苑;指示中国驻屯步兵旅团主力从丰台向南苑兵营的西北方向进攻;又调遣在通县的该旅团步兵第2联队向南苑东北方向进攻。因卢沟桥、宛平城尚在中国守军手中,日军部署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瓦窑附近攻占西苑,然后进入永定河一线,独立混成第1旅团从沙河镇方向直接向永定河一线攻击,企图一举占领之。
  中国第29军鉴于日军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对自己的兵力也作了调整:宋哲元军长下令设北平城防司令部,任命张维藩为城防司令;决定第32师一部守北平城,其余部分协同第37师攻击丰台和通县之敌;第143师向南口出击,进攻昌平、密云等地的日军,切断古北口到北平的道路;派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方面的指挥官,把军部由南苑移入北平城内的怀仁堂;又派戈定远星夜赶赴保定,催促孙连仲、万福麟等部,迅速北上,协同29军作战。
  本想这两支部队到达后再调整防御部署,不料日军向南苑提前发动了进攻。
  7月28日上午8时,日军步兵在飞机、炮兵的配合下突然攻击南苑营房。当时29军在南苑的部队有特务旅两个团,38师114旅两个团及师部特务团,骑兵第9师三个团及高炮营和装甲汽车大队等,共计约2万人。赵登禹临危受命指挥南苑部队,他匆匆上任后,即刻召开作战会议,急调所辖第1旅刘景山部、第2旅王长海部赶赴南苑协同作战。日军突然发起总攻,中国守军在尚未部署完毕的情况下,完全处于被动。通讯设施被炸毁,联络中断,指挥失灵。尽管情况不利于我方,但是训练有素的我军官兵处乱不惊,临危不惧,沉着应战,与日军激战至下午一时,战斗方告结束。29军官兵伤亡严重,29军副军长佟麟阁在激战中殉国。所剩兵员大部分向南突围撤退,赵登禹向北平方向突围时,在大红门附近被敌军截击,英勇牺牲。南苑落入敌手。
  当丰台日军主力开赴南苑作战之际,日军兵营只留少数军队守备,我37师一部乘隙向丰台袭击,使日军受到了严重损失。南苑战斗结束,日军返回丰台后,我37师兵力又被击退。与此同时,位于北平北郊的清河镇,被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占。沙河镇也被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占领。
  28日晚,宋哲元偕冯治安、秦德纯、张维藩等将领撤离北平赴保定。我37师110旅在宛平至八宝山一线掩护北平部队陆续经门头沟南撤,该旅也于30日晚撤至卢沟桥以西的长辛店。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紧追其后,分别于30日晚和31日占领长辛店西南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宋哲元撤退时留下的城内独立第27旅等部,也于31日被日军击败。至此,北平城及包括卢沟桥在内的郊区完全被日军占领。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侵华战争很快就展开为中日两国间的全面战争。
其他文献
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婚后,生有三女二男:女儿陈伟力、陈伟华、陈伟兰,儿子陈元、陈方。陈云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  二女儿陈伟华,1966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怀柔县当了教师。因为那里是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陈云再三嘱咐女儿要跟农民保持一个样,平时不要穿皮鞋,她很听父亲的话,在怀柔将近10年,一直穿的是布鞋,言行举止都十分注意和当地农民群众打成一片。1974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
期刊
翻开中国近代史的画卷,19世纪末台湾人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慷慨悲壮的一幕,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朝政府战败,屈辱求和。次年,卖国贼李鸿章赴日本,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将中国的宝岛台湾及澎湖列岛“永远割让”给日本。  清政府这一可耻的卖国行径,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怒反对,台湾人民更是悲愤交集,起义反抗。  就在台湾人民酝酿反抗之时,有一位台湾著
期刊
党史文汇编辑部:  从贵刊今年第5期了解到该刊创刊20周年了,值此向你们祝贺,有机会到了太原,一定参观你们编辑部。  贵刊20年的历程,同志们是辛勤的,刊物的立场是正确的,观点是对头的,党性是坚定的。  我从1998年起订阅贵刊以来,每期我都要读完,有的篇章反复几次地看,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增强了党性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解。我在五六十年代虽然也住过两次党校,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算学了不
期刊
启元:你好!  寄来的《党史文汇》第1-3期收到了,一一仔细阅读,主要文章都看了,感慨良多。作为一位老读者,深感10多年来,《文汇》是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中。首先,今年的封面改革,就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新意,加深了对刊物主题的具体印象,令人喜读爱看。例如,开年第2期叠印出薄一波青年到老年的几幅头像和身影,立马让人对这位惟一健在的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感到亲切、敬佩。又如,第3期配合“三八”妇女节,封面
期刊
以60年前爆发的七七事变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无情的历史挑战,迫使所有的中国人必须面对现实,重新思考自己对国家、民族以及命运的抉择!  近代西方列强的狂妄侵略,中国的屡战屡败与主权丧失,是一场世界民族发展史上罕见的悲剧。正是在不断受挫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封建文化的精神核心日益受到挑战,统一的中华民族新意识逐渐形成。此时,日本的全面侵略更像一声警钟长鸣,惊醒了所有的中国人:“起来,不愿做奴隶
期刊
1935年6月4日,《福建日报》的记者李克长在访问囹圄中的瞿秋白后,获赠诗三首,其中一首名曰《浣溪沙》:“廿载沉浮万事空,年华似水水东流,枉抛心力作英雄。湖海楼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黄昏已近夕阳红。”  谨以此文,纪念瞿秋白同志牺牲70周年。  ——题记    1934年2月5日,瞿秋白在作别妻女,辗转跋涉月余后,到达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瑞金,就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
期刊
铃木,全名为铃木传三郎,原日本水户高校毕业,任骏河台昌平学校的教授。1939年,他被“北支那派遣军司令部”委以“事务嘱托”之职,来中国后又出任伪山西省政府的顾问。可以说,他是一位在日军里担任高级军职、在伪政权中掌握实际行政高权的日本人。那么,他又为何成了中共抗日军队的朋友,居然在延安八路军总部成为座上宾呢?芽这一切,诚然曲折跌宕,需细细道来。    从派往中国的视察员到出任伪山西省政府顾问,他曾为
期刊
1936年5月14日,为了继续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打破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的围攻和封锁,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迎接正在长征途中的红二、四方面军,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结成统一战线,在东征胜利回师陕北之后,中共中央在延川太相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向陕甘宁边界地区进行西征。  7月底,西征战役胜利结束,西方野战军主力在宁夏豫旺地区集结休整。8月初,党中央指示西方
期刊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的大批历史文化著述中,张国祥同志的《毛泽东和山西的历史情结》(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是颇有特色的一部史学力作。该书选取伟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生涯中与山西攸关的重大历史因缘,特别是通过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的山西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既展现了伟人的雄才大略与领袖风采,同时又反映了毛泽东在统筹全盘,指挥若定,领导山西人民争取解放的划时代伟大事业
期刊
本刊自本期开始选发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的一些精彩篇章,并将陆续推出一批其他作者关于抗日战争的史论和纪实文章,旨在为广大读者学习和思考这段历史提供有意义的材料,以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编者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对日作战。蒋介石迟迟至事变后10日才在庐山发表谈话,确定了准备对日抗战的方针。这是由于全国人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