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质量的高低,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追求有效性一直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文综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立足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1、认真研究课标、《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考试说明和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吃透教材,既要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也要适应高考形势,切实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所以备课要以课程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三维”目标与考试成绩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也只有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关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落到实处,起到良好的导向、调控、激励以及评价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加准确有效,学生成绩更加突出。
二、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认真研究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基础、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才能真正备出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教学案,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得有备而来,分层教学、有的放矢,提高有效性。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如:我上的课题实验课“百家争鸣”第一课时的课后反思:
1.教法:体现教师主导地位:(1)引导自学法(已训练半学期,收效较好);(2)讨论互动法(人人参与,落实到位),但本节课效果不太理想;2.教学内容处理:本节课应在高二学习的内容,依据高一(5)班的具体学情,这节课我选择学习儒家、道家较适宜。
四、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现象,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事物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物,最能引起学生注意,也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历史学科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从时间到空间都有很陌生,这给学习历史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抽走了最生动、最有活力、最精彩的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學习历史的兴趣。
五、授人以渔,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教学观念,牢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学科学之中。通过撰写历史的小论文,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撰写历史小论文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写作前,告诉学生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查阅资料的网站网址。其次,在写作方法上,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史实,对人物、事件进行对比评价。其三,要求学生在论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你怎样评价孔子,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撰写以“孔子的成就”为切入点,写历史小论文,或者写一篇自己的感悟、启示,把这个活动当作课外开放性作业来完成。
六、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决定精彩生成的必然性
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生长。生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历史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历史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历史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历史课堂在悄然变化,更多的是看到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看到了历史教学活动的人文性。随着“动态生成”理念的提倡,历史教师增强了生成意识,历史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立足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1、认真研究课标、《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考试说明和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吃透教材,既要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也要适应高考形势,切实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所以备课要以课程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三维”目标与考试成绩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也只有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关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落到实处,起到良好的导向、调控、激励以及评价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加准确有效,学生成绩更加突出。
二、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认真研究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基础、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才能真正备出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教学案,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得有备而来,分层教学、有的放矢,提高有效性。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如:我上的课题实验课“百家争鸣”第一课时的课后反思:
1.教法:体现教师主导地位:(1)引导自学法(已训练半学期,收效较好);(2)讨论互动法(人人参与,落实到位),但本节课效果不太理想;2.教学内容处理:本节课应在高二学习的内容,依据高一(5)班的具体学情,这节课我选择学习儒家、道家较适宜。
四、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现象,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事物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物,最能引起学生注意,也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历史学科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从时间到空间都有很陌生,这给学习历史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抽走了最生动、最有活力、最精彩的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學习历史的兴趣。
五、授人以渔,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教学观念,牢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学科学之中。通过撰写历史的小论文,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撰写历史小论文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写作前,告诉学生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查阅资料的网站网址。其次,在写作方法上,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史实,对人物、事件进行对比评价。其三,要求学生在论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你怎样评价孔子,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撰写以“孔子的成就”为切入点,写历史小论文,或者写一篇自己的感悟、启示,把这个活动当作课外开放性作业来完成。
六、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决定精彩生成的必然性
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生长。生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历史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历史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历史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历史课堂在悄然变化,更多的是看到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看到了历史教学活动的人文性。随着“动态生成”理念的提倡,历史教师增强了生成意识,历史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