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实践 不断进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b2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难作文,一听作文心就烦,写起作文手发颤”从顺口溜中反映出许多的学生怕写作文的真实心理。我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感觉有些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完善:
  
   一 、立足阅读教学
  
   (一)学习写作技巧
   我们使用的语文课本在编排上很系统,每一单元的主体课文都是围绕单元习作内容量身定做的,所选的文章不仅文质兼美,而其中又有数量众多的经典段落,几乎所有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都蕴含在这些精美的文章与精彩的段落里。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不但要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情感,而且要指点学生领会表情达意的方法结构。等到习作课的时候在做适当的写作技巧的指导,一切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二)佳段模仿迁移
   语文课堂注重的就是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而读写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小练笔,例如学完《风》这首小诗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进行自我创作,一年级的孩子也能写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更不用说我和你了,当小草跳舞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轻抚他们的小脸了。”尽管语言稚嫩,但却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渐渐的孩子们模仿课文写片段成为习惯,他们常常会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学习了方法、丰富了语言,获得了能力。
  
   二、注重课外积累
   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所以我从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开始领着他们每周积累十个成语,背一首古诗,每个月背诵一首词,并开展成语故事会,补充成语竞赛的活动,在多种监督方式的作用下,成语诗词已经悄悄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记得一位家长对我说这样一件事:那一次孩子的姥姥跟家人生气了,情绪很激动,大人们不知如何劝解,可孩子的几个成语却让姥姥破涕为笑。孩子当时说到:“不好了,我的姥姥现在真是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气急败坏……”他把刚刚学会的描写人生气时用的成语全说出来了,看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一板一眼的说那么多恰当的成语,哪个大人还能有怒火呀!孩子一看原来说成语的作用还真不小,他更愿意积累了,用成语名句说话也已经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他们的作文也能生动起来了。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没有心理负担,写出的文章自然情真意切,真实生动。我们在学习写小动物的作文之前,我已经考虑到很多孩子家里没有小动物,让他来介绍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他们只能是无话可说或是生搬硬套。所以在写讲这个习作课之前一周时间我就组织同学们把家里的乌龟、金鱼、小兔子拿到学校来让学生分组饲养这些小动物,在完成老师饲养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对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已经非常熟悉,有些同学已经和小动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此一来,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在他们的笔尖下自然就会栩栩如生了!
  
   四、自覺养成读写习惯
  
   有了良好的写作兴趣,有了厚重的语言积累,再就是要勤写多练了。只有注意平时勤写多练,才能将平时的积累消化吸收,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学生,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老师的一次表扬,学校的一次活动,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点评作文要及时有效
  
   我们对作文常常精批细改,眉批、总评要写了一大堆。在判作文的时候我们还要完成其他任务,所以难免再耽误点时间,因此,一篇作文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而到进行作文讲评的时候,学生对那次作文早就淡忘了,没有什么兴致。对于教师辛辛苦苦的批语,也只是快速地浏览一下,关心的只是分数。这样的讲评,必然事倍功半。而我认为有效的作文评点必须及时,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趁热打铁,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段,当场组织学生朗读,教师在一旁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点评时鼓励其他学生“偷偷地借用”;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通病,教师在点评时指明修改方向,作出修改示范,其他学生便“暗暗地修改”。这样的当堂点评,让每个学生得到了结果反馈和矫正,也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动机和信心。当然,在评点时要坚持先求其“通”,后求其“好”。即先做到文通字顺,进一步的要求,才是具体生动,见解深刻,文采飞扬,个性突出。而且,每次点评,重点围绕一个作文训练重点,不面面俱到。这样的点评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将作文的重点训练落到实处。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当然,为作文而教作文未必凑效,作文教学应该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心中要有大语文观,要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学生就不会再视作文为一件难事,反而会乐在其中。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实验学校 黑龙江】
其他文献
一、阅读教学增效教辅的教学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接受启蒙教育,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积极的作用。增效减负策略下的阅读教学强调对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方式也可以不断优化,高效的阅读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收获。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逐渐培养他们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很多时候
口语交际作为学生的一项必备能力已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能够文明和谐地交流。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课教学深感头痛,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口语交际课教学效果较差的一个表现有: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清楚,或者说得匆匆忙忙,不够具体。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要想把口语交际课上好,就必须抓住口语这个突破口。  一、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挖掘生活信息  “生活即教育
少先队是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组织,这个组织的性质的定位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因此,全童入队是少先队文化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小学阶段,红领巾始终飘扬在儿童的心路成长历程之上。这一路星星火炬照亮征程,亿万儿童成长互动。  透过少年儿童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热情和纯真。天真烂漫的童心使少先队文化充满浪漫色彩。在少年儿童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当用鲜花、掌声、欢笑认真地给儿童制造出浪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中,有一部分是以介绍物理学中运动和力为内容的,其中有一个实验场景“我们的小缆车”,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将一个玩具小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一端拴上细绳,细绳的另一端拴在铁钩上挂在桌角,不断增加垫圈的个数,观察当挂上几个垫圈的时候小车会动,以及垫圈挂的越多,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再填写实验后的表格,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总结小车的运动和受力的关系。笔者认为,这张表格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它真正发挥学习动力。教师必须将探究欲望的激发作为切入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这种求知欲转化为科学兴趣,从而使学生绽放科学素养之花。  一、立足生活,精选探究内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在科学教育中突出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忽略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也成为一种现实。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诸多弊端:一是科学教育本身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全部用于造福人类,因而导致高科技犯罪等现象的发生。二是科学教育的片面发展不仅无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冲突的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矛盾和冲突。  科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非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了一种弱化的势头。教师拿到文本以后,更多地不是对于文本静心地品读,而是“目光炯炯”地到处寻找容易“出彩”的地方,不是对于文本语言文字的沉潜细嚼,而是游离于文本之外寻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工具的“友情加盟”,很多教师对于文本的关注只是停留在字词的默写、词语的理解,课文朗读流利的层面上,这样文本解读的现状,如何能够保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小学科学课无论哪套教材都有探究人的呼吸的教学内容,这是科学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中学化学知识在小学教学中仅有的几点知识预备。这个知识点主要探究人为什么要呼吸?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验证人吸进的氧气比呼出的多,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吸进的多,证明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多年来,观摩有关《人的呼吸》课教学总是感到大多教学设计不严谨,对人的呼吸验证实验设计不完整,导致小学生对科学
我们农村的孩子,他们学习条件、环境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家长的忽视,没有形成一定的家庭阅读氛围,再加上家庭条件比较差,买书少,很多家长的认识不到位,反对孩子看书,认为只要压着孩子多做几道习题,把书本学好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了。殊不知这样做让孩子为了那几滴分数的“奶”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乐,因而也疏远了阅读。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们将如何把孩子引领到快乐阅读的殿堂?  一、优化阅读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不管是学生自己画的图形,还是教师或教材提供的图形,它们都是几何直观。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发挥着桥梁作用。  一、图形,使概念教学由抽象变具体  概念教学往往较为抽象,小学生学起来有些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