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循环式空气净化装置在建筑中的应用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y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834. 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13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大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极大,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罪魁祸首,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开始将环保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防止大气污染的工作中来,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来限制污染的排放。
  大气污染是全球化的问题,很难的短时间内解决,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可以做到的有:尽量选择环保的方式出行,生活中尽量使用清洁能源等,或者我们可以尝试着将我们日常活动区域的空气变的更清新一些。
  我们不能做到清洗整个天空,但我们可以尝试清洗我们的校园以及我们生活的小区,这就需要我们做些创新的尝试了,利用目前比较热门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探索一种新型技—外循环空气净化装置。
  什么是外循环空气净化装置呢?顾名思义,就是在室外进行的循环,让我们整个小区或者校园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变成空气净化器,通过建筑物外墙壁的吸附材料,源源不断的吸收雾霾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而且这种装置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雾霾的成因,雾霾是空气中的细小颗粒悬浮物,是一种胶体,在秋冬季节,由煤炭燃烧产生,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观察发现,华北地区的雾霾在秋冬季聚集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是煤炭企业较为集中,2是在这个季节,这一地区的风速很小,四川盆地在秋冬季也是雾霾的重度污染区,其雾霾成因也是与华北地区相同,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有雾霾的地方几乎没有风,这样空气组份就比较稳定,如果我们在这一稳态条件下加入吸附这些雾霾颗粒物的设备,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组份便会持续降低,这样便达到了净化空气的目的,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估算来计算出这种依赖建筑物自身净化能力凈化空气的效率。以一个普通小区为例:
  所有楼宇截面积约占到整个小区的20%,以楼宇表面估算,可吸附雾霾的表面积远大于20%,这样完全可以做到利用建筑物本身净化空气的目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样的材料可以进行这样的吸附雾霾的功能呢,一般家用空气净化装置都需要定期清洁滤网,在建筑物外墙上设置这些装置似乎有些困难,但并非不可以实现,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外面表面布置多层吸附材料,再在这些材料网络化布置高压清洗喷头,每个建筑物一楼设置雾霾物收集罐这样就可以将雾霾颗粒收集到一个集中处理的密闭容器内,实现了除霾的目的。这种结构见下图:
  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雾霾通过建筑物表面的吸附装置吸入墙体密闭夹层通道,然后进出空气处理罐,通过超声波除霾,负离子化后在通过排放口排放出新鲜的空气,整个系统通过小区智能物联网系统控制,可以随时根据空气质量进行调节。整个系统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由此可见,空气净化装置是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布置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一项环保工程。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一项新型工程领域。
  够帮助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拓展他们的视野。作为小学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奥秘与乐趣。
  参考文献
  [1]戴建新.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2]隋丽霞,张秀兰,魏潇丽.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04)
  [3]李君.精心策划,促进有效交流——小学科学教学中交流有效性模式构建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年05期
  [4]卢国浩.科学引导设计探究计划,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效率[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4年15期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各阶段教育重点内容,其教学质量更是备受关注。初中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教学现状却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现象,难以适应初中英语学习要求,学习效率低下,不具备相应英语社交能力。而生态化英语教学课堂能有效改善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弥补传统教学不足。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化展开探讨,以促进初中
期刊
摘要: 韩愈《师说》一文中开篇语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语道出了教师担负的三种职能。其中“传道”位列首位,这是教育的最重要使命,也是教育的真谛。所谓教育,正是侧重授业解惑的“教书”和侧重传道的“育人”的集合概念。而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则肩负着德育的最重要使命,即便是信息技术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毫无例外。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数学核心素养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的素质和能力,相比较于学生掌握的应试知识来说,这种素养和能力该是大浪淘沙而始见的“金”,是无尽岁月无法带走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数学课堂上,教会孩子课本的知识,考取高分,进取好高中?仅仅如此,则会埋没数学学科最大的价值。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期刊
摘要: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将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阅读兴趣放到首位。二、指导学生熟读成诵,提高阅读质量。三、展开联想和想像,走进课文情境。四、拓展课外阅读,促进阅读能力发展。  关键词: 低年级;阅读能力;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 在中国英文学习考试的大环境下,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单词,学生在中高年级依然不能够快速拼读词汇,而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然拼读的出现及盛行逐渐打破现有枯燥慢速学习模式,学生能够快速拼读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自然拼读 英语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101-02  一.自然拼读(phonics)概述  自然拼读(p
期刊
摘要: 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其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是小学品德社会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但是因为品德教育涵盖的知识面相对较广,再加上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品德社会课教学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而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品德社会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进而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广大教师应思考、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学品德社会课;信息技术;融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八年级物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要让学生能全面系统的掌握该规律,并能够熟练的应用,难度较大。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5种解决方法,以激发兴趣为主,实验分析为基础,让学生手脑并用,适当拓展内容,加深认识,从而化解难点,提高该节内容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口诀;特殊光线;动态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12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获得快速的发展,我国也由此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当前新课改教育背景下,中小学老师应当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有效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中圖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对于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来讲,很难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善于从对话视角入手,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交流平台,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  关键词: 对话视角;小学数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现代社会对于小学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界人士开始意识到科学课程在整个小学课程当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当前国内部分小学对于科学这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小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对于人才培养也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给教育界带来更多的启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