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先悟后导”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5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结合自身的实际,自己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先悟后导”课堂教学方法,“先悟”是把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目标前置,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悟新知,领会所学内容;后导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自悟的情况,作出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引导。
  【关键词】:小学 数学课 先悟后导 初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结合自身的实际,自己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先悟后导”课堂教学方法,“先悟”是把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目标前置,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悟新知,领会所学内容;后导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自悟的情况,作出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引导。
  一、对“先悟后导”教学法的认识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目标为中心,前置学习为载体,自主探究为主线,评价为手段,发展为主旨”的课改指导思想。
  2、突出新授课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能力渗透点,结合教学重点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设计,能易于解决教学中学生学习难点,便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拓其智力,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扩大学生信息多向反馈通道和交流机会,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师生之间多向交流,提高教学效益。
  4、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自觉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愿学为善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5、增加练习训练的时空,保证学生当堂训练的密度、难度和效度,当堂巩固,当堂解决问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6、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这是发展学生个性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二、“先悟后导”教学模式的结构
  (一)课前教师的导——学生的悟
  为了学生会学、巧学、学好,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结构化梳理,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科学设置预习内容,同时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预习感悟,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目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预习设计。
  (二)课中教师的引--学生的练
  学生怎样才能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学生经过课前充分预习感悟与组内交流,学习小组委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先悟成果,提交生成困惑,教師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尚未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
  针对“预习设计”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要求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预习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思考与点拨。
  (三)课后教师的领--学生的悟
  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水平?如何进行拓展并作深度延伸?经过课前、课中的自主感悟与合作探究,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有了一定层度的了解与提高,课后的拓展与延伸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的有效检测方式与评价渠道。
  四、“先悟后导”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二)学习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
  (三)教师和学生有极强的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更加关注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和质量。
  (四)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有效课程资源。
  (五)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五、“先悟后导”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设问——科学架构
  有效预习的关键在于课前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前单,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体现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关注课堂的问题设计和科学架构,将教学重、难点以问题形式分交给学生,使他们走进文本,自主体验解决。问题设计要体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理念,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有效提问的空间。
  (二)引领——精准链接
  展示先悟成果的关键在于重点、探索点、创新点的有效链接,学生在展示先悟成果时,教师要控制时间、引导学生围绕文本教学目标展开,其间可以通过有效穿插师生问答、生生问答的宽松研讨氛围,做到对重、难点作有机解答和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内化。教师评价时要考虑目标达成的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
  (三)结合——效益为先
  问题引领与理解应用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静得当以及目标语的习用结合。
  这个环节可以有效避免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巧妙利用问题引领,将形式和训练,知识铺垫与技能培养、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融合起来,既关注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与创新性,又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目标感悟的有效性,实现知行结合,效益为先的育人目标。
  (四)学科——富于特色
  数学教学势必要体现其运用性、和谐性、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情境性的学科特色,教师要善于激发兴趣,巧妙进行目标教学的有机输入,双基的有效落实,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整合和提升的学习过程,理解新知,整合旧知,内化为能力,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同时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切实提高数学实践运用能力。
  六、“先悟后导”实施的成效:
  1、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充分发挥全体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让教学走向生本。
  2、目标明确,时间调控严格。教师在教学进程中依标扣本,精讲善导,促进学生智力活动张驰有序,活泼高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切实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3、紧扣目标层次,要求重视学情反馈。教师通过优化导学环节,指导训练方法与策略来促进学生自主感悟,作业质疑,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及学习品质的养成。
  4、精心课前单、课中单、作业、辅导等各环节,重视课前组织教学与学情的信息,将课内外教学学习与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先悟后导”课堂教学虽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有不少需要探究的理论实践问题,只要我们不放弃,不徘徊,其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广远,一定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其他文献
期刊
In this paper the decomposition formula of Walsh spectrum of boolean functions is used to construct a class of nonlinear resilient functions.
目的:通过对慢乙肝患者病理舌苔与唾液、血清EGF含量变化、舌苔上皮细胞EGFR表达、肝脏组织EGF、EGFR及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表达、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及肝脏病理改变的相关
摘要: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都是源于生活的,而生活也是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最佳的场所。本文就从这一点出发,分享在教学中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在简单介绍数学与生活的双向回归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数学和生活相结合、相互促进的措施,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避免思维定势,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字:小学数学 生活化 兴趣  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2012“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研讨会,数学专家
任何一次的课程改革计划,无论它制定得多么完美,计划得多么理想,任何一套教材,无论它编排多么完善,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如果不能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去付诸实施,它终究是一张没有实现的理想蓝图,是一个只能供人观赏的“空中楼阁”之幻影而已。所以在《基础教育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提出了“应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
期刊
有人把新闻报道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的表层事实的报道,第二层次的验证、调查、背景的报道,第三层次的解释分析报道。笔者以为这种提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够严谨,在实际操作
摘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在教学法中只有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探究 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把现代
目的:通过研究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大鼠供体心脏的分布情况和对小鼠外周血IL-1β活性影响,探讨苏木免疫活性部位在供体心脏分布的选择性及其免疫抑制作用机
摘要: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自古以来数学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数学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教育是在学生接受过小学的基础教育后衔接高层次教育的一个重要过度环节,但是当今的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种种弊端,很多数学教师为了授课而授课,讲课方式过于生硬呆板,对初中数学教育没有一个良好的认识。以下我将对如何正确认识初中的数学教育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认识 方法  目前的初中数学
摘要:小学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数学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关系着孩子智力的开发。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模式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关乎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  伴随着改革的呼声和各学科教学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