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做大的玄机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热点、文化热点以及各种娱乐热点已和我们的商业实业领域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过去那种只用一个点子、一个广告以及聘请一个代言人就给企业带来转机的故事正在成为过去式。
  记得有一次,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问我:“中国茶叶企业怎么才能做大?”我脱口而出:“把茶切碎了,就可以做大,立顿不就是在卖碎茶吗?”说到把中国茶叶切碎,大多数人恐怕不会赞成,但是把它压成饼、砖、坨,大家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形式常见的有普洱茶。其实要说单一品牌的产品,目前内销的中国茶叶,还没有哪一种生产、销售规模超过普洱茶的。
  茶叶要做大,必须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因为茶叶是采摘茶树上的芽叶作为原料进行加工而成的,它跟大豆、小麦、稻谷等其他以植物果实加工出来的产品相比,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更复杂。这些因素包括:茶树的品种、生产区域、海拔高低、采摘时间和气候、采摘芽叶的老嫩以及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等等。例如:绿茶的春茶习惯上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不同时期采摘做出来的茶叶其质量相差很远,所以民间有句俗语说“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还有,在雨天采的茶叶很难做出好茶,一般来说高海拔的茶叶质量要高于低海拔,技术熟练的茶师炒出来的茶叶质量要好于刚入门的茶工…… 可以说从栽培到采摘,再到加工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茶叶品质。小麦、棉花、大豆这些农产品就不一样,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它们结出来的果实颗粒大小、形状都基本一致。所以到目前为止,茶叶还不能像小麦、棉花、大豆那样进行期货交易,即使是集约化生产程度较高的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这些国家,它们生产的茶叶也是通过现货看样后进行拍卖来交易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探讨一下实现中国茶叶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途径。我先说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请大家共谋良策。
  一、通过精制拼配技术来实现茶叶品质的标准化
  为了解决茶叶的质量标准化问题,不同国家会根据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采用不同方式对产品进行适当区分:在我国,一般是用茶叶生产季节来区分的,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部分茶区还会少量采一些冬片;斯里兰卡是按照海拔高低来分为高海拔、中海拔和低海拔的茶叶;印度阿萨姆地区则按照采摘轮次分为头摘茶、次摘茶、三摘茶等,但这些区分还是难以做到茶叶产品的标准化。
  在过去,大多数茶叶都有精制加工这个环节,但到了最近十多年,由于茶叶消费升级,名优茶市场发展很快,茶叶采取精工细作的方式,基本上是手工采摘、手工制作的,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一致性好,只需简单的拣剔就可上市销售了。可是,对于更适合大众化消费的大宗茶产品来说,如果也依赖手工进行作坊式生产,那就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了。比方说我们以前出口的绿茶,一个茶号就能生产出几万吨的产量,这些除了需要依赖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精制。茶厂从各地采购回来茶叶,通过筛分、拣杂、整形、复火、拼配等一系列复杂的精制工序,就可以生产出品质一致性很好的茶叶产品。回顾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国内经营规模最大,影响力比较广的品牌是“京华”和“猴王”两家,这两个品牌都是茉莉花茶企业。而现在国内知名的茶叶企业张一元、吴裕泰也是以经营花茶为主的企业。那么茉莉花茶企业为什么能够做大?除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外,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窨花之前,大多数窨花用的茶叶原料都要进行重新制坯,也就是要进行精制,使得茶坯不仅在外形上达到一致,而且在内质上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另外在产品上市前,每家花茶销售企业还会根据自己的产品品质特色再进行一次拼配过程,以保持自己产品的风格。
  二、引导消费者从关注外形转向关注茶叶的色、香、味
  我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切碎或者压成饼、砖、坨更容易做成规模,那原因何在呢?举例来说,红碎茶基本上是加工成袋泡茶的形式,大家不会去关心产品外形,而且红碎茶基本上是用机械加工出来的,对鲜叶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容易形成规模生产,最后还可以通过拼配来进行品质调剂,生产出品质一致性好的产品。正是这一点,使立顿可以通过全球采购来保证它的经营规模。普洱茶或黑茶压成饼、砖、坨后,大家就不会在乎那些原料是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二叶,各方评定茶叶好坏的标准,就从茶叶外形转向了茶叶内质,转向了茶叶的色、香、味,这给茶叶生产带来极大便利。归根结底把茶叶切碎,或者压成饼、砖、坨,将更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更容易按照标准生产出品质一致性好的产品,更容易形成规模化经营。
  成功把消费者从关注茶叶外形,转向关注茶叶内质的典型案例还有铁观音。大家知道,传统的铁观音外形特征是“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铁观音却基本上是球形,这样从外形上,不能区分茶叶的好坏,大家就会重点去研究茶叶内质的高下。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一是加工工艺相对稳定,有利于技术推广;二是便于消费者认识铁观音的内质,有利于市场的培育。
  三、解决茶叶品饮的便利性
  如今司空见惯的袋泡茶和茶饮料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足以证明茶叶消费便利性的重要。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想要泡好一杯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泡茶的结果。像不久前,我们用同样一款祁门红茶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冲泡,结果喝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第一次是因为泡茶的茶具不配套,掌握不好茶水比例和冲泡时间,茶没泡好,不是浓了,就是淡了;第二次是因为泡茶用了普通的自来水,这泡茶甘醇鲜美的滋味体现不出来;第三次则是在茶庄里冲泡,而且泡茶师对这款茶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无论是茶水比例,还是冲泡水温、时间都掌握得很好,茶叶从香气到滋味都表现得出色。
  想起平时,我也常听到有消费者反映:同样的茶在产地喝的,跟自己在家喝的完全不一样,是不是被骗了?确实,消费者不可能个个都是泡茶高手,也不可能在任何场合都有一套合适的泡茶工具,更多时候是连泡一杯茶的时间都没有,这给茶叶消费的推广造成了一定困难。去年,瑞士的tpresso在中国推广他们生产出来的泡茶机,引起大家对这一新产品的关注。这家企业用中国主要名茶做实验,重点关注泡茶用水和泡出来茶叶的香气表现,但遗憾的是,没有根据不同茶叶来设定泡茶参数。即使这样,在场体验的消费者用特制茶杯进行品饮后,反映依旧良好。
  之后,上海的乐泡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对中国主要名茶的冲泡方式进行系统研究,掌握了这些茶叶冲泡最佳的茶水比例、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最后把这些参数输入到泡茶机中。当你把特制的装有茶叶的胶囊投入到泡茶机时,泡茶机就会根据胶囊上的二维码自动识别是哪种茶,自动按照设定好的参数进行冲泡,这样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你就能喝到一杯好茶。在冲泡过程中,泡茶机还会在屏幕上给你介绍这种茶的基本知识和品质特点。目前,这款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泡茶机已投入到高端写字楼市场进行应用,很受白领群体的欢迎。可能有人会说,用泡茶机泡茶,少了泡茶过程的乐趣,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时间来泡茶,大多数人恰恰是因为泡茶过程太复杂而放弃了喝茶。现在,还有一些企业利用高端的萃取技术,从茶叶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加工成产品,较好保持了茶叶的色、香、味,这样生产出来的即饮茶,冲泡起来会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中国茶叶要想做大,一是可以通过精制加工和拼配技术,来实现产品品质的标准化;二是在以名优茶为导向的产业背景下,努力推动消费者在品饮茶叶时,从重视外形转向重视内质,简化采摘和制作工序,实现名优茶的机械化生产;三是努力解决消费者饮茶的便利性,让更多人轻松举杯,喝到一杯有滋有味的茶。
其他文献
如同一个播火者,余干臣让这美好的祁红新茶品在这一带星火燎原,成为“群芳最”。他的回乡之路成为一条探索发现之路,为后人留下了一条幽香甜醇、绝世无双的红丝带。  余干臣,名昌恺,清末时任福州府的一个小官—九品的府税课司大使。公元1874年,他已经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职位上工作了七年,但在五口通商后的福州,这却是个重要的岗位。彼时福州堪称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口岸,余干臣至少做了两件与茶有关的大事。  186
期刊
初瀹时的祁红,并不像有些红茶那样入水即化,甚至都能看到叶间渗出的红色,祁红则是缓缓地、  不容察觉地,优雅地释放出迷人的,充满韵味的红。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尽显金毫,闻之隐约有蜜兰香。  初瀹时的祁红,并不像有些红茶那样入水即化,甚至都能看到叶间渗出的红色,祁红则是缓缓地、不容察觉地、优雅地释放出迷人的,充满韵味的红。这才是祁红所独有的表现,像少妇般拥有着
期刊
@茶农茶舍  普洱—不要畏惧岁月的流逝,虽然时光常常是美好的敌人,但也能成就历久弥香的经典;抹茶—馥郁浓烈的香气背后是倾其所有的付出,甚至粉身碎骨;乌龙—要练就特殊的气质,必须耐得住时间的洗练;红茶—脚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为心够宽广,有无限的包容性。有茶,真好!  点评:有茶真的很好,总结的人也真的很可爱。但据我所知,关于红茶遍及全球有一种说法,商人装货的时候其实是绿茶,但此去数月,绿茶发酵了,就
期刊
清末,五口岸通商。一日,洋务大臣李鸿章收到洋人送给他的礼物—两听外国红茶,喝过之后觉得味道不错。忽然想起自己当年在祁门抗击太平军,那里不是产红茶吗?应该不会比这老外红茶差吧?  念头一闪而过后,当即写下手谕命人送来祁门红茶。泡开一喝,果然味道非同一般,无论外形,还是汤色,均胜出这老外红茶一筹。李鸿章手中把玩着盛装红茶的锡听,不禁为自己的眼光独到精准而惊喜得意。玩着玩着,忽然计上心头,一丝笑意从眼角
期刊
我从记事时起就熟悉祁门红茶。祁红是爷爷最心爱的茶之一,也是我们早餐必不可少的饮料。记得每天早上,奶奶会用白瓷壶泡茶,那红艳的汤色,滑润醇厚的茶味,浓浓的蜜糖芳香在晨光中荡漾,就是不喝茶,坐在桌边闻闻祁门香,也感到很满足,很提神。  现在常听人讲,祁红只能清饮,我们却既清饮,也会加牛奶和糖,颇有另一番风味。爷爷常说,祁红香味独特,香气之高,只有印度的大吉岭茶能和它相媲美。  在国外很多年,喝咖啡,也
期刊
品一盏香茗,得闲两三刻,看淡一世春秋。处世的哲学尽在不言中,茶品的好坏已无伤大雅,更多的是由此而产生的心境,这就是茶禅一味了吧。  美酒金樽,对月高歌,古人多少诗词佳作是在畅饮之后创作出来的。也许因为那时的帝王统治下,文人志士只能用酒抒怀内心的压抑,借酒把内心澎湃的情感发泄出来,酒后吐真言,是以为此。和古代人相比,现代人情感宣泄的渠道多了很多,除了把酒言欢、借酒浇愁外,还可以“享受”沉迷网络、流连
期刊
博主简介: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在军校任教,从事教学与科研管理。  曾任信阳五云茶叶集团(现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副总经理,领导了五云茶叶集团的品牌化和产品的商品化升级。现任信阳国际茶城运营公司总经理、中国知名茶产业专家。具有品牌、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操经历。主要著作有《中国茶业的困与变》、《中国茶,路在何方》、《中国茶产业的破局之道》、《商品化:中国茶业绕不开的一道坎》、《拿什么
期刊
博主简介: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潮》作者。  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作者。  著作《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合编)。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华文学会茶道讲师。  中国福建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  当英国人邀请你去afternoon tea,而你错说成high tea时,英国人要不高兴的。英国人从
期刊
本刊应邀参加“北京茶叶流通业食品安全发展趋势高峰论坛”  2012年8月8日,由北京茶业协会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市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和老舍茶馆承办的“北京茶叶流通业食品安全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北京老舍茶馆成功召开。该论坛是北京市首次茶叶行业的高层技术论坛,围绕“北京茶叶流通业食品安全发展趋势”的主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严卫星研究员就“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对食品风险的认识”、科技部中
期刊
“到底是什么让你坚持到今天?”  大约四天之前,我问郑彬。  他狡黠地说他是为了家庭,想等女儿大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上做其他的考虑。  郑彬的语速缓慢,不停地咳嗽,一边泡茶一边喝川贝枇杷露……  初次晚间8点的采访被迫在11点终止,因为正值茶博会及花车巡游项目的紧张筹备阶段,郑彬忽然接到了领导的电话。  ……  “到底是什么让你坚持到今天?”  在历时10个小时连续多日的采访之后,我依然不相信郑彬最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