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结合大健康战略思想,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调依据ESP理论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建设医学英语课程。
【关键词】大健康战略;ESP理论;医学英语课程
【作者简介】张小妮(1973-),女,汉族,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朱慧(1984-),女,汉族,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省继续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大健康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陕西高等继续医学教育医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Y72)。
本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医学院校削减大学英语授课学时,增加医学英语课程或学时,运用ESP理论针对性地指导医学英语课程,为未来医学生在健康领域从事跨国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对全国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各院校对医学英语缺乏充分认识,不了解医学英语作为ESP的基本特性,医学英语课程开设未能与基础英语形成有机衔接,有部分院校仅在第五学期开设30课时的医学英语选修课,学生选课机会受限。整体而言,绝大部分医学生知识单一,医学英语知识、技能匮乏,不能在医学领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无法满足相关社会岗位对宽口径人才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理念和手段与当前及未来医学领域国际化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截然脱节,无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服务未来社会的基本目标,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依据ESP理论构建医学英语课程
ESP是专门用途英语,以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指导教学,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概念界定了ESP的两大特点: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是通过语言学习某个特定的专业课程,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需求;ESP教学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基础的,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生用英语进行业务交际的目的。
医学英语隶属ESP范畴,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学英语,促其在未来与医学有关的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从事科学研究或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基础大学英语理论对其进行教学指导,而应结合ESP理论,认识医学英语的性质、特点,明确开设条件和教学目的,构建完整、规范化的医学英语课程,满足医学生知识多元化的需求。
1.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医学英语。合理设置课程是成功实施ESP教学、多元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满足相关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最终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ESP理论以及其与基础英语的关系是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ESP不是EGP的替代品,而是其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体,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既要确保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说明高等院校有責任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英语的机会,切实履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另外,了解ESP在一定行业的普及程度或市场背景,以及工作岗位对掌握ESP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标准,有助于减少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功利性。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以双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合作。加强南南合作,落实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员,重点加强包括妇幼保健在内的医疗援助,重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所以,医学英语是市场经济国际化发展的产物,是健康领域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语言支持,这些完全符合ESP课程设置的社会需求分析。
现今,刚入校大学新生的英语综合水平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甚至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达到英语四级水平,普通英语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必不可少,但EGP的学习无法满足医学生通过英语进行深层次专业学习的需求,应适当缩短基础大学英语的开设时间,尽快让学生进入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阶段,以实现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1:1开设比例。章振邦教授曾指出我国的普通英语教学时间太长,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所以,依照‘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尽快开设基础医学英语,和先前掌握的知识形成有机衔接,为后续较高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再根据各医学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临床英语、药学英语、口腔英语等,从而实现层进式专业英语教学,全面提升医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2. 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根据ESP理论,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其毕业后有能力承担用英语从事与自己医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对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批兼具医学知识和英语知识,同时又有所侧重,并能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两方面优势互补,在教学上互相促进的专职教师队伍。一方面,充分利用可用之才,鼓励跨学科带课,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医学教师可以凭借英语水平竞争上岗。另一方面,加强对学院现有师资力量的专业培训。分批派遣医学专业教师出国学习,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医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侧重专业知识。单一英语语言教师具备高深的英语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运用技能、丰厚的教学经验,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教学骨干,鼓励其尝试教授侧重语言知识的基础医学英语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深医学知识学习,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业务能力。再者,严把关口,大量引进医学英语专业人才,采取‘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模式,带教老师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全面指导,使其在短时间内尽快胜任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3. 依据需求分析、真实性原则编写教材。健康领域不断升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目前编写新一代医学英语教材的主要依据。由全国医学英语学组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各医学院校医学教师和英语教师的意见,结合在校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依据真实性、实用性原则,深入代表性的医疗单位,实地提取第一手资料,掌握社会单位对未来医务工作人员的知识、技术要求,分工编写医学英语教材。引进原版英文医学教材,从中汲取国外同一领域的前沿信息,充实教材内容,为医学生提供医学领域前沿发展的学习材料,使学生明确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更有效地从事未来更为复杂的工作,以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
教材篇章注意区分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的语言差异,结合原版教材的语言特点,突出医学英语词汇、文体修辞、篇章方面的语言特色,做到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最后,为了实施针对性教育,有必要根据医学领域的发展变化,问卷调查各医学院校学生的需求,不断修订、更新,确保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
4.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回顾ESP课程设置的背景,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材的编写依据等,不难发现ESP理论视角下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与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方法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教学理念要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而是充当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充当好专业教师和学习者的合作伙伴。其次,教师依据建构主义的四大构成要素,即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情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着眼于他们的 ‘最近发展区’,设计带有一定难度的真实性教学任务,使其面临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的社会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再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按照专业知识、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性别等因素组建2~3人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进行宏观调控,指定每组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引导小组定位具体的学习目标,给予学生自己驾驭、掌控学习进程的机会,提供他们互相协商、讨论、进行多角度批判性思维以及最终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平台,增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要予以正面、积极的评价,给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坚定学习者对个体能力、集体合作能力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5. 增加医学英语水平等级考试。结合Douglas提出的专门用途语言(LSP)的定义,黄大勇认为 ESP测试是语言测试的一个分支,测试内容和方法是基于对专门用途英语使用情景的分析,测试任务和内容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中英语的使用情况。由于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真实性,受试者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测试任务产生交互作用,借此对受试者在特定专业领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做出测评。
现行CET4、CET6的目的在于测试学习者的普通英语水平,不能作为衡量学生毕业后就付诸工作实践的医学英语知识、技能的强有力证明,因此,医学院校在为医学生提供英语四六级考试机会的同时,应搭建检测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等级考试的平台,一方面作为其医学英语能力的证明,另一方面为应聘单位录用员工提供参考依据。医学专业英语测试首先要突出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其次调查未来工作岗位对就业人员从事业务、进行科研提出的知识、能力需求,测试内容应能反映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从而真正体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以实现针对性教育,这些是普通英语测试无法替代的。
三、结语
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技术基础,教育必须先行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更是如此。目前,正是大健康战略思想的实施阶段,要求各医学院校以ESP理论合理设置医学英语课程,培养即精通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掌握医学英语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健康中国,打造健康领域的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水源,程广帅.习近平大健康战略思想研究[J].人口与社会, 2020,36(4):17-28.
[2]戴炜栋,王雪梅.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外语界,2014(3):2-11.
[3]黄大勇.ESP测试的特征、存在依據和设计原理[J].考试研究, 2007(3):66-75.
【关键词】大健康战略;ESP理论;医学英语课程
【作者简介】张小妮(1973-),女,汉族,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朱慧(1984-),女,汉族,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省继续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大健康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陕西高等继续医学教育医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Y72)。
本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医学院校削减大学英语授课学时,增加医学英语课程或学时,运用ESP理论针对性地指导医学英语课程,为未来医学生在健康领域从事跨国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对全国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各院校对医学英语缺乏充分认识,不了解医学英语作为ESP的基本特性,医学英语课程开设未能与基础英语形成有机衔接,有部分院校仅在第五学期开设30课时的医学英语选修课,学生选课机会受限。整体而言,绝大部分医学生知识单一,医学英语知识、技能匮乏,不能在医学领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无法满足相关社会岗位对宽口径人才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理念和手段与当前及未来医学领域国际化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截然脱节,无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服务未来社会的基本目标,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依据ESP理论构建医学英语课程
ESP是专门用途英语,以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指导教学,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概念界定了ESP的两大特点: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是通过语言学习某个特定的专业课程,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需求;ESP教学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基础的,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生用英语进行业务交际的目的。
医学英语隶属ESP范畴,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学英语,促其在未来与医学有关的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从事科学研究或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基础大学英语理论对其进行教学指导,而应结合ESP理论,认识医学英语的性质、特点,明确开设条件和教学目的,构建完整、规范化的医学英语课程,满足医学生知识多元化的需求。
1.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医学英语。合理设置课程是成功实施ESP教学、多元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满足相关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最终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ESP理论以及其与基础英语的关系是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ESP不是EGP的替代品,而是其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体,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既要确保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说明高等院校有責任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英语的机会,切实履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另外,了解ESP在一定行业的普及程度或市场背景,以及工作岗位对掌握ESP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标准,有助于减少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功利性。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以双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合作。加强南南合作,落实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员,重点加强包括妇幼保健在内的医疗援助,重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所以,医学英语是市场经济国际化发展的产物,是健康领域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语言支持,这些完全符合ESP课程设置的社会需求分析。
现今,刚入校大学新生的英语综合水平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甚至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达到英语四级水平,普通英语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必不可少,但EGP的学习无法满足医学生通过英语进行深层次专业学习的需求,应适当缩短基础大学英语的开设时间,尽快让学生进入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阶段,以实现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1:1开设比例。章振邦教授曾指出我国的普通英语教学时间太长,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所以,依照‘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尽快开设基础医学英语,和先前掌握的知识形成有机衔接,为后续较高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再根据各医学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临床英语、药学英语、口腔英语等,从而实现层进式专业英语教学,全面提升医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2. 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根据ESP理论,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其毕业后有能力承担用英语从事与自己医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对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批兼具医学知识和英语知识,同时又有所侧重,并能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两方面优势互补,在教学上互相促进的专职教师队伍。一方面,充分利用可用之才,鼓励跨学科带课,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医学教师可以凭借英语水平竞争上岗。另一方面,加强对学院现有师资力量的专业培训。分批派遣医学专业教师出国学习,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医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侧重专业知识。单一英语语言教师具备高深的英语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运用技能、丰厚的教学经验,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教学骨干,鼓励其尝试教授侧重语言知识的基础医学英语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深医学知识学习,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业务能力。再者,严把关口,大量引进医学英语专业人才,采取‘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模式,带教老师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全面指导,使其在短时间内尽快胜任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3. 依据需求分析、真实性原则编写教材。健康领域不断升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目前编写新一代医学英语教材的主要依据。由全国医学英语学组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各医学院校医学教师和英语教师的意见,结合在校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依据真实性、实用性原则,深入代表性的医疗单位,实地提取第一手资料,掌握社会单位对未来医务工作人员的知识、技术要求,分工编写医学英语教材。引进原版英文医学教材,从中汲取国外同一领域的前沿信息,充实教材内容,为医学生提供医学领域前沿发展的学习材料,使学生明确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更有效地从事未来更为复杂的工作,以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
教材篇章注意区分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的语言差异,结合原版教材的语言特点,突出医学英语词汇、文体修辞、篇章方面的语言特色,做到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最后,为了实施针对性教育,有必要根据医学领域的发展变化,问卷调查各医学院校学生的需求,不断修订、更新,确保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
4.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回顾ESP课程设置的背景,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材的编写依据等,不难发现ESP理论视角下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与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方法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教学理念要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而是充当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充当好专业教师和学习者的合作伙伴。其次,教师依据建构主义的四大构成要素,即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情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着眼于他们的 ‘最近发展区’,设计带有一定难度的真实性教学任务,使其面临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的社会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再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按照专业知识、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性别等因素组建2~3人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进行宏观调控,指定每组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引导小组定位具体的学习目标,给予学生自己驾驭、掌控学习进程的机会,提供他们互相协商、讨论、进行多角度批判性思维以及最终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平台,增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要予以正面、积极的评价,给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坚定学习者对个体能力、集体合作能力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5. 增加医学英语水平等级考试。结合Douglas提出的专门用途语言(LSP)的定义,黄大勇认为 ESP测试是语言测试的一个分支,测试内容和方法是基于对专门用途英语使用情景的分析,测试任务和内容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中英语的使用情况。由于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真实性,受试者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测试任务产生交互作用,借此对受试者在特定专业领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做出测评。
现行CET4、CET6的目的在于测试学习者的普通英语水平,不能作为衡量学生毕业后就付诸工作实践的医学英语知识、技能的强有力证明,因此,医学院校在为医学生提供英语四六级考试机会的同时,应搭建检测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等级考试的平台,一方面作为其医学英语能力的证明,另一方面为应聘单位录用员工提供参考依据。医学专业英语测试首先要突出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其次调查未来工作岗位对就业人员从事业务、进行科研提出的知识、能力需求,测试内容应能反映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从而真正体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以实现针对性教育,这些是普通英语测试无法替代的。
三、结语
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技术基础,教育必须先行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更是如此。目前,正是大健康战略思想的实施阶段,要求各医学院校以ESP理论合理设置医学英语课程,培养即精通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掌握医学英语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健康中国,打造健康领域的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水源,程广帅.习近平大健康战略思想研究[J].人口与社会, 2020,36(4):17-28.
[2]戴炜栋,王雪梅.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外语界,2014(3):2-11.
[3]黄大勇.ESP测试的特征、存在依據和设计原理[J].考试研究, 2007(3):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