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宜通体 谁来独赏眉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记事抒情名篇,作品以其“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的特点著称,多年来一直入选中学教材。而入选的文本是删减版,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篇《项脊轩志》汇合了作者人生前后跨度十数年的两篇文字,课文删去的是原第一篇文字中最后一段议论。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蜀女清坚守丹穴,最终以其所创建之功利名闻天下;诸葛亮卧耕隆中,一出茅庐则天下大势定矣。此二人不可谓不成功,而取得功业之前,天下又有谁知?归有光引此二人,分明指向彼时其个人的生存状态,正是昧昧于一隅未有功名时,然而现在虽是昧昧于世,将来如何,作者没有说,但昂扬自信以成功者自许之意是明显的。据史载,归有光自幼明悟绝人,九岁成文,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于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的归有光在那时对未来对人生是有理由满怀信心的。作者接着说“我”处于项脊轩这样一个“败屋”之中,举首之间,放眼之处,都是新奇美妙之景,恐怕人家要讥嘲“我”是井底之蛙啦。此句一来正是回应上文第一节中记项脊轩及庭院的幽美环境、读书轩中自得其乐的情怀;二来也是宕开一笔,自我解嘲。然而看似自嘲,其中鄙薄凡俗,自信自强,少年意气,矜然抱负又盈然语段之中。作者为何要说这样的话?再结合前文第二小节中对家业败落之窘境的描写,对少年失怙的人生悲叹,对先大母对自己的呵护与所寄予的殷切期望的记叙,我们才明白作者把所有记叙描写抒情之力汇聚一处,充分表达出一个负载着家族重望的少年要发愤图强,振兴家业的愿望与自信。而这又与前文第三小节“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的苦读相呼应。
  由此看来,归有光19岁时所做此文应该是悲而不伤,平淡又不失昂扬之意的。而作者深情多感努力自信的少年形象也因此凸显出来。而课文缺少此一段议论收束,情感忽而悲叹,忽而欣喜,忽而忧伤,忽而大恸不能自已,则让人难以把握作者真正的感情脉络,只觉情绪起伏无常捉摸不定,甚至将文章感情误读为悲伤消沉,错误地感知了人物形象。
  并且从形式上说,此段议论附于文章的末节,被称为“论赞”,源于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司马迁在《史记》中创作的这种独特范式,巧妙地寄予了自己通古今之变和稽其兴衰成败之理的目的,同时也直接地强烈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褒贬的情感。后世文人秉承《史记》传统,在他们的传记文章中,多有承袭模仿,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抒发个人志向情怀,寄予自己的好恶喜乐。可以说,论赞之语,非但不多余,而且还是全篇文字的点明主旨之语,是情感的升发之处,是撑起文章结构的基柱,缺少了它,轻则使文章结构残缺,人物形象不彰,情感不明,重则容易引起读者对全文的误读。编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删去此节,实则是删去了文章最为核心的部分。
  不惟如此,由于论赞的缺失而带来的人物少年形象和作者情感的误读,使得后面续写的两段文字缺乏背景映衬和前后比照,从而在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上大打折扣。
  时隔十三年之后,作者续写《项脊轩志》。而十三年之后,作者是什么状态呢?据史载,少年得志的归有光乡试却连连落第,至三十二岁续写时已是四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中举。然而,之后三年一次的会试,次次远涉千里而去,一连八次都是落第而归。其间二十九岁时魏氏亡,逾年女儿如兰夭折,四十三岁时又失子,时隔一年,又失去了伉俪情深的妻子王氏。且不说续写本文时作者自己还未可知的人生命运,就这十三年间的失女丧妻的哀痛,加之仕途的蹭蹬,就足以把归有光长期抛弃在人生的荒江僻壤之上,足以把一个壮志少年消磨成唏嘘无奈心死如灰的失意者。
  人生的坎坷磨难,刻在一个人的心上,也行见于日常的言辞行为与文章的字里行间,因而从续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文风的变化,比之前文更简短更淡然,不再有细致入微的人物景物形象刻画,更不再有“令人长号不自禁”的强烈直露的情绪表达。笔意简淡,平直而叙,看似无意为文,而平静的文字下,却依然涌动着强大的情感暗流。这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固然得益于作者含蓄精炼的文字表达,但是如果缺少了与当年意欲振兴家业少年壮志豪情的对比,缺少与前文人生经历的峰起谷落的比照,那么作者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悲将何由表现?其简淡平直的文风变化将何从理解?一切的少年壮志慷慨意气,当时只道是寻常,谁能想,造化弄人,十年一梦,曾经的壮志消磨,意气云散,只留下庭树、败屋、星星鬓发……物是人非事事休,沉痛到连眼泪也没有了,令人挣扎得连想法都没有了。虽心中有万千沉痛,也只是寥寥几句敷衍心情而已,“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悲剧的深沉,由此而来。
  明王锡爵云:一篇《项脊轩志》“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归公墓志铭》)。因为生活本身的安排有时比文学更有感染人的力量,更有艺术张力。而一段论赞,虽寥寥数笔,但呼应结文,前后勾连,却是洒向空枝见血痕。
  李商隐诗云“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赏美人若此,赏美文不亦若此?
其他文献
一、课外阅读“三境界”提出的背景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必然路径。不少老师和家长都非常重视课外阅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引发出一个共同的疑问:“我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对高中校园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高中音乐作为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长久以来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并
一、引言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让人们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而初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的保证。同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除教材外,初中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文章首先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及意义,然后提出了基于微课的初中英语阅读翻转课堂教学,包括在课前科学地分配学习任务;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特性,说明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做些探索。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高中学生已不再墨守成规,他们活泼开朗、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受现代中学生的欢迎,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满足现代高中生的要
一、教学设想  《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时
由民进中央教委、叶圣陶研究会、《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开明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华第18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已圆满结束,许多优秀获奖作文已经结集出版。当代著
摘 要:在当代,信息变化较快,而且知识更新速度也非常迅速,学生在学校期间,只能学到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还需要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继续学习。由此看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现代教学的需求,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自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是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有效手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科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