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之所以为后人传诵运用,经久不衰,因为它意境深远,形象生动,韵律优美。吟赏它,能陶冶情操,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多学古诗词,并学会赏析,我们才能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我们理解、运用语言的品位。近几年中考将“初步欣赏古诗词”列为考点之一,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于古诗词主旨往往很含蓄,对阅读量有限、理解水平不高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探究古诗词的主旨呢?这里我介绍几招,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第一招,读诗题,明确描写内容。
诗题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浓缩,除少数词曲外,大多数诗词的标题都或明或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明诗词的描写内容。有“送”“送别”“饯别”字眼的为送别诗,一般抒发惜别之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读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朋友是杜少府,送别的事由是杜少府到蜀州上任,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表达了作者宽广博大的情怀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意,这样全诗的主旨就一目了然了。有“望”“游”“登”“过”“行”字眼的为山水田园诗,一般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壮志豪情,如《望岳》《游山西村》《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等。以《钱塘湖春行》为例,题目就直接告诉我们作者是在春天游览钱塘湖的,交代了游览的总地点和季节,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本诗主旨就豁然开朗了。有“塞上”“塞下”字眼的为边塞诗,一般描写塞外风光,表达思乡爱国之情,如《塞下曲》《使至塞上》等;有的标题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甚至还点出人物的心情,如《春夜喜雨》,一个“喜”字透露出诗人惊喜激动之情。词曲中的题目往往就是所写对象或中心事件,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沁园春·雪》等。
第二招,察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诗人的生活遭遇等息息相关。通过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诗歌的主旨和表现形式。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如南唐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要准确鉴赏该词,必须结合词人的身世来理解。本词的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由于江山易主,昔日威风凛凛、享受荣华富贵的帝王,突然变成了失去人身自由的阶下囚,其生活的强烈反差,激起了词人深沉的忧愁,所以李煜的词作充满了强烈的痛苦和无边的忧愁。该词是李煜自述其囚居生活的名篇。词的上片主要写独处的情景,一个“锁”字,透出了囚禁生活的痛苦与不自由。下片写离愁,词人赋予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以具体生动的形象,点明全词主旨,真切感人。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第三招,抓诗眼,把握主旨。
诗眼者,诗歌之灵光汇聚的核心词语也。打开这个词语,便可以触摸到诗人的心跳,窥见诗人的心境,进而测量到诗人的心温。“诗眼”既可以是具有点题作用的关键词,也可以是具有独特的辅助诠释功能的“第三只眼”。擦亮“诗眼”,就是找到了诗歌的主旨,找到了解读诗歌的曲径、幽径、妙径。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融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静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還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诗眼呢?
一、注意位置。词曲中,诗眼一般在下阕、下片中,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二、注意表达方式。绝句律诗中,诗眼一般为议论句、抒情句,如《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论诗》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等。
三、注意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与形容词。动词如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与南山相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淡的隐逸生活,如果换成“望”则表示诗人主动去看,那就索然无味了。再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形容词如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绿”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其它的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等。再如,色彩形容词的选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以渲染气氛,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天空延伸,表达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情。
总之,探究古诗词主旨既要统观全篇,又要着眼词句,还要掌握方法。多多尝试,定能读出诗韵,品出诗味。
第一招,读诗题,明确描写内容。
诗题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浓缩,除少数词曲外,大多数诗词的标题都或明或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明诗词的描写内容。有“送”“送别”“饯别”字眼的为送别诗,一般抒发惜别之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读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朋友是杜少府,送别的事由是杜少府到蜀州上任,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表达了作者宽广博大的情怀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意,这样全诗的主旨就一目了然了。有“望”“游”“登”“过”“行”字眼的为山水田园诗,一般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壮志豪情,如《望岳》《游山西村》《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等。以《钱塘湖春行》为例,题目就直接告诉我们作者是在春天游览钱塘湖的,交代了游览的总地点和季节,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本诗主旨就豁然开朗了。有“塞上”“塞下”字眼的为边塞诗,一般描写塞外风光,表达思乡爱国之情,如《塞下曲》《使至塞上》等;有的标题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甚至还点出人物的心情,如《春夜喜雨》,一个“喜”字透露出诗人惊喜激动之情。词曲中的题目往往就是所写对象或中心事件,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沁园春·雪》等。
第二招,察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诗人的生活遭遇等息息相关。通过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诗歌的主旨和表现形式。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如南唐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要准确鉴赏该词,必须结合词人的身世来理解。本词的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由于江山易主,昔日威风凛凛、享受荣华富贵的帝王,突然变成了失去人身自由的阶下囚,其生活的强烈反差,激起了词人深沉的忧愁,所以李煜的词作充满了强烈的痛苦和无边的忧愁。该词是李煜自述其囚居生活的名篇。词的上片主要写独处的情景,一个“锁”字,透出了囚禁生活的痛苦与不自由。下片写离愁,词人赋予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以具体生动的形象,点明全词主旨,真切感人。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第三招,抓诗眼,把握主旨。
诗眼者,诗歌之灵光汇聚的核心词语也。打开这个词语,便可以触摸到诗人的心跳,窥见诗人的心境,进而测量到诗人的心温。“诗眼”既可以是具有点题作用的关键词,也可以是具有独特的辅助诠释功能的“第三只眼”。擦亮“诗眼”,就是找到了诗歌的主旨,找到了解读诗歌的曲径、幽径、妙径。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融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静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還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诗眼呢?
一、注意位置。词曲中,诗眼一般在下阕、下片中,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二、注意表达方式。绝句律诗中,诗眼一般为议论句、抒情句,如《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论诗》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等。
三、注意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与形容词。动词如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与南山相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淡的隐逸生活,如果换成“望”则表示诗人主动去看,那就索然无味了。再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形容词如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绿”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其它的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等。再如,色彩形容词的选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以渲染气氛,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天空延伸,表达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情。
总之,探究古诗词主旨既要统观全篇,又要着眼词句,还要掌握方法。多多尝试,定能读出诗韵,品出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