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促进初中生语文阅读解题能力提升的方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o120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阅读能力的考察是检验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在阅读方面费时多却收效少。从中考结果来看,阅读(特别是现代文阅读)试题失分现象相当严重,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强,这是语文教学有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让阅读教学回归文本,重视整体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学生的阅读答题情况来看,有明显的效果。
  一、整体阅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的需要
  从人们一般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弄清楚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是怎么写和为什么写等问题。具体来说,在阅读时,一般都是速度全文,捕捉关键句,大致把握文章的概要。然后,根据整体的感知,分析文章的局部。最后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达到新的认识。①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习惯,完全符合解答阅读题的规律。而且有了整体意识,在解答阅读题时,就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准确答题。基于此,整体阅读就尤为重要了。
  (二)解题的需要
  以2018年广东省语文中考考试大纲为例,阅读能力的考察共46分,其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察为27分。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分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性文本阅读两类,学生丢分点的重灾区就在这里。根据考纲的要求,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察的有: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3.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4.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5.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判断。在这些考察点中,如果学生对文本的整体阅读没有过关,那么就直接影响考点1、考点2和考点4的解题。同时,整体阅读没有把握好,细读文段时就不能顾全全文来思考和分析,正所谓“独木不成林”,考点3和考点5也不能很好地解题。而文学性文本阅读主要考察的是: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其中,考点1和考点5就是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察。而考点2、考点3和考点4,虽说是考察局部的文字和写作的技巧等,但和实用类文本的考察一样,局部的考察也不能脱离整体阅读。所以,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整体阅读是出发点和关键。
  (三)纠正学生答题陋习的需要
  在学生阅读答题时,通常也是根据阅读心理的需要和阅读的习惯,会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段内容,然后阅读考察的题目,根据前面整体的把握去答题。这一过程本身没有不对的地方,但学生实际答题时,由于在整体阅读时,针对一篇1—2千字文章采取的是速读和感知,阅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阅读一遍很难就能很好地把握全篇的主要内容,于是在接下来的答题中就会出现答题范围窄、理解不透彻等问题,丢分就聚少成多了。这种类似于“扫读”的阅读习惯,放纵了整体阅读的无目的性,让学生在答题时很难迅速、准确做出答题所需对应文字的反应。所以,要将整体阅读落实到位,才能提升学生阅读时的整体感知能力。
  二、整体阅读的概念
  整体阅读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则,理解材料内容和结构,探究其立意与构思技巧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宏观上把握材料,快速通读全篇,观其大略,整体地把握材料中心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思路,然后高屋建瓴地研读局部,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辩证结合的高度去分析语言特点、推敲结构和分析评价艺术手法。
  与传统阅读方法相比,整体阅读强调语文阅读基础知识是一个有机地整体,强调宏观认识占突出地位,微观分析是建立在宏观认识的基础上的,并进而深化宏观认识,从而呈现阅读深度的递进。
  三、整體阅读的具体做法
  (一)圈划法让整体阅读有针对性
  现在的语文考试试题分为试卷和答题卡,允许在试卷上进行圈划。所以,在整体阅读时,可以采用圈划法来有针对性地阅读。那么,要圈划出文章的哪些内容呢?
  1.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或主要事件,如《背影》一文的写作对象是描写某个人物的背影,《囚绿记》一文的主要事件是把“绿”“囚禁”起来的一件事。有些标题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如《白杨礼赞》中的“礼赞”一次就表明了文章要表达的是作者对白杨树的热情讴歌和赞美,表达了对白杨树的崇敬之意。《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一文中,标题就是文章的论题。划好标题中的关键词能让整体把握全文有方向性。
  2.文章中表示总结性的词语
  如“总之”、“所以”、“由此观之”等,这些词的后面往往是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把握作者的观点很有帮助。
  3.文章中起到连接句义的词语
  如“并且”、“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除此以外“等等,留心这类的词,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更全面地把握。
  4.文章中表示时间和地点转换的词语
  这些词语一般与事件的发展阶段有关系,能根据这些词语分析文章的情节和结构,使文章的脉络一下子就清晰明朗了。
  5.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
  议论抒情旨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把握好这些句子,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主旨。
  6.文章中描写性的句子
  心理描写能够呈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世界,对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有帮助。在散文阅读中,可以通过这些心理描写揣摩作者的情感。在小说阅读中,可以通过这些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人物描写的文字来分析人物的形象。在状物类散文中,描写物、景的句子能很快地把握物、景的特点等。
  7. 段的中心句和全文的主旨句
  透过这些句子能快速、全面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主旨。如上的这些词语和句子,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圈划,持之以恒就能熟能生巧了,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就会习惯性地拿起笔进行圈划。这样下来,读一遍文章,就能圈划很多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文字,使整体阅读有目的性,学生答题时就能快速回归文本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或对应的文字。只有这样,进一步的细读和分析才有文字可依,答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才能提高。   (二)局部精读,回归文本
  以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科试题中实用类文本《读书与境遇》一文的考察为例。在上面完成整体阅读的圈划之后,围绕试题进行局部的精读。第一题考察的题目是“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这是一道选择题,考察的是对文章观点的把握。根据圈划法完成整体阅读,能迅速判断解答这道题时要回归文章的第四段,再精读第四段,发现这段中“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能力。”一句就很好地解释了“闹境”指的是“社会的嘈杂”,而“心无旁骛”指的是“宁静致远的心态”。理解清楚了就很容易发现选项中的后三项的读书环境都是喧嚣吵闹的,而人物在读书时是心不为所动的,是符合题目中的观点的,因而选择第一项。
  (三)整体研读,深入理解
  上述文段阅读的第二题考察的题目是“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也是一道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立足于对全文整体把握的考察,有写作技巧的考察,文章思路的考察,文章观点的考察。如果不能整体地把握就不容易解题了。第三题是问答题“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初一看,這道题只需精读第⑤段,但是第⑤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根据整体阅读的感知,这段是文章的结论部分,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就不能孤立地阅读这段进行分析,必须从整体来看。那如何解题呢?从句子的表面文字来看是谈“心境”和人的素养之间的关系,而且不难看出,前后两句形成了对比。但是,本文是围绕“心境”和人的素养之间的关系来谈的吗?根据题目《读书与境遇》,可以知道是谈“读书”与“境遇”之间的关系,所以理解这句话就必须结合文章中有关“读书”与“境遇”之间的关系的语句进行思考了。根据各段的中心句,可以看出,文章在分析顺境、逆境和闹境中读书能使人进步,再结合文章的结论“能够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就不难分析到这句话指的是不管读书环境怎样,只要能坚持读书,读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境遇,就是所谓的“境随心转”,这样的人就是“圣贤”了。所以就可以概括出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
  这样,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去指导学生阅读和解题,学生通过“整体圈划—局部精读—整体研读”这一系统的整体阅读去理解课文内容,避免引出盲人摸象式的片面理解,这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和关键,提高了阅读解题的效率。
  阅读解题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中逐步提升。我相信,坚持运用整体的观念指导阅读解题的教育实践,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但应该指出的是,以上谈的仅仅是整体阅读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要保证阅读的效果,还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和各种思维训练。
其他文献
解题思路  推断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寻找“题眼”,物质的特殊结构、状态、颜色、类别、特性及反应特征、现象等都可作为题眼,应重点掌握。  1.锁定“题眼”:全题兼顾,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  2.“顺藤摸瓜”: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推出的关键信息标在题干上,进而全面解答。  3.自我验证:把推出的答案代入原题中进行检验,确保推断和答案的正确性。  中考推断题常
期刊
想学好小学语文,就必须阅读大量的文字。阅读不仅丰富了信息的获得方式,也打开了学生更广泛的认知视野,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对课文的情节内容理解更深入。不过,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仍比较被动,又特别是村校,教师少,学生也少,既上语文,又上数学等,又当班主任,相对来说比较忙,这就需要引入更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又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本文所提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接下来
期刊
一、强烈的事业心及情感渗透铺就英语教学成功的基石  教师的情感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就像演员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一样。当一位教师有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境界,才能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会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便是产生良好教学情感的思想基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外,还要有情感渗透的一方面。  如今的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要想上好英语课,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内容比较枯燥、繁多容易引起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如果能从化学课的学习开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一定会学好化学这门功课。  众所周知,初三学生正处于学习兴趣广泛、求知欲比较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点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
期刊
一、“物理模型”的 含义及作用  物理模型是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创建的简化模型,在物理学上,通常面对复杂多边的问题的处理,都是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的法则,将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化、理想化、简单化等方法建立物理模型,起到 “去次取主”、“化繁为简”的处理,从而寻找出反映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内在本质及规律实现认识问题的目的。它是人们研究物理问题和探讨物体事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能使小学数学课堂走向高效。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用到情趣教学法,使学生在愉悦的
期刊
素质教育逐渐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取代应试教育。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
期刊
一、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较轻松的记忆所学英语单词。如(一)  实物和单词一一对应:书——book课桌——desk,黑板——blackboard,墙——wall,窗——window,门——door,马铃薯——potato,西红柿——tomato,嘴——mouth,脚——foot等。(二)利用卡片。卡片的一面写的是要学习的单词,另一面写的则是该单词的音标、汉语意思等相
期刊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有效愉悦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如在学
期刊
一、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意义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作业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家庭作业能让小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比较随意,不大考虑科学性与合理性,把作业变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分析探讨当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问题,是适应教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分析小学生家庭作业  (一)现状  1.作业量过多  部分教师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