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的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文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很多物质、文化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英语文学也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基于此,本文将阐述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的特征,分析英语文学的人物形象,并以吝啬鬼、桑提亚哥、哈姆雷特、比斯瓦斯等形象为切入点,对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进行实例描述,旨在能够加深人们对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的认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世界,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英语文学;文化疆界;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詹文静(1984.2- ),女,汉族,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英语教育。
  前言
  目前,英语文化系统在英、美等国家的推动下,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中,中国的哈金、非洲的库切等作家,均能够成为典型的代表。在大多数的英语文化著作之中,能够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从而逐渐演变为各个国家、民族的共同财富。所以,对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的研究,能够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对于打破各个文化之间的界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的特征
  在世界范围内,语言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传播性,是当代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除了语言之外,各个民族的文化也是继承、传播的关键内容,尤其是从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延续至今的英语文学。在当前的社会中,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国家限制,所以英语文学已经延伸、渗透到更加广泛的疆界之中,逐渐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所共有的文化瑰宝。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诞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形象,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哈姆雷特,这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共同认知、记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英语文学通过其他的语言进行翻译、拍摄、重编,并将其搬上舞台,能够更加充分的说明当前英语文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疆界的限制,甚至出现了共享、交融的局面。在这样英语文学环境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也能够促使英语文学的复兴、繁荣,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实现继承、传播各个民族的文化奠定基础。
  二、英语文学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于一部著作而言,能否成功塑造一个人物形象,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为了能够加深理解英语文学中所包含的深层涵义,读者就应该从英语文学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作者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同时从英语文学的人物形象中,感受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尽可能实现与作者之间的“灵魂对话”,从而领悟英语文学的涵义。通常情况下,任何文学作者在塑造作品形象的过程中,都会首先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外在形象等。
  而在读者阅读英语文学期间,就能够通过作者的简单描绘,对主人公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能够感受英语文学内容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实现作者、读者心灵之间的共鸣。在阅读英语文学时,读者常常会将每一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再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便能够感受其创作的理念。很多学者认为,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是读者加深对英语文学认识的关键方式,更有利于读者掌握更多关于英语表达的技巧、方式,感受英语文学字里行间的情感,实现阅读英语文学的意义。
  三、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的案例分析
  1.吝啬鬼的形象。在西方的英语文学,通常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而反映当时的文化疆界,其中“吝啬鬼”是众多英语文学中的典型形象,其中《悭吝人》、《欧也妮葛朗台》、《死魂灵》、《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角,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本文以《悭吝人》中吝啬鬼——阿巴贡为例,对英语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进行分析。
  基于对《悭吝人》著作内容的理解能够发现,阿巴贡在日常的生活中十分小心,常常担心自己财产被偷走,甚至不允许客人站着。平时,阿巴贡要求仆人将酒瓶攒下来、在客人的酒水中掺水、控制喝酒的量,从很多的细节中都能够感受阿巴贡的“吝啬”现象。在英语文学中,阿巴贡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这样的行为也体现在对待周围的邻居上。总的来说,莫里哀(《悭吝人》作者)之所以会将主人公塑造为吝啬鬼的形象,无疑与当时所处的欧洲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其他文化疆界中所不具备的典型特征。通过吝啬鬼的形象,可以将整个欧洲的文化表现出来,更是社会现象在英语文学人物形象中的体现,成为英语文学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键。
  2.桑提亚哥的形象。《老人与海》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位老渔夫,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能够将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出来。在英语文学中,海明威老渔夫桑提亚哥的描述为:“那海水一般蓝的眼睛”,而在《老人与海》中对“蓝眼睛”被多次提及,能够彰显出桑提亚哥的魅力、品质。实际上,桑提亚哥的形象就是作者本身,也就是说海明威通过英语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将自己坚强、勇敢的品质表达出来,二人之间的形象如影随形。
  在塑造桑提亚哥形象的过程中,海明威原本可以选择年轻的、身体强壮的形象,便于将其一往无前的精神狀态彰显出来。但是与之相反,海明威在故事中塑造了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的老人,通过这一形象映衬硬汉人物。在《老人与海》中,正是由于人物特征、人物品质之间的强烈反差,才能够更加凸显出当时社会背景。具体而言,海明威生活在动乱的时代中,由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使其更具有冒险精神,加之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熏陶,使海明威拥有了不屈的品质,为英语文学增添了更多独特的文化魅力。
  3.哈姆雷特的形象。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哈姆雷特是众多英语文学最具文化疆界特征的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将更多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纳入考虑的范围,从而能够使读者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认识社会百态。在《哈姆雷特》的著作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在面对种种压迫时,并没有将胆小、怯懦的心理表现出来,而是不断的积蓄力量,寻找机会进行复仇。同时,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中,还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由于儿时所遭遇的家庭变故,使其心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断地被社会磨砺与影响。所以,在分析哈姆雷特时,必然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从中分析哈姆雷特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基于某一角度出发,读者能够从哈姆雷特人物的背后,发现文化疆界的历史环境、社会文化特征,感悟作者的情感。
  4.比斯瓦斯的形象。在奈·保尔的英语文学著作《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中,将自己的父亲的形象作为基础,塑造了比斯瓦斯这一人物形象。在这部小说之中,作者将其自身的经历作为背景,讲述了平凡人在生活中的奋斗、痛苦。在英语文学中,比斯瓦斯是生活在殖民地中的百姓,由于天生有六根手指,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饱受歧视,同时主人公的父亲是移民人士,其职业为劳动,也就是说比斯瓦斯的成长环境他更加艰辛、贫苦。即便如此,比斯瓦斯并没有忘记文化之根,虽然后来成家立业,但是依然受尽歧视。此时,比斯瓦斯励志成为一名记者,这一目标给他带来了动力,而结果不尽如人意。通过英语文学的描写,能够将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体现出来,批判社会现实,进而彰显当时的文化特征,成为更具特色的英语文学文化疆界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的文化疆、形象都有着其独特的特征,需要学者加深对英语文学的研究力度。以此为基础,在不同的英语文学著作之中,都有着典型的人物形象,这部分形象能够代表一类人,甚至整个社会的现象,充分发挥英语文学的引导价值,引发读者的思考。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升华英语文学的价值,就应该积极投入到文化疆界、人物形象的研究之中,为文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邱华栋.英语文学里的印度故事——以维克拉姆·赛思为例[J].南方文坛,2018(02):47-48.
  [2]董迪雯.阐释英语文学形象——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119-120.
  [3]兰玲.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195-196.
其他文献
【摘要】对我国石油科技英语翻译研究成果予以了解,确定其中依旧存在语言问题、修辞问题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从文本类型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如何良好的展开石油科技英语文本翻译,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文本类型;石油科技英语;文本翻译  【作者简介】郝馥嘉(1994- ),女,满族,北京人,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石油英语应用翻译。  石油科技英语文本翻译应当以强调文本本身的内容和话题为主。
在高中阶段,除了英语听力、阅读训练之外,英语写作应该就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方向了。尽管如此,很多英语教师还是感觉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高难度很大,学生也觉得无从下手。结合近15年的英语教学,笔者就自己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方面的几点浅见分享大家。  一、做好最基本的词汇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英语写作要求就像我们小学的“写话”一样,词汇无误、基本句式正确、
期刊
【摘要】俚语是在美国十分流行的一种语言,广泛出现在影视文学、报刊杂志等类型的作品当中。随着美国俚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俚语在英语语言当中的作用以及地位变得更加突出。美国俚语具有突出的语用功能,因此成为了美国英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要素,对于了解美国语言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意识到美国俚语的语用功能同时,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进而为美国俚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美国俚语;语用功能;翻
“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御工程”项目,是落实中国气象局和河北省气象局加强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根据对省内部分地区中小学校的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防雷设施
期刊
【摘要】科普纪录片属于科普作品的一种,打破了单纯依靠文字传播科学知识的局限,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实现了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科普纪录片的多模态性注定翻译策咯不同于单模态科普文本,本论文重点研究科普纪录片中多模态语篇中语言符号的翻译特点和翻译策咯,论文以BBC科普纪录片Life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对以后科普纪录片的翻译提供一些借鉴,促进科学知识
【Abstract】The Three Unities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cept in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which has a last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 In the Art of Poetry, Boileau synthetically
【摘要】在语言翻译中,文化视角的转换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对当地文化进行了解是有必要的,同时也需考虑到发源地的各类思维习惯以及思考、生活特性,使得语言翻译后的意思更为合理与准确,也使得沟通与交流更为顺畅。本文通过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重要性、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以及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技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转换;跨文化视角转换技巧  【作者简介】袁鑫,北京
【摘要】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许多人通常对其有一定的误解,因而伪翻译在人们的认知中常常带有贬义色彩。但无论人们对其有什么样的认知或误解,其仍是社会文化中一个真切的存在,而且似乎将长期存在,并与真正的翻译一起促进文化演进。本文试图从对三个问题的论述揭示伪译与翻译及文化的互动。  【关键词】伪译;翻译;文化  【作者简介】邱彦(1993- ),女,汉族,河南正阳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
【摘要】《发条橙》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埃里克斯从无恶不作的小混混,变成一个无法反抗任何暴行的“残疾人”。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创伤。分析埃里克斯的创伤,有助于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增强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发条橙;安东尼·伯吉斯;创伤  【作者简介】商轶,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1917年,安东尼·伯吉斯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一
【摘要】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之上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起源,实质及分类的介绍,旨在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转换的必要性。同时,本文作者在对源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若干《围城》(译者珍妮·凯里和茅国权)中隐喻翻译的例证,探讨转换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围城》;隐喻  【作者简介】崔洋通(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