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小语课标要求 探索阅读教学实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惧怕。怕提问,怕考试。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可能都没有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没有梳理好阅读的知识体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鉴于此,本人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时,在阅读教学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有一些体会和反思,且作美芹之献,以飨同仁家长学生。
  一、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相关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的兴趣是天生需要,如喝水、吃饭、玩耍;有的兴趣需要引起好奇,激发、引导。课文由于篇幅长或内容深,往往是枯燥的,如果不加引导,启发就是给学生带入迷宫、黑洞,如果点亮其阅读欲望的灯,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走出黑洞或迷宫。
  我在教《雪趣》这篇课文时,是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
  同学们,一年四季都是指哪四季?冬季北方最常见的景物是什么?你喜欢吗?喜欢雪,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同学们都非常轻松地回答了一连串的问题,兴趣上来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雪趣》这篇课文。下面我给大家范读课文,请同学记好生字、生词的拼音和结构,注意我的语调、语速、语气,找出全文写了几件趣事,重点写了哪件趣事,在我读完课文后,找同学回答上述问题并单独读课文时,同学们都答的非常流利。
  因为我在课前激发了学生对“雪”的兴趣,课上交代了三个问题,然后检查了学习效果,所以这节课是在兴趣中有目标地完成了任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二、辨明“意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要落实好这一目标,难度相当大。既要理解词句在词典中的固定意义,又要理解词句在文章中的具体意思,并且以后者为主。这就要求教者吃透课文,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辨明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在学习《雪趣》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雪下得大”的有关语句和同学们“喜欢雪”的相关成语。
  课堂上鸦雀无声,只见笔头在悄悄地移动,过了一会,找学生回答,“雪下得大”的语句。有的同学说:“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两天”;有的同学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我说:“同学们找的都很对,但还没找全,这要考试就少信息点了,就得丢分,谁还能补充呢?”,这时,有同学举手说:“‘厚厚的积雪’也体现了雪下得大”,同学们都为他鼓掌。当同学们回答喜欢雪的成语时,已经不用提问了,异口同声地说:“争先恐后”“欢声笑语”。
  理解语句的意思不用死记硬背,只要能想象出课文的情境,突出事物的特点,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就会理解运用了。
  三、培养“情操”。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我们当前的教育,最大的失误往往就是缺乏思想感情的教育。没有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好,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抓紧时间补上这个短板,让孩子从小就充满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的热爱,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在教“雪趣”时,做了这样的训练。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喜欢“奶油蛋糕”,喜欢“图画”,对吗?那么,你们在读这篇课文之前,想像到把“雪”做成“奶油蛋糕”,想象到把“操场的雪地”当成“画纸”,把“雪做的奶油蛋糕”当成图画杰作了吗?没有吧!我们喜欢自然,喜欢生活,但是很少有人把自然和生活联系到一起,所以就会失去很多兴趣,如果把自然和生活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生活就会更有意义,对自然也就更加热爱了。
  下面,在没有任何劳动工具的情况下,凭借双手双脚和大脑,想象一下在厚厚的雪地上,我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杰作呢?
  同学们一下又进入了沉思,过了五分钟,请同学们回答。有的说,我能把“雪”做成“馒头”吃;有的说,我能把“雪”先攥成一个团儿,再滚成“足球”踢;有的说,我能在雪地上画出“小白兔”;有的说,我能在雪地上画出“葵花”。
  同学们的兴趣又高涨起来了,有了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喜爱,有了审美情操。
  我顺势引导,玩要玩得有意义,不能只“打雪仗”求刺激,弄湿身,弄翻脸,给班级和家庭带来不安。玩要玩出艺术,玩出意境,玩出一个奇葩的世界。
  这样,我想培养情操的目的达到了,思想教育跟上了,坚持经常,孩子们就会知道对与错,美和丑,就会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四、注重积累
  《新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要求,积累词语的形音义和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现在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非常严重,“写”的功夫很差,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快丢光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不牢固了,所以要积极拯救,担子就落到了我们身上。我们不能枯燥的教,不能强迫地练,要讲究方法,在兴趣中“学”,在应用“记”。
  我在教“雪趣”时,把重点生字生词和常用标点符号编成“歌”来记:雪纷纷扬扬下,我们争先恐后跑。香喷喷奶油蛋糕!点燃蜡烛分享掉。
  这样,“纷纷扬扬”“争先恐后” “香喷喷”“ 蛋糕”“蜡烛”“分享”这些生字的形音义就好记了。“逗号”“句号”“感叹号”的用法就会了。
  当然语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我想,立起这四个支点,那么一篇文章阅读的骨架也就搭建起来了,坚持经常,形成规律,养成习惯,同学们就知道语文阅读学什么了,怎么学了,语文能力何愁不增强,语文成绩何愁不提高?
  一点心得,不足为训,抛砖引玉,敢竭鄙诚。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大批物理学专业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
期刊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以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为由,经常把优质师资固定在毕业班的重要岗位上。近些年,一些多年在七年级、八年级进行教学的教师终于有机会任教毕业班了,笔者把这些教师称之为“毕业班新教师”。这些“新教师”怎样才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毕业班教学里勇挑担子而不负众望呢?陈玉琨教授提出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
期刊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明确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育教学任务。  城市里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农村学生要有利得多,农村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加上接触的人太少,锻炼机会不多,在面对面的接触、交流时,就无法做到自然大方。而常常表现为待人处事不够礼貌,言谈举止腼腆,应变能力差,不能准确表情传意等。但是,外界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思考如何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对于学习基础各异,个性差异不同的孩子来说,激发学习兴趣,唤醒需要,不仅仅是教学设计需要研思与巧妙,还要多元化的评价及教师智问的教学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和激励”。作为有生命个体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被肯定、被激励、被赞扬的需要。这种心理需要,无疑是促使学生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欲求,进而外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教师
期刊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交流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就教学活动展开的交流之外,情感的交流沟通占了我们交流的一大部分,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否开展的好关键就在于是否和学生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而且把握好这一部分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老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我们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我们都需要别人来分享我们的情绪情感,合理宣泄我们的情感。如果某些情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相影响的交往、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主导性。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能动性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当然主体,谁也不能替代学生自己去能动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因为缺乏自主认识和自我实践能力,那只有在教师的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教育活动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教学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一不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所教的内容并不能简单地灌输或移植给学生,而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内化过程,即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主体行为,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主体只有经过自己的活动(不仅仅是通过知觉)来认识现实
期刊
在我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十年中,我一直在学习化学及其相关知识,以期用最准确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最准确的知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有一些探讨题或知识点根本就没有准确的解释。遇到这类情况时,都要多方面的查阅资料,寻找最合理、最贴近答案的解释。最近我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知识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上册(第三版)P115,难溶的氢氧化物都能溶于酸溶液。  例如,Mg(OH)2(
期刊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4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71页[实验4-1]中设置了原电池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原电池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普通的干电池、燃料电池非蓄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原电池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比较重要的电化学内容,在书中专门将电化学作为独立的一章的内容来讲,其中原电池的教学是重点。而其中盐桥的工作原理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因为其原理较复杂,所以教材中讲解的
期刊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心理问题中,最重要的我认为自信尤其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学生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呢?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理念,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