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网络传播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而网络也将语言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之语言规划的视角解析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前景,并试图在当前语言规划大环境下找到适合网络语言发展的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一、引言
2010年11月15日,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出现了《张琳请淡定!“神马”都是浮云》的标题;2011年1月10,作为中国主流媒体之首的人民日报再次出现了以网络用语命名的文章《房价上涨要淡定 神马都是浮云》……这是不是官方传递的一个网络用语进入社会生活乃至主流文化的讯号呢?我国的语言政策对于网络用语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二、网络语言的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又称“语文规划”、“语言文字工作”。泛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语言文字进行管理与改进。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针对语言或方言的地位,称为地位规划(status planning),二是针对语言或方言的自身结构,称为本体规划(corpus planning)。本文讨论的网络语言属于语言的本体规划范畴。
(一) 网络语言规划的特殊性
在短短的20年左右,网络语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占据了人们的网络生活,且大有登堂入室转正的趋势。作为汉语的特殊变体,对它的语言规划也有其独特性:
1、规划的范围。网络语言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也是它独特的书面表达形式。作为汉语的衍生物,网络语言在总体方向上不存在选择规范的问题,需要规范的只是某些词汇及表达。
2、规划的内容。网络语言是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的,做为独特的非言语交际(non-verbal)方式,网络语言规划的内容不涉及语音等言语方面。
3、规划的方式。以往的语言规划是由上至下,上加的(superposed)。但网络语言由民间起源然后逐渐进入主流媒体及主流文化,所以不难看出对于网络语言的语言规划既是由上至下的,也是由下至上的。
(二)网络语言规划的现状
对于网络语言的规划,主要存在“纯洁说”,认为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造成污染,破坏其纯净性,进而影响人们的语言习惯甚至语言学习,必须防微杜渐。“调和说”,认为对于网络语言规划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不应一味的限制其发展,也不应听之任之。“进化说”,认为网络语言本身是有生命力的,存在“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对其的规划应顺其自然,由民众和时间进行选择。
政府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抵制到容忍再到部分接受的过程。从典籍化(codification)的过程来看,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并未收录网络词汇,称其“不符合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标准”;另据2006年《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如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网络流行语均属违法行为;但如今网络语言却出现在了政府的主流媒体中。
(三)网络语言规划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语言已经大张旗鼓的进入了我们生活,并有走出网络进入主流文化的趋势。据2011年5月12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民众的汉语能力有所下降;另据《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当今社会汉语应用能力危机达到80.8%,过半的受访者把原因归于“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及“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多数观点认为,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人们书写能力下降,对于传统的词汇概念模糊,母语文化受到削弱,因此,网络语言的规划迫在眉睫。
(四)网络语言规划的建议
笔者认为,语言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四平八稳,那它也就没有生命力可言。
1、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变体之一,也是科技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一味的对其打击,倒不如增强教育引导,加强民众自身的文化素养。自身的“城堡”坚固了,再强的“洪水猛兽”也不怕。
2、不应混淆“网络语言的形式”和“网络语言所传递的内容”这两个概念。笔者认为网络语言的形式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相反,它是简洁、高效甚至是机智的表达。人们往往把网络语言的所传递的不良信息归咎于语言本身,任何语言都可以传递不雅的信息,网络语言因为其隐蔽性使民众能够传递平时无处表达或不敢表达的思想而更受人们关注。
3、应积极应对、合理吸取、正确引导。对于那些已经被民众所接受并经历时间沉淀下来的网络语言,不应“一棍子打死”,而应建立适当的渠道让其“登堂入室”。学校,老师以及社会机构应积极引导,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培养民众正确的语言审美意识并正确的甄别、吸收健康的网络语言。
总之,语言的发展需要规范,但规范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发展而不是限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应做好监测和适当的干预,同时也要尊重客观规律和约定俗成。
三、总结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的对传统的语言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做好网络语言规划工作,仍是需要语言学家,文字工作者继续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 2004.
[2]姚亚平.中国语言规划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6.
[3]教育部、國家语委. 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Z]. 2011-5-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1-1-19.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一、引言
2010年11月15日,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出现了《张琳请淡定!“神马”都是浮云》的标题;2011年1月10,作为中国主流媒体之首的人民日报再次出现了以网络用语命名的文章《房价上涨要淡定 神马都是浮云》……这是不是官方传递的一个网络用语进入社会生活乃至主流文化的讯号呢?我国的语言政策对于网络用语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二、网络语言的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又称“语文规划”、“语言文字工作”。泛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语言文字进行管理与改进。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针对语言或方言的地位,称为地位规划(status planning),二是针对语言或方言的自身结构,称为本体规划(corpus planning)。本文讨论的网络语言属于语言的本体规划范畴。
(一) 网络语言规划的特殊性
在短短的20年左右,网络语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占据了人们的网络生活,且大有登堂入室转正的趋势。作为汉语的特殊变体,对它的语言规划也有其独特性:
1、规划的范围。网络语言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也是它独特的书面表达形式。作为汉语的衍生物,网络语言在总体方向上不存在选择规范的问题,需要规范的只是某些词汇及表达。
2、规划的内容。网络语言是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的,做为独特的非言语交际(non-verbal)方式,网络语言规划的内容不涉及语音等言语方面。
3、规划的方式。以往的语言规划是由上至下,上加的(superposed)。但网络语言由民间起源然后逐渐进入主流媒体及主流文化,所以不难看出对于网络语言的语言规划既是由上至下的,也是由下至上的。
(二)网络语言规划的现状
对于网络语言的规划,主要存在“纯洁说”,认为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造成污染,破坏其纯净性,进而影响人们的语言习惯甚至语言学习,必须防微杜渐。“调和说”,认为对于网络语言规划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不应一味的限制其发展,也不应听之任之。“进化说”,认为网络语言本身是有生命力的,存在“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对其的规划应顺其自然,由民众和时间进行选择。
政府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抵制到容忍再到部分接受的过程。从典籍化(codification)的过程来看,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并未收录网络词汇,称其“不符合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标准”;另据2006年《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如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网络流行语均属违法行为;但如今网络语言却出现在了政府的主流媒体中。
(三)网络语言规划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语言已经大张旗鼓的进入了我们生活,并有走出网络进入主流文化的趋势。据2011年5月12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民众的汉语能力有所下降;另据《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当今社会汉语应用能力危机达到80.8%,过半的受访者把原因归于“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及“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多数观点认为,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人们书写能力下降,对于传统的词汇概念模糊,母语文化受到削弱,因此,网络语言的规划迫在眉睫。
(四)网络语言规划的建议
笔者认为,语言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四平八稳,那它也就没有生命力可言。
1、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变体之一,也是科技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一味的对其打击,倒不如增强教育引导,加强民众自身的文化素养。自身的“城堡”坚固了,再强的“洪水猛兽”也不怕。
2、不应混淆“网络语言的形式”和“网络语言所传递的内容”这两个概念。笔者认为网络语言的形式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相反,它是简洁、高效甚至是机智的表达。人们往往把网络语言的所传递的不良信息归咎于语言本身,任何语言都可以传递不雅的信息,网络语言因为其隐蔽性使民众能够传递平时无处表达或不敢表达的思想而更受人们关注。
3、应积极应对、合理吸取、正确引导。对于那些已经被民众所接受并经历时间沉淀下来的网络语言,不应“一棍子打死”,而应建立适当的渠道让其“登堂入室”。学校,老师以及社会机构应积极引导,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培养民众正确的语言审美意识并正确的甄别、吸收健康的网络语言。
总之,语言的发展需要规范,但规范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发展而不是限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应做好监测和适当的干预,同时也要尊重客观规律和约定俗成。
三、总结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的对传统的语言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做好网络语言规划工作,仍是需要语言学家,文字工作者继续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 2004.
[2]姚亚平.中国语言规划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6.
[3]教育部、國家语委. 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Z]. 2011-5-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