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亲情教育的价值体现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而亲情教育则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佳方式。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进而推己及人,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教育。
   教育叙事:《背影》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一直以其感人、生动的文字,浓浓深情感染着读者,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也把它当作重点课文来教学,方方面面都要讲到,而且详细地讲。
   第一节课,我从读入手,我先让学生自主探讨课文,引领学生先进入情境,有亲情的感受,然后一步步,从头分析,分层次,挖掘出作者的内心感受,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读出作者在朴实的文字和一幅似平淡的生活画面中所表达出来的对亲情刻骨铭心的体验和理解。我自认为讲的很详细,很透彻到位,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我很不理解。许多同学对亲情的理解,又仅停留在端茶送伞的层面上,对于“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卦,深青布棉袍”的父亲背影,对于其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同学们并不能深切体会,有的甚至嘲笑“父亲”那肥胖笨拙的身躯。为什么我如此细心的讲解他们不接受呢?
   在课堂教学时首先导入:同学们,你们从小到大,一直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之中,对自己的家庭肯定非常熟悉,对发生过的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一个个故事一定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下自己对亲情的感受,然后,学生自己交流自己的亲情故事。有的拿出了家里的老照片给同学们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有的同学讲了自己的家庭经历,有的说在观察了父母背影后的感受,在故事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同学稚嫩的小脸或洋溢着喜悦或流露出深深的感动,完全进入了亲情之爱的情境之中,这为课文的学习做了一个有利的感情铺垫。学生带着亲情和感动走进课文。接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合作分析作文,理清文章的思路:“背影”在文中分出来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景;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在教学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对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最后,我让学生谈一谈在生活中自己怎么样看待父母的爱,怎样去回报父母的爱,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辛苦,可谓呕心沥血;而现在的学生深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与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使本文的思想得到升华,实现亲情教育的目的。
   一周后,学生的作文与之前有很大不同,我捧着学生的作文,欣喜地翻看着,每每有令我心动的发现。一位同学写到:“我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偷偷望着父亲沉思时的背影。黄昏的灯光并不能掩盖他高大强壮的背影。我知道这高大强壮的背影曾负担过整整三个人的家庭,也曾为他赢得过半抽屉的奖状,更为我们营造了现在这个温馨美满的家。然而……我仿佛看到父亲在风风雨雨中艰难跋涉的身影。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一一读着学生的作文,一次一次地被感动着。
   教学反思:林语堂曾说:“能读无字之书,方能得惊人妙语。”在现实生活中,能读懂“无字之书”,意识到亲情可贵的学生委实不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却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地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因此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就很难与作品产生共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加强感情渲染的力度。
  
其他文献
课外练笔是语文课外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书写质量的提升、现代汉语语感的增强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与思想素质的培养。因此,重视有效的课外练笔对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在实际的课外练笔过程中,这一有效的自学活动常常收益甚微,甚至留于形式:随笔篇幅短小,草草了事;选材陈旧,老生常谈;练笔没有针对性,无的放矢;遣词造句随随便便
期刊
语文的积累真的可以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歌唱、相声、话剧、猜词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非常妥帖。可谓是说学逗唱皆成文章。也可能是笔者对这些东西比较热衷的缘故,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谈一谈各种艺术形式特别是传统艺术与语文知识积累的结合。   一、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语文的知识内容   1.文言词语。古典戏曲的唱词类似于古典诗歌,语言凝练丰富,戏曲唱
期刊
在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中,“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是常见题型。各类辅导书上讲的相应解题技巧往往是“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意”,方法技巧看似简单,但学生此题得分往往较低,除了长期阅读,增强理解能力以外,对解题方法技巧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一、翻译关键成分   关键词是指理解一个句子最关键的成分,往往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成分,或者含义丰富的修饰成分。这些关键词往往形象、含蓄、深奥
期刊
什么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上海师大附中曾经对八个班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学生更喜欢激情飞扬的课,“幽默感、亲和力、感情”是他们最认同的三大因素。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激情飞扬”,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气场要强大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其言
期刊
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来看,强调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主张在写作中进行富有创意的思想表达,注重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这是设计者关注的重心。但在如何培养想象力的策略上,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实施方案,没有落实想象力培养的操作环节。所以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本身缺乏独立的训练系统,带有极强的被动性。   作文训练作为单元中的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在整体中起到呼应和补充的作用,就无法使
期刊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好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曾作过一些摸索,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未必成熟的心得。为了和广大语文教师共同作好这项工作,因而不计浅疏,撰成小文,谨问学于同行同道倘能起到引玉的作用,那我就幸甚莫名了。   一、把握好学生说话的心理   高中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高中生答问发言十分被动勉强,常常“闭口不谈”、“启而
期刊
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认真设计情感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研读感悟、人格熏陶等,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语文情感活动推进到“春风化雨”的境界。而这种培养也 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乐于钻研,勤于动手,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期刊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
期刊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于20世纪三十年代所写论述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杂文,语文教材几经变换,但这一篇目依然保留下来,语言犀利幽默,用比喻论证,内容具有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特点,这些早为人称道,如果从高考发展等级的角度来看,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深刻。指的是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当时作者写此文的背景是日本侵华,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
期刊
一、散文定义   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