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中医药大学郭瑞华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医临床文献学、中医文化、中医营养药膳学、红楼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善于药与食相结合的食疗方法,对中医养生、治未病,纠正亚健康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济南晚来初雪,与郭瑞华老师于轻安香馆内饮茗品香,环境清雅,讨论的却是华夏上下五千年来的中医传承。原来,承前启后,都是责任,继往开来,更是任重道远……
  记者:老师,中医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请问古人是如何传承中医的?
  郭瑞华:中医的学术有几千年了,它是唯一一个几千年来还活着的传统医学。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传统医学绝大部分已消亡了,只有中医仍然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力越来越蓬勃、旺盛。这跟传承有很大的关系。传承有很多的途径,其中有一种主要途径的传承,是理论传承,它是靠着古典文献传下来的,像《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本草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直到后来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脉经》,以及隋唐时期的典籍《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还有宋代的几大方书,大量的记载了我们祖先治病的理论以及法方。
  我们可以把这些书作为教材来读,学习古人汇集下来流传至今的经验。古代文献、典籍是功不可没的。再一方面,就是口口相传的一些经验,这也是传承。古代典籍传承的是“学”,老中医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这种教的则是“术”,合起来就是学术的传承。这种“术”是需要很有针对性的、小范围教学的带、教来形成的。我们古代的中医的学习,一种是国家官医的传承,也有太学、太医院,也可以当太学生,那种学习方式不像现在我们的集约化教学,有那么多的学生,那时学生比较少,除了上理论课以外,其他时间就分给老师们带教。
  再就是民间自己的传承。在中国民间,有一种医生是江湖医生,也就是串医、走方郎中,他没有什么理论,主要是术,有一些术是非常好用的,有一些术是歪门邪道的。好用的术就拿来给人治病,骗人的则是蒙人赚大钱,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再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儒医,包括当着官又习医的,辞了官又来习医的,还有学了儒业准备当官却走向习医的,他们读了书,有文化,这部分人学的就是比较正统的。还有老和尚们也有医术相传,叫做释医。民间的还包括道医,就是一些道教的道士们创立的,有他们独自的养生理论和法术。释医和道医把他们各自的理论又进行了改造,来适应他们的信仰,特别是道医,它更加接近于中医,但又增加了一些他们自己的内容。民间的传承,就是师带徒,也有爷爷带孙子,父亲带儿子的。这种带徒的传承就属于一种手把手教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家族性和门第性的比较多,在术的方面传的比较多,在学的方面传的比较少,两者能结合就是最好的。
  记者:现在中医的传承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郭瑞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的传承是以医学院校的方式来进行的。1956年开始,中国有五大中医院校。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這五个地方先成立了中医院校招收学生,那时也只有中医专业,后来又有了中药专业。再后来到58年的时候,其他地方又相继成立了中医院校,像我们山东中医药大学就是58年成立的,那时候叫山东中医学院。这些院校在普及中医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过去中医很稀缺,有了这些中医学院后,迅速的培养了一些中医专业的学生,到各个地方的医院的中医科去充实,对中医的普及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院校这种大规模的培养,导致了中医培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扩大招生以后,老师的资源不足,教学的实验室、临床医院等各种教学资源也不足,使得教学质量下降。所以目前来说,对中医的传承方法也有很多非议,国家也有很多补救措施,比如教研究生是一种个性化教学,目前也提倡师带徒,以名老中医工作室、传承工作站等等进行传承教育。
  另外关于中医学术上的传承,是在“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国家科技部定下支撑计划,就是对全国一批、二批、三批的名老中医,都配备助手,成立了研究室,进行对他们经验的继承和升华。这些年又更进一步,围绕各地的名中医也建立了工作室去进行传承。再就是我们这些中医院校的中医教学、管理人员也进行了反思,检查过去大规模扩招和培养中间的一些不足的情况,现在在教学体制、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后期教学的贯彻等方面做出新的改进,现在也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记者:请问老师,您上大学的时候,是怎样学习中医的?
  郭瑞华:我上大学时是文革后期,属于工农兵大学生。我们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文革期间被合并到山东医学院,所以我是山东医学院74级的学生。山东医学院从71级开始招收学生,从73到76级每年都只招收100个人。那时我们还是很幸运的。我们有很多老师,有省中医作为教学医院,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后来的名医、国医大师。有时候上大课,就是一个老师给100个学生讲,上完大课以后,我们要分小组学习,一个小组也就是7、8个人,一起学习、讨论,还有老师指导。去医院实习,分到每个科室之后,人也不太多,基本每组也就1、2个人,最多3、4个人,就可以跟随一个老师,这样老师带教时就可以手把手的教,动手的机会也比较多,所以学习的就比较扎实。


  记者:现在学习环境比以前肯定要好,但是学习成果又如何呢?
  郭瑞华:现在每一所中医药大学里,每一届单说中医专业的招生,恐怕也得招个四五百人、五六百人,甚至上千人,这样大规模的招生,前期教学在教室里可以由老师教,但是课后的辅导,还有临床的后期培养,问题就比较多了。中医成才的周期非常长。在学校里学习的几年,就是把教材学一学,重要的经典选读一下,带教的时候,一个老师带本科的学生,再加上研究生硕士、博士、七年制,结果就是本科的学生一般无法上手学习,因为他挤不上去,他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就比较差。很多人缩到后面,有的是因为就业的压力,有的是因为考研的压力,对临床实习也不太重视,甚至逃课去考研了,因此教学效果就不太理想。我认为,以后中医的教育,必定还要形成精英教育。不要扩招,有志愿的、爱好的,挑一部分,这部分人进行优选培养,这样才能成大医。
其他文献
尺八,竹制,外切口,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隋唐时,尺八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宋代普化尺八传入日本,在普化宗里作为吹禅修行的法器,现在称“明暗尺八”。明暗尺八最早发源于唐代真定府临济寺的居士张伯。张伯有感于普化禅师的铃铎声,削竹为笛,作一曲“虚铃”,传奏至今。  作为中国的古老乐器,东渡日本后,在它的故乡中国,已
期刊
近几十年来,从中国两岸三地到世界各国,兴起了一门显赫的学问——成功学,一时间,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趋之若鹜。成功学的书籍连连登上畅销书榜,成功学大师更是炙手可热。然而成功学是教人如何成功的,那么成功之后该做什么呢?似乎没听人讲过。  老子应该是成功学的大师,一部《道德经》,把成功的要领都说绝了,而老子的卓异之处不在这里,他还有教了后人一种更别致的学问,应该叫“后成功学”,就是指导人们成功之后该做什么
期刊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丰富深厚,培养熏陶了无数仁人志士。例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注重气节与操守,强调人的道德責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倡导不计成败利钝、不问安危荣辱而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等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探寻其时代意义,使其精华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观照下实现新的发展、发挥更大
期刊
“肌”和“肉”是近义词,不是同义词。《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有这么一段话:“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既然说“肌肉若一”,说明“肌”和“肉”非一。  道家的哲学不仅注重物质本身,更关心物质的运动状态。因为本质相同的物质,会因为运动速度、方向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结构。所以古人造出不同的字来描述处在不同
期刊
说起“北京大学与昆曲”,应是渊源甚早,亦甚深。北京大学可算是中国最早接触昆曲,并施以昆曲教育的大学之一。1917年9月,吴梅应蔡元培之聘,以上海一中学教员之身份,至北京大学教授“古乐曲”,吴梅于国文研究所教授“文学史”“词曲”等课程,也在学生社团音乐研究会中授曲。后蔡元培有意改组音乐研究会,为其施行美育之实验,并由校方聘任导师,遂聘客居京城的曲家赵子敬为音乐研究会昆曲组之导师,再加上时任北大校医、
期刊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源远流长,如一棵古老的大树,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使亿万华夏儿女,得以承荫其下,永享福泽。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正是因为她是有生命的,她是一棵树,一直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不断吸收营养,适应环境,自我生长。中医,就是中华文化这棵千年古树上一枝千年虬枝。她因中华文化而生,吮吸着中华文化之养分而长,千百年来,她的浓荫庇佑着炎黄子孙,给他们以
期刊
编者按:侠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饱含着梦幻与荣光的意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武侠小说里引申出的侠义精神,更是中国人深植内心不變的追求,一种类似于“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侠义之心,慈悲之心,赤子之心。用侠者的江湖来观望当下生活的种种,或庄重,或诙谐,我们的心里,亦有一个江湖。  只一个晚上,朋友圈就被“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刷爆。35年了,比一代人时间还长的“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结束
期刊
爱满天下的胸怀,人生境界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都立足于人间世界。中国人就是在这一个世界,也就是人间世界的生生死死中确立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和西方文化就形成了一个重大差异。  简单地概括一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讲“两个世界”,中国文化讲“一个世界”。西方文化传统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是一种宗教型文化。宗教型文化都讲两个世界,一个是天国,一个是人间。天国是永恒的、美妙的、欢乐的世界,人
期刊
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他使哲学立足于城邦,进入家庭,研究人生和道德问题。这个评价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萨戈拉,关心的是宇宙,是一些自然哲学家和天文学家。据他自述,他年轻时也喜欢研究自然界,后来发现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所谓不是这块料,大约不是指能力,应是指气质。他责问那些眼睛盯着天上的人,他们是对人类的事情已经知道得足够多了
期刊
神农氏尝百草中华中医中药肇始,黄帝内经智慧让中医更具身体即宇宙的精神。中医是什么?中医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突然大放光芒?中医的道路在哪里?中医是国宝,中医是哲学,中医是智慧,中药来自自然,中医只有在21世纪结合现代技术,利用现代医学发展的成果,深度挖掘才能把中医中药的无穷魅力挖掘出来。曾几何时西医大行其道,中医厮守残缺,各地西医院林立,中医在夹缝中生存。国宝遗失让无数仁人志士痛心,中医几经沉浮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