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地理绘图能力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讲绘结合;中级阶段--文图转绘;高级阶段—图脑转换。本文就第一阶段也是最基础的阶段。
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地理空间感知能力的形成。而要想形成地理空间感知能力,又必须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素养。所以知识的讲解与绘图能力的培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学生达到一定水平还可以实现二者的相互转化。在“培养初中生地理绘图能力”的初级阶段,就是要以老师讲授的地理基础知识为核心,并且通过各种绘图方法将这些内容落实在图上,达到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地理空间感知能力的初步形成。
一、听讲与读图相结合
教师在用陈述性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时,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快速的在地图册上找到老师描述的地理事物,并且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除了能找到位置,还能通过位置推断气候、地形、植被等特点,达到“以图知地”目的。所以培养学生绘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学生读图。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左手图右手书,以图学文,尽量用图,能用图说明的问题不用文字。
第二,掌握地图的判读程序。先看图名,了解地图的用途,再读图例,知道地图是用什么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最后才是读图去寻找你所需要的内容。读图还要做到先统揽全局,然后注意观察细节;对地理事物的了解还要通过确定地图上的一些具有地理意义的线比如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等,地理上特殊的点如南北极点等。①如阅读等温线图的程序:先看图名确定该图是哪一月的等温线图或是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然后观察各等温线标注的数值及变化规律;再通过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突出方向判断气温分布特点;最后由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判断温差的大小。
第三,读图要有顺序。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图,如降水量空间分布图,矿产分布图等,可以按空间顺序读,如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或按整体---局部---整体来观察。对于地理事物按时间变化的图,如中国人口增长图,可以按时间顺序来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日本工业分布原因的图,就可以按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来读。②按顺序读图,思路明确,对需要阅读内容不容易遗漏,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四,掌握读图语言,准确理解图像涵义
例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之间距离小,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之间距离大。等高线向高处突出是山谷,向低处突出是山脊等等,这些最基本的地图语言学生都应掌握。
二、练习与填图不分离
训练学生填图首先要教会学生一定的填图规范和填图程序。地图上要填绘文字时,要根据地理事物的性质和分布特征来确定文字的大小、字体、方向等。如要先写范围或级别小的地名,再写范围或级别大的地名,山脉或河流的名称要按它们的走向或流向来写。在联系图和地理现象示意图中,箭头要按地理规律依次填画,在这种图中,箭头用来表示方向,粗细用来表示数量,颜色和符号表示性质。
其次,在给学生布置填图作业时,要注意在一幅图上填绘的内容不能太多,太繁要重点突出,明确目标。
三、理解记忆靠绘图
这里所说的绘图是广义的绘图,包括对地图的补绘,描绘,蒙绘,涂绘,摹绘,精绘,测绘以及对其他地理图像的转绘,简绘等。完成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准备一些有颜色的笔和一个笔记本,学生可以随时勾画各种地理图像以及记录图像笔记等等。绘图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绘制板画或指图讲课时应该突出重点。一般的地图为了完整全面会有很多地理内容叠加在一起,对于初学的学生就感觉到纷繁复杂,无从下手。因此在讲课指图时教师就应该去繁就简,并结合板画有意识的突出重点地理事物。
第二,学生听课要和勾画地图相结合,当堂理解吸收。在平时的课堂上地理教师应该训练学生会根据老师所讲内容,边听边在地图上勾描重点事物,这样有利于记忆与理解。不同的地理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描画。山峰,地名等可以用点来表示;气候分布区,工业区,地形区等可以用面来表示,即用不同的颜色来涂分布区;山脉,河流,分界线等线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不同虚实的线来表示;而且在勾描的同时还要注意要有相应的注记。如,在学习中国地势三级阶梯时,先要在地图上用点点出阶梯交接处的山脉,再用线描出阶梯界线,最后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涂出三个阶梯的范围。
第三,学生能通过对地图的蒙绘,摹绘,精绘,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这一过程费时费力,学生会感觉到麻烦,困难,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并采用一些奖励的办法激励学生。
第四,学生通过简绘地图,强化对地理事物的记忆。简绘就是抓住地理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用简洁的线条将地理事物表现出来。要求该图尽可能简化,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降低学生画图难度,使每个学生都容易上手。如下图是世界大洲大洋分布简图,用简洁的线条将七大洲,四大洋清晰的表现出来,学生好画好记。
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地理空间感知能力的形成。而要想形成地理空间感知能力,又必须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素养。所以知识的讲解与绘图能力的培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学生达到一定水平还可以实现二者的相互转化。在“培养初中生地理绘图能力”的初级阶段,就是要以老师讲授的地理基础知识为核心,并且通过各种绘图方法将这些内容落实在图上,达到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地理空间感知能力的初步形成。
一、听讲与读图相结合
教师在用陈述性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时,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快速的在地图册上找到老师描述的地理事物,并且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除了能找到位置,还能通过位置推断气候、地形、植被等特点,达到“以图知地”目的。所以培养学生绘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学生读图。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左手图右手书,以图学文,尽量用图,能用图说明的问题不用文字。
第二,掌握地图的判读程序。先看图名,了解地图的用途,再读图例,知道地图是用什么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最后才是读图去寻找你所需要的内容。读图还要做到先统揽全局,然后注意观察细节;对地理事物的了解还要通过确定地图上的一些具有地理意义的线比如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等,地理上特殊的点如南北极点等。①如阅读等温线图的程序:先看图名确定该图是哪一月的等温线图或是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然后观察各等温线标注的数值及变化规律;再通过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突出方向判断气温分布特点;最后由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判断温差的大小。
第三,读图要有顺序。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图,如降水量空间分布图,矿产分布图等,可以按空间顺序读,如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或按整体---局部---整体来观察。对于地理事物按时间变化的图,如中国人口增长图,可以按时间顺序来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日本工业分布原因的图,就可以按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来读。②按顺序读图,思路明确,对需要阅读内容不容易遗漏,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四,掌握读图语言,准确理解图像涵义
例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之间距离小,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之间距离大。等高线向高处突出是山谷,向低处突出是山脊等等,这些最基本的地图语言学生都应掌握。
二、练习与填图不分离
训练学生填图首先要教会学生一定的填图规范和填图程序。地图上要填绘文字时,要根据地理事物的性质和分布特征来确定文字的大小、字体、方向等。如要先写范围或级别小的地名,再写范围或级别大的地名,山脉或河流的名称要按它们的走向或流向来写。在联系图和地理现象示意图中,箭头要按地理规律依次填画,在这种图中,箭头用来表示方向,粗细用来表示数量,颜色和符号表示性质。
其次,在给学生布置填图作业时,要注意在一幅图上填绘的内容不能太多,太繁要重点突出,明确目标。
三、理解记忆靠绘图
这里所说的绘图是广义的绘图,包括对地图的补绘,描绘,蒙绘,涂绘,摹绘,精绘,测绘以及对其他地理图像的转绘,简绘等。完成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准备一些有颜色的笔和一个笔记本,学生可以随时勾画各种地理图像以及记录图像笔记等等。绘图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绘制板画或指图讲课时应该突出重点。一般的地图为了完整全面会有很多地理内容叠加在一起,对于初学的学生就感觉到纷繁复杂,无从下手。因此在讲课指图时教师就应该去繁就简,并结合板画有意识的突出重点地理事物。
第二,学生听课要和勾画地图相结合,当堂理解吸收。在平时的课堂上地理教师应该训练学生会根据老师所讲内容,边听边在地图上勾描重点事物,这样有利于记忆与理解。不同的地理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描画。山峰,地名等可以用点来表示;气候分布区,工业区,地形区等可以用面来表示,即用不同的颜色来涂分布区;山脉,河流,分界线等线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不同虚实的线来表示;而且在勾描的同时还要注意要有相应的注记。如,在学习中国地势三级阶梯时,先要在地图上用点点出阶梯交接处的山脉,再用线描出阶梯界线,最后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涂出三个阶梯的范围。
第三,学生能通过对地图的蒙绘,摹绘,精绘,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这一过程费时费力,学生会感觉到麻烦,困难,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并采用一些奖励的办法激励学生。
第四,学生通过简绘地图,强化对地理事物的记忆。简绘就是抓住地理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用简洁的线条将地理事物表现出来。要求该图尽可能简化,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降低学生画图难度,使每个学生都容易上手。如下图是世界大洲大洋分布简图,用简洁的线条将七大洲,四大洋清晰的表现出来,学生好画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