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底,美丽江城的第一条地铁穿江而过,像一条珍珠项链连接了秀丽的武昌和繁华的大汉口。出汉口终点站金银潭站,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园林式学校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便是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作为武汉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常青一中虽然只有短短12年的建校历史,却因其特色办学而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授予各级各类先进单位、示范学校及教育教学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伴随着学校的茁壮成长,常青一中语文组也迅速成长为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教学业绩突出的优秀教研组。教研组现有语文教师12人,其中湖北省骨干教师1人,湖北省语文学科优秀教师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1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研究生学历4人。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诗人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道: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时间也恰恰证明了常青一中语文组各位同仁的魅力出演与教坛风采。12年来,从无到有,从单薄到丰盈,从学习交流到构建本校语文教学特色,一路走来,蹒跚迈步已为历史,矫健前行铸就风采。他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教苑添芬芳异彩。
段纪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儒雅面庞,夫子神采,津津于教,陶陶于业。教学中高举诵读之旗帜,在激情四射的朗读中深入文本,品语言深味,悟人文情怀,极富感染力。公开课《满江红》《将进酒》《井绳》获国家级奖励,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成志刚,校教科室负责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人睿智深沉,大气从容,于事于教,常有独到之见解,让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李文华,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语文学科优秀教师,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蕙心纨质,敏锐解语,教学于娓娓道来中紧紧抓住学生,牵心动肠。曾随武汉市教育局教师团赴美考察一个月,两次获武汉市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多次获省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发表论文多篇。
郑敏,校办公室主任,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武汉市岗位立功女明星,武汉市五项技能竞赛二等奖。温婉亲和,敦厚善感,其声音是一首婉约词,其教学是一篇性灵散文,在柔和的氛围中舒缓开来,让学生喜爱追崇。
常青一中在发展中蓄势待跃,语文组成员也在发展中不断提升优化,我们虽只有12位教师,在教学上却有多样化景观。简津梅老师曾赴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教学语言活泼犀利,极具个性魅力;邓方、刘影老师文采风流,能教能写,思想深邃,业余时有文学作品见诸国内知名刊物。柯雪芬老师往往于循循善诱中引人思索,缘物感怀;李玲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和骆婵老师善于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言语积极性;华丹、陈培老师教学严谨而有气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0年,常青一中语文组被武汉市教育局授予“市优秀示范岗”的光荣称号,这与教研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有特色的集体备课活动紧密相关。何为有特色的集体备课?即各备课组把教学板块以小课题的方式展开研讨,总结归纳出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各种教学模式并在整个语文组内分享。例如今年,高一年级组进行了“如何在诗歌教学中体现语感教学特色”的研讨活动,高二年级组进行了《故都的秋》同课研究,高三年级进行了“诗歌分类教学法”“作文四步审题法”“科技文自我命题法”等复习方法探讨。
在集体自觉思考、探索教育教学问题,促进专业化发展中,教研组更是勇于参与并申报各级各类教育课题。如参与教育部课题《校本研修及其区域协作机制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申报了武汉市“十一五”课题《以语言本体为核心构筑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及武汉市“十二五”课题《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策略研究》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先后总结出了“诵读指导四步法”、“语感训练四步法”、“散文教学新模式”、“诗歌教学新模式”等新的语感教学方法,这不仅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增强了我们的教科研能力,更切实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我组历来认为,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如果语文教学仅限于课本和课堂,最终会走进死胡同。特别是参加了新课改的学习后,更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为此语文组老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年九月份举行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十月份的征文大赛,十一月的规范字比赛、校艺术节的课本剧表演大赛;根据新课改精神开办文学社、朗诵艺术团、记者团、校刊编辑组;开设语文特色的兴趣选修课,如“流行歌词赏析”、“张爱玲小说赏析”、“论语导读”、“宋婉约词赏析”、“普通话正音与提升”等等。
我们也一致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滋养学生的精神,也必须积极对待应试。在这方面,我们语文教研组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整理结集各类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高考考点专题,如“对联专题”、“主旨聚焦式阅读专题”、“作文专题”……这些原创资料倾注了各位教师的心血,已成为常青一中语文组共同的财富。2012年我校在连续多年捧回江汉区“高考立功奖”后,特别给高三语文备课组颁发了校“高考特殊贡献奖”。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春华秋实,在我们的辛勤培育下,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成绩不俗,令人欣慰。除每年都在武汉市语文知识竞赛、武汉市书信大赛和楚才杯作文竞赛有多人次获奖外,我们的学生还有更为丰富的收获:
譬如段纪学老师身为武汉市朗诵艺术团的优秀成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省、市、区的朗诵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奖,其辅导的学生周妍君同学更是喜获湖北省朗诵比赛一等奖、全国比赛二等奖。
譬如我们在校文学社刊物《绿洲》这块阵地上捍卫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成果的同时,还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推荐学生习作,仅近两年,就公开发表一百余篇。2012年学生袁慧、黄泽鑫参加“第六届黄鹤楼诗词大赛”获优秀奖,其名字见录于《湖北作家辞典》。 譬如,我们积极倡导学生参加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假期采访调查社会用字、汉派服饰文化、武汉小吃、武汉地名变迁等,写出了一篇篇关注地方文化的小论文,多次获武汉市一二等奖。这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更加热爱家乡,更加关注社会现实。
譬如我们语文兴趣课倡导学生学完戏剧单元后改编课本剧,并搭建演出实践的平台。学生将经典名篇《药》《守财奴》《边城》《三国演义》……都当成了改编对象,每年高二年级的戏剧创作与表演大赛,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眼球,成为很长一段时间谈论的话题。其中骆婵老师指导的课本剧《如此辩论》,在武汉市教育电视台播放后,得到社会上一致好评。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不仅学生,我们的教师也佳绩频传。
我校语文教师能教:12年来公开课获国家级奖励6人次,省市级优质课竞赛获奖9人次,市区级展示研讨课30余次。尤其是2012年立足于新课改实践,我们语文组打造出我校特色高效课堂模式——诵读教学模式,从理论构建到精品课的打磨,都初具成效和影响,迎来了兄弟学校的观摩和交流。
我校语文教师能写:我组每位教师都有省市级别的论文获奖和发表,柯雪芬老师更是在2012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论文大赛三等奖。12年来,我组老师累计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学语文》《成才》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80余人次。
除积极撰写教研论文,我校语文教师在文学创作上也形成了优秀传统。譬如刘影老师作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楚才杯作文竞赛评委,创作古典诗歌和杂文的能力相当出色,在海内外各大华文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又如邓方老师不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有优秀下水文展示,其发表的散文、小说更是意味深长;简津梅老师旅居新加坡时发表的感怀作品耐人寻味;柯雪芬老师发表在《散文》的作品充满对生命的感悟与内省……从2001年到2013年,12年来我们以盈盈人文情怀,培育莘莘时代学子;12年来我们组经历了最初的困惑,在一路前行中相互帮扶、相互激励,现今已成为一个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优秀团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我们要说:教海无涯,飞舟最爱迎激浪;育人有路,骏马定当快策鞭。
段纪学,柯雪芬,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老 猛
作为武汉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常青一中虽然只有短短12年的建校历史,却因其特色办学而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授予各级各类先进单位、示范学校及教育教学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伴随着学校的茁壮成长,常青一中语文组也迅速成长为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教学业绩突出的优秀教研组。教研组现有语文教师12人,其中湖北省骨干教师1人,湖北省语文学科优秀教师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1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研究生学历4人。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诗人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道: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时间也恰恰证明了常青一中语文组各位同仁的魅力出演与教坛风采。12年来,从无到有,从单薄到丰盈,从学习交流到构建本校语文教学特色,一路走来,蹒跚迈步已为历史,矫健前行铸就风采。他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教苑添芬芳异彩。
段纪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儒雅面庞,夫子神采,津津于教,陶陶于业。教学中高举诵读之旗帜,在激情四射的朗读中深入文本,品语言深味,悟人文情怀,极富感染力。公开课《满江红》《将进酒》《井绳》获国家级奖励,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成志刚,校教科室负责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人睿智深沉,大气从容,于事于教,常有独到之见解,让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李文华,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语文学科优秀教师,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蕙心纨质,敏锐解语,教学于娓娓道来中紧紧抓住学生,牵心动肠。曾随武汉市教育局教师团赴美考察一个月,两次获武汉市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多次获省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发表论文多篇。
郑敏,校办公室主任,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武汉市岗位立功女明星,武汉市五项技能竞赛二等奖。温婉亲和,敦厚善感,其声音是一首婉约词,其教学是一篇性灵散文,在柔和的氛围中舒缓开来,让学生喜爱追崇。
常青一中在发展中蓄势待跃,语文组成员也在发展中不断提升优化,我们虽只有12位教师,在教学上却有多样化景观。简津梅老师曾赴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教学语言活泼犀利,极具个性魅力;邓方、刘影老师文采风流,能教能写,思想深邃,业余时有文学作品见诸国内知名刊物。柯雪芬老师往往于循循善诱中引人思索,缘物感怀;李玲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和骆婵老师善于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言语积极性;华丹、陈培老师教学严谨而有气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0年,常青一中语文组被武汉市教育局授予“市优秀示范岗”的光荣称号,这与教研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有特色的集体备课活动紧密相关。何为有特色的集体备课?即各备课组把教学板块以小课题的方式展开研讨,总结归纳出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各种教学模式并在整个语文组内分享。例如今年,高一年级组进行了“如何在诗歌教学中体现语感教学特色”的研讨活动,高二年级组进行了《故都的秋》同课研究,高三年级进行了“诗歌分类教学法”“作文四步审题法”“科技文自我命题法”等复习方法探讨。
在集体自觉思考、探索教育教学问题,促进专业化发展中,教研组更是勇于参与并申报各级各类教育课题。如参与教育部课题《校本研修及其区域协作机制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申报了武汉市“十一五”课题《以语言本体为核心构筑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及武汉市“十二五”课题《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策略研究》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先后总结出了“诵读指导四步法”、“语感训练四步法”、“散文教学新模式”、“诗歌教学新模式”等新的语感教学方法,这不仅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增强了我们的教科研能力,更切实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我组历来认为,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如果语文教学仅限于课本和课堂,最终会走进死胡同。特别是参加了新课改的学习后,更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为此语文组老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年九月份举行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十月份的征文大赛,十一月的规范字比赛、校艺术节的课本剧表演大赛;根据新课改精神开办文学社、朗诵艺术团、记者团、校刊编辑组;开设语文特色的兴趣选修课,如“流行歌词赏析”、“张爱玲小说赏析”、“论语导读”、“宋婉约词赏析”、“普通话正音与提升”等等。
我们也一致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滋养学生的精神,也必须积极对待应试。在这方面,我们语文教研组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整理结集各类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高考考点专题,如“对联专题”、“主旨聚焦式阅读专题”、“作文专题”……这些原创资料倾注了各位教师的心血,已成为常青一中语文组共同的财富。2012年我校在连续多年捧回江汉区“高考立功奖”后,特别给高三语文备课组颁发了校“高考特殊贡献奖”。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春华秋实,在我们的辛勤培育下,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成绩不俗,令人欣慰。除每年都在武汉市语文知识竞赛、武汉市书信大赛和楚才杯作文竞赛有多人次获奖外,我们的学生还有更为丰富的收获:
譬如段纪学老师身为武汉市朗诵艺术团的优秀成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省、市、区的朗诵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奖,其辅导的学生周妍君同学更是喜获湖北省朗诵比赛一等奖、全国比赛二等奖。
譬如我们在校文学社刊物《绿洲》这块阵地上捍卫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成果的同时,还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推荐学生习作,仅近两年,就公开发表一百余篇。2012年学生袁慧、黄泽鑫参加“第六届黄鹤楼诗词大赛”获优秀奖,其名字见录于《湖北作家辞典》。 譬如,我们积极倡导学生参加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假期采访调查社会用字、汉派服饰文化、武汉小吃、武汉地名变迁等,写出了一篇篇关注地方文化的小论文,多次获武汉市一二等奖。这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更加热爱家乡,更加关注社会现实。
譬如我们语文兴趣课倡导学生学完戏剧单元后改编课本剧,并搭建演出实践的平台。学生将经典名篇《药》《守财奴》《边城》《三国演义》……都当成了改编对象,每年高二年级的戏剧创作与表演大赛,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眼球,成为很长一段时间谈论的话题。其中骆婵老师指导的课本剧《如此辩论》,在武汉市教育电视台播放后,得到社会上一致好评。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不仅学生,我们的教师也佳绩频传。
我校语文教师能教:12年来公开课获国家级奖励6人次,省市级优质课竞赛获奖9人次,市区级展示研讨课30余次。尤其是2012年立足于新课改实践,我们语文组打造出我校特色高效课堂模式——诵读教学模式,从理论构建到精品课的打磨,都初具成效和影响,迎来了兄弟学校的观摩和交流。
我校语文教师能写:我组每位教师都有省市级别的论文获奖和发表,柯雪芬老师更是在2012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论文大赛三等奖。12年来,我组老师累计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学语文》《成才》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80余人次。
除积极撰写教研论文,我校语文教师在文学创作上也形成了优秀传统。譬如刘影老师作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楚才杯作文竞赛评委,创作古典诗歌和杂文的能力相当出色,在海内外各大华文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又如邓方老师不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有优秀下水文展示,其发表的散文、小说更是意味深长;简津梅老师旅居新加坡时发表的感怀作品耐人寻味;柯雪芬老师发表在《散文》的作品充满对生命的感悟与内省……从2001年到2013年,12年来我们以盈盈人文情怀,培育莘莘时代学子;12年来我们组经历了最初的困惑,在一路前行中相互帮扶、相互激励,现今已成为一个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优秀团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我们要说:教海无涯,飞舟最爱迎激浪;育人有路,骏马定当快策鞭。
段纪学,柯雪芬,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