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语感培养的策略。从“换词领悟、展开想象、品读感悟、质疑解读”等方面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开发并精心演绎,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关键词:语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96-01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完整的直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郭沫若曾指出“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 换词理解,训练语感
在范文中,有许多语言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认真琢磨后才运用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换词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领悟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北京小学特级教师吉春娅执教《荷花》一文时有这么一个片段:先出现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问:“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呢?”再用课件演播荷花从水中一朵朵往上长的动态情景。
师:看了这美好的情景,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呢?
生:我觉得是“探”出来的。
师: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是“蹦”出来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生:是“伸”出来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荷花是“钻”出来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探出来”、“蹦出来”、“伸出来”、“钻出来”!在你们的世界里,白荷花好是活泼可爱啊!同学们,我为你们飞扬的想象力喝彩。
一个看似简单的“冒”字,经学生这么一换,“探、蹦、伸、钻”这些更具人性化的词语一一出现,池中的白荷花似乎活起来,学生的思维也活起来,他们的脑中肯定也出现了想出来与他们玩闹的活泼可爱的荷花。
语言训练,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而语文课堂又是灵活多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不稳定的,如何利用多变的课堂情况,生成新的教学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课上一个学生正用“品学兼优”一词造句:“我要用坚强的决心克服困难,迎头赶上其他同学,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这时,另一个学生大喊:“老师,刚才那个同学的句子中‘坚强的决心’好像搭配不当?”
老师顺势而为,进行了以下语言文字的训练:
(1)“坚”可以组哪些词?
(坚强、坚决、坚定、坚持……)
(2)这些词一般与什么词搭配使用?
(坚决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坚持真理……)
(3)你会用其中的任意一组说一句话吗?(学生选择喜欢的词组进行说话练习)
(4)考考大家:用带“坚”的词语填空,不得重复。
王老师病了,他还( )来给我们上课,大家劝他休息,他( )不肯。我们被老师的精神感动了,大家态度( ),都表示要靠( )的意志,努力学习。
上述训练中,学生对带“坚”的词语集中积累,加深了印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组词、配对、造句、选填等训练进行甄别、运用,一些常见的搭配不当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样的拓展延伸训练到位,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进行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 发挥想象,促进语感
“语感是在阅读时,读者凭着积累的语言经验而又自觉或不自觉地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感受语言的过程。”要体验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运用形象的语言或图片、多媒体技术、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感受,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接上一段内容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在老师的进一步启发下,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入的扩展,想象力更加丰富,一朵朵白荷花似乎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缓缓的从水中走出来,与我们一起谈天、玩耍。
3 品读感悟,加强语感
如果说读是培养语感能力的基础,那么品就是培养语感能力的抓手,因此品读领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感训练中,既要把握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语感点,让学生反复琢磨、反复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的独具匠心。
吉春娅老师执教《秋天》一文这样引导学生品悟语言,进行语感训练。
《秋天》一文中有这样一个词“金风送爽”。
师:“金风”就是“秋天的风”,为什么把秋天的风说成是“金风”呢?
(有多位学生举手,老师让大家再仔细看看书本上的插图,想想看过的秋天。)
生:我感觉秋风吹过来,树叶变黄了,一片片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就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一眼望出去,秋天就变成金色的啦!
师:你说得真美啊!
生:秋风一吹,把大地上的稻子吹黄了,大地也变成金黄色的一片了,只有金色的风才会把稻子吹得金黄一片。
师:好,很有道理!
生:秋天就是五颜六色的,高粱红了,棉花白了,稻子黄了,苹果红了……我想一定是秋姑娘拿着一枝金色的神笔在给大地涂色吧!她的笔想要涂什么颜色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师:说得太好了!
生:老师,这下我知道为什么秋天也叫做“金秋”啦!
师:对呀!我们常常说—— 金秋十月!
生:我们还说“金色的秋天”呢!
师:呀,—— “金色的秋天”,多美的季节!
生:我们去秋游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凉爽的风吹着我,我对着天空,感觉秋天的风是金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了风的颜色啦!
师:你真是个神奇的孩子!老师相信你的眼睛。
生:秋姑娘来了,给我们送来了凉爽的秋风,我们不再感觉炎热,秋风是多么宝贵啊!所以说秋风是“金风”。一个“金风送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竟品出了如此合理、合情、诗意、夸张,甚至是离奇的语言。在孩子的眼里,“金风”原来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互相启发,老师的真情赏识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言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以上案例,无论是采用换词理解、语言训练,还是展开想象、品读感悟,教师都能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开发并精心演绎。当然,语感培养方法很多,远不止以上几种,各种方法往往是兼容、联通、共享的。语感虽不易感知,不好培养,但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探寻语感培养的途径,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惟有日积月累方能达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语感培养境界。
关键词:语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96-01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完整的直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郭沫若曾指出“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 换词理解,训练语感
在范文中,有许多语言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认真琢磨后才运用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换词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领悟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北京小学特级教师吉春娅执教《荷花》一文时有这么一个片段:先出现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问:“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呢?”再用课件演播荷花从水中一朵朵往上长的动态情景。
师:看了这美好的情景,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呢?
生:我觉得是“探”出来的。
师: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是“蹦”出来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生:是“伸”出来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荷花是“钻”出来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探出来”、“蹦出来”、“伸出来”、“钻出来”!在你们的世界里,白荷花好是活泼可爱啊!同学们,我为你们飞扬的想象力喝彩。
一个看似简单的“冒”字,经学生这么一换,“探、蹦、伸、钻”这些更具人性化的词语一一出现,池中的白荷花似乎活起来,学生的思维也活起来,他们的脑中肯定也出现了想出来与他们玩闹的活泼可爱的荷花。
语言训练,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而语文课堂又是灵活多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不稳定的,如何利用多变的课堂情况,生成新的教学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课上一个学生正用“品学兼优”一词造句:“我要用坚强的决心克服困难,迎头赶上其他同学,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这时,另一个学生大喊:“老师,刚才那个同学的句子中‘坚强的决心’好像搭配不当?”
老师顺势而为,进行了以下语言文字的训练:
(1)“坚”可以组哪些词?
(坚强、坚决、坚定、坚持……)
(2)这些词一般与什么词搭配使用?
(坚决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坚持真理……)
(3)你会用其中的任意一组说一句话吗?(学生选择喜欢的词组进行说话练习)
(4)考考大家:用带“坚”的词语填空,不得重复。
王老师病了,他还( )来给我们上课,大家劝他休息,他( )不肯。我们被老师的精神感动了,大家态度( ),都表示要靠( )的意志,努力学习。
上述训练中,学生对带“坚”的词语集中积累,加深了印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组词、配对、造句、选填等训练进行甄别、运用,一些常见的搭配不当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样的拓展延伸训练到位,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进行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 发挥想象,促进语感
“语感是在阅读时,读者凭着积累的语言经验而又自觉或不自觉地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感受语言的过程。”要体验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运用形象的语言或图片、多媒体技术、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感受,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接上一段内容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在老师的进一步启发下,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入的扩展,想象力更加丰富,一朵朵白荷花似乎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缓缓的从水中走出来,与我们一起谈天、玩耍。
3 品读感悟,加强语感
如果说读是培养语感能力的基础,那么品就是培养语感能力的抓手,因此品读领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感训练中,既要把握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语感点,让学生反复琢磨、反复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的独具匠心。
吉春娅老师执教《秋天》一文这样引导学生品悟语言,进行语感训练。
《秋天》一文中有这样一个词“金风送爽”。
师:“金风”就是“秋天的风”,为什么把秋天的风说成是“金风”呢?
(有多位学生举手,老师让大家再仔细看看书本上的插图,想想看过的秋天。)
生:我感觉秋风吹过来,树叶变黄了,一片片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就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一眼望出去,秋天就变成金色的啦!
师:你说得真美啊!
生:秋风一吹,把大地上的稻子吹黄了,大地也变成金黄色的一片了,只有金色的风才会把稻子吹得金黄一片。
师:好,很有道理!
生:秋天就是五颜六色的,高粱红了,棉花白了,稻子黄了,苹果红了……我想一定是秋姑娘拿着一枝金色的神笔在给大地涂色吧!她的笔想要涂什么颜色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师:说得太好了!
生:老师,这下我知道为什么秋天也叫做“金秋”啦!
师:对呀!我们常常说—— 金秋十月!
生:我们还说“金色的秋天”呢!
师:呀,—— “金色的秋天”,多美的季节!
生:我们去秋游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凉爽的风吹着我,我对着天空,感觉秋天的风是金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了风的颜色啦!
师:你真是个神奇的孩子!老师相信你的眼睛。
生:秋姑娘来了,给我们送来了凉爽的秋风,我们不再感觉炎热,秋风是多么宝贵啊!所以说秋风是“金风”。一个“金风送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竟品出了如此合理、合情、诗意、夸张,甚至是离奇的语言。在孩子的眼里,“金风”原来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互相启发,老师的真情赏识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言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以上案例,无论是采用换词理解、语言训练,还是展开想象、品读感悟,教师都能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开发并精心演绎。当然,语感培养方法很多,远不止以上几种,各种方法往往是兼容、联通、共享的。语感虽不易感知,不好培养,但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探寻语感培养的途径,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惟有日积月累方能达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语感培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