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问题式”教学设计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 “头轻脚重”和“头重脚轻”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容易陷入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的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提问式”教学,不但应该休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而且能应该努力展示出自己的教学的特色,从而让提问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成为能给师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对实际,改进课堂教学结构,而且要努力在教会学生“学会”的基础上做到教会学生“会学”。  【关键词】 教学结构 ; 改进 ;会学  新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我们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已逐步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电教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教媒体能创设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释疑解难;能更好地激起学生情感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下面是我在语文中应用电教媒体的几个例子。  1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诗文意境  语文课本中所选诗文都是
期刊
社会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那么,教育就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课程的理念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物理教师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物理课堂教学出现新局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口若悬河的分析都需要学生去理解、去思索才能变成学生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心。
期刊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一个人思维的敏捷,思路的开阔,思考的周密,思想认识的深刻,思维的创造性,决定他读写听说能力的水平。可以这样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良好的品质。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思
期刊
冰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就有了一切。” 踏上三尺讲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就像他们的大姐姐一样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我希望伴随他们一起成长。  刚接六班时,师生之间彼此都很新鲜,都希望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了解对方、适应对方。在这一段师生磨合期里,也陆续发生了一些让我尝到酸甜苦辣的事情。  以前经常听有经验
期刊
【摘要】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几句话或设置问题情景对一节课的成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导到“柳暗花明”的境地呢?  【关键词】情景;创设兴趣;思维;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情景创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利用数学教学中的美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
期刊
英语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许多地方大规模地开展了“素质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研究”。实验结果证明,“目标导学”模式是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有效途径。   1 “目标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特点  1.1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布卢姆等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只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95%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
期刊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是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反映了大量物理事实及复杂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最抽象的东西。而物理规律本身就表达了有关物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依存关系,物理概念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 巧设悬念,使其乐于主动学习  悬念,是指一事物给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一种惦记或留念。如何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就可以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讲平方差公式这一节时,我是这样做的:上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写出四道计算题:1、103×97
期刊
《乌塔》一课记叙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与作者相识的故事,表现了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勇敢、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解读了文本内容之后,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目的是进一步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乌塔身上受到启发,学习乌塔勇敢、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生:“我好羡慕乌塔哟!他假期能够一个人到国外去玩,而我爸爸妈妈从来不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