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然而,实际上多数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差异很大,势必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从“教”的方面来看,仍有不少教师仅考虑面向占多数的中等生施教,在教学中采用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一种教法、一种作业、一种评估测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不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知道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校尝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学生分成A1、A2、B1、B2、C1、C2六层,实行分层教学,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下面结合本人实际的教学实践,作些探讨。
  一、教学目标弹性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的“脊梁”,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课改后的新教材的弹性,体现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如教科书中的探究、练习题、习题、复习题A组题目,是要求全体学生必会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则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准备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尽可能高的层次要求,变全体统一的教学目标为保底不封顶的弹性教学目标。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共同目标和分层目标:
  共同目标: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和证明。
  分层目标:A层——能够证明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B层——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证明过程。
  C层——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证明过程。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围绕弹性化的目标因材施教的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先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1.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比如在C层班级,设计基础题、简易题;对于逻辑性较强、综合程度较高的题则仅在A层课堂上设计让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又能让C层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A层学生感到有压力,决不敢放松半点,从而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2.编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课堂练习能及时有效地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起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课本中的习题统一要求的多,层次性不明显,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包括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字迹整洁等,只是习题技巧分层次。对C层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多看进步和优点,多耐心辅导,并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多练习、多板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A层学生,由于他们具有头脑灵活、悟性高、解题速度快等特点,教师要提高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当点拨,使他们奋发进取、充分发挥,以达到提高之目的。
  三、单元测试多能化
  测试是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的功能、矫正强化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单元测试题的层次性是分层教学的有力保证。所以,对待单元测试题,根据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拟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或是对统一试卷采取“删、补”的办法,即C层学生删去较难题,A层学生补充附加题。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对弹性化教学目标的检测,有利于检测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度,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考核后,小组人员要及时调整,可将A(B)组中达到B(C)组的编入B(C)组,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希望,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敢松懈。
  四、课后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兴趣,其次是课外补课,采取“起点低,多反复”的方法,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促进整体提高。
  2.强化A层辅导,促优拔尖。
  对B层学生可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加强变式题指导;对A层学生,可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数学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促优拔尖的作用。
  实践证明,实行分层教学,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控制流失,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新的尝试,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其他文献
数学这门学科是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也应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好的问题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的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问题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正确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有效问题的设计
期刊
一提及作文,便会有许多同事和学生面露难色、叫苦不迭。  何以如此?或许,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一个相似的理由:作文太难!  而我很想告诉他们,作文很简单,很寻常,就如裁衣。  裁衣,须先选料。琳琅满目的布料,你必须选择其中的一种。否则,布料再多,也不会有多少意义可言,充其量只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并且,这材料是人家的,却不是你的。  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尽管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然而,
期刊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皆乐于学习数理化课程而忽视了其他辅助课程,尤其对地理课表现得很突出。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中学地理教师怎样才能巩固我们这块教学阵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呢?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  下面就自己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引言  上
期刊
人的喜怒哀乐是情感反映,处于发育期、多动期的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选择,对老师的喜、恶、畏、敬,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小学数学本来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再缺乏情感,就会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或厌学情绪,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尤为重要。情感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动情为先导,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从而感化他们的心灵,感染他们乐学向上以及健康的行为品德。  一、敬业奉献,热爱学生,
期刊
说起阅读,很多教师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在我们平时教学中也总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殊不知,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阅读对于学生课前预习新知识、解决问题、课后复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在老师讲解应用题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解答,而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时,很多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追其原因,是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
期刊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讲究效率。学习是手脑并用、身心共济的复杂的活动,当然更要讲究方法和效率。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都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结合我县近年来推广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及自身浅显的认识,我认为应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
期刊
一、选择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导言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导言是十分重要的。教材内容不同,导言所选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可以从日常比较常见但又不太引起注意的现象谈起,引出课题。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设计如下导言:许多同学都以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事实上,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我们新买回的苹果
期刊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旨在让学生逐渐了解化学,为高中系统的化学学习做准备。课程设置中诸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学生很感兴趣,在学习中,学生会精力集中地进入到实验探究中去。但更多的教学内容是不可能做实验的,为了使这部分枯燥的、抽象的化学知识如直观实验一样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贴切而生动的比喻便是通向化学殿堂的桥梁。现在,我就浅谈一下比喻在化学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一、比喻——将生活素材搬
期刊
摘 要:“茎叶图法”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3.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P.70)中,对这部分内容,篇幅较少,学生和教师不易引起重视,往往忽略了其在统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笔者结合教授这部分内容的经验,展示了教学要点和注意事项,与读者共同切磋、琢磨、提高。  关键词:茎叶图 统计 中学数学  一、什么是茎叶图  茎叶图又称“枝叶图”,由统计学家约翰托奇设计,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