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华章细细品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同时对考生而言也是难点。做好这类题目的基础和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的难度相对较小,而散文因为自身的特点——自然万物皆可入文,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作者所抒情感或所阐释之哲理皆是有感而发,所以考生往往不能深刻领悟文章的真谛。想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就要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手法、语言等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其中内容、结构、主旨属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手法、语言属于对文章局部的深入探讨和分析。笔者在多年的高三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散文阅读的一种最实际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层概括法。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此做一初探。
  所谓分层概括就是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大意(概括内容);然后把各段意思综合起来,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整体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详略(理清结构);最后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其意在反映或表现什么(把握主旨)。其中概括内容是基础,理清结构是提升,把握主旨是关键。
  概括内容首先要分清段落的表达方式,明确概括的基本原则。以记叙为主的文段一般概括为“谁+做了什么”或“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的形式;以说明或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段,则概括为“说明或描写的对象+特征”的形式;以议论为主的文段则概括为“对什么+看法、感悟、认识或思考”的形式;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段则概括为“缘何+何情”的形式。请看下面一则文段:
  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子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出于本能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关瑞《高处的灿烂》
  这段文字,作者首先描写真正的向日葵的特点——自由、疏朗而不张扬、孤独而不自卑、安静地灿烂;接着议论,指出它是我们释放生命的“出口”,和野菊花,没有痕迹的飞鸟等对比,来论证“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原野上的向日葵)是我们全部的阳光”。综合一下会发现,这段文字的描写是为议论铺垫,议论是目的,因此这段文字的大意我们可以概括为“原野上的向日葵(对什么)是我们释放生命激情的一个出口(作者的看法)”。
  理清结构首先要明确段落的组合和语句的组合一样也讲求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比如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主要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而大多数的议论抒情散文多是逻辑顺序。其次是准确把握文章详略的安排。弄懂文章的结构之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思路和详略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关,理清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
  把握主旨就是搞清作者的感情倾向、写作的目的。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文章的选材用材,结构和详略的安排,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选取都要服从于表达主旨的需要。经过对文章概括和压缩之后,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作者的写作的重点在哪里,就不难理解主旨了。
  比如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我们经过概括大意之后就会发现,作者主要写了故都北平秋天的几种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北国的槐树、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北方的秋雨、北方的果树,来表现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特点,并且几次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北国之秋眷恋、喜爱的情感。在结尾作者又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又进一步深化升华了这一主旨。
  当然,对于比较难懂的其他体裁的文章同样也可以采取这种阅读方法。分层概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旨之后,再去认真审读有关的题目,做起题来必然会事半功倍,考生获取一个较高的分数也就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素姑  师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宛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
期刊
很多人一看到“设计”结构就会想到“为文造作”等诸多贬义词,认为“设计”会束缚作文的思路,僵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不能畅所欲言,影响行文的表达。其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定出公式和框子是不对的,但是要求初学者熟悉并掌握作文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还是需要的”。更何况高考作文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有特定的时间和字数的要求,这就更需要在深刻立意之外,在结构上还要刻意为之。一般说来,议论文
期刊
[作文题]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理查德·瓦格纳说:“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  布雷默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罗兰说:“一个人如能不管境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还更有神气。”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以“心境与快乐”为话题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
期刊
一、生活之“真”不等于写作之“真”  有人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还有人说,真实,是文章的第一生命。自然,这些观点的强调对于克服与矫正当下一些学生作文的“虚假”之风、“套用”之习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是不是说,能够把有关的生活情景原原本本地、实实在在地再现出来,就是“真实”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呢?——那也不尽然。比如,以下的一些所谓的“真实”,便不符合写作“真实”的要求。  (一)事无巨
期刊
“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是近两年刚刚出现的新题型,相比客观选择题,这一道主观题的难度略有增加。但是解题的思路仍然可以梳理出几个步骤。  一、了解主观概括题的命题角度  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  对于议论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内容或阐发观点。因而能否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高考题例](2015年上海卷第25题)本
期刊
我们从小读唐诗宋词,对于“意象”不可谓不谙熟。见落花生发人生无常之慨叹,望明月而思乡园故土,抑或咏菊讴梅必叹雅人之深致,等等,可见古时文人已将“意象”运用得熟稔。落花、明月或菊梅,都是传统诗文中的“意象”,意象的参与,使文章显得典雅而含蓄。那么何谓意象呢?所谓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言之,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高中生如何运用“意
期刊
一张语文高考试卷上可能多达九千多字。这么多的文字材料,在短短的150分钟内,要读懂、思考、答题,可以说高考首先考查的就是我们的阅读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呢?  考试中,可不能草率地一目十行。要知道,高考试题,无论是词语、句子,还是语段,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文,题干和试题所选用的材料,都是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交织在一起呈现的。苏澈说过:“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因此,高效的阅读,就是
期刊
《文赋》中有言:“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说,在关键、紧要处用上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警句。这里所说的精辟的话往往是考生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素材,其可以是古典诗词、名人名言,亦可以是典故、谚语、俗语等,那么高考作文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素材,最终达到立“片言”而成一篇之“警策”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技法指津  (一)立片言而居要——居于题目  用名言警句做题目,可使
期刊
[命题规律]  现代文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技巧、表达特色、表现特色)类鉴赏题一直是制约语文成绩提升的一个瓶颈。此类题目分值高、难度大。对此类题型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答题方法掌握不到位,使许多考生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只能望“题”兴叹。  这种题型,每年都考,分值一般为4~6分。这类题目的发问模式常常是:①……的好处是什么;②……的作用是什么;③结合上下文分析……的表达效果;④简要分
期刊
命题规律  文本的行文思路就是作者传达其写作意图的过程。理清文本的行文思路,是打开阅读理解题的金钥匙。因此,无论阅读哪类文本,梳理行文思路,把握文本结构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文本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本考点主要以主观简答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理清文本结构的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