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课堂支点 发展数学思维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ue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进行引导、渗透和培养。寻找合适的着力点并撬动它,可以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实现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发展事半功倍。笔者尝试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中寻找支点,启迪数学思维;在巧妙实施课堂教学中撬动支点,发展数学思维;在灵活深入拓展中创造支点,着眼素养提升。
  【关键词】课堂支点;数学思维;素养提升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和观点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寻找适合的支点,帮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中寻找支点,启迪数学思维
  (一)创设适宜的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设适宜的情境,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将教学内容嵌入适宜的情境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深度融合,将生活中的数学逐步抽象,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建构和完善数学知识体系[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中,由于小面值的人民币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再加上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盛行,学生接触现实人民币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元、角、分的认识不足。对此,笔者尝试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先让学生学习常见的大面值人民币,再类推少见的小面值人民币。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超市购物时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好奇,并将移动支付账单与实际人民币进行匹配,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移动支付的便捷,学习了人民币面值、单位及各个单位之间的联系等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表及里地学习数学知识,兴致盎然。
  (二)采取适当的方式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深层次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剖析教材的核心内容,厘清知识体系和脉络,同时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寻找适当的方式将其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2]。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中,已经形成顺势思维的学生习惯了观察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找出几个几相加,从而列出乘法算式,并通过累加编出乘法口诀。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探究几个9就更靠近几十的特点来编出9的乘法口诀。学生在独自探索的过程中不愿意打破自己的常规思维,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笔者先出示一行10个空格,再在空格中出示星星,让学生清楚发现比10少1是9颗,接着继续呈现两行、三行……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被打破,不再局限于累加的方式,而是调整为比几十少几。这样,学生的思维更灵动和发散了。
  (三)合理整合知识
  数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复杂、抽象的知识缺乏吸引力。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传声筒和接收器,这样的数学学习就会缺少生命力,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合理整合知识,可以是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也可以是学科内的知识整合。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从横向、纵向整体理解、挖掘教材,寻找学科之间相融的属性、功能、方式,打破学科限制和学段的限制,用活学科素材,架起思维桥梁,实现深度融合。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一课后,笔者组织了一次亲子植树活动,由学生做这次活动的策划者,安排一天的具体行程、费用支出等。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考验了他们统筹安排的能力。他们积极讨论怎么种树容易存活、怎样安排活动时间比较合理、如何做到经济实惠等。这一活动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也将学科内的多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应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已有的各种经验、技能都充分发挥和展示出来,有效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在巧妙实施课堂教学中撬动支点,发展数学思维
  (一)玩出新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发展数学思维
  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3]。学生在玩中体验学习内容,在玩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有趣的拼搭”一课中,学生通过玩积木来巩固本单元所学到的图形的相关知识。数学课堂上的拼搭和学生平时玩搭积木游戏有什么差别?没有数学问题的拼搭就是一般的游戏,数学课堂上的“玩”是建立在问题上的。问题从哪里来?问题源于现象,学生可以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如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圆柱和球滾得快?问题还源于玩的需要,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如果要做一个车轮,需要怎样的积木?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发展数学思维。
  (二)辨出新概念,让学生在思辨中建构数学模型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小学生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思维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找准切入点,抓住思维的提升点,给学生搭建思辨的平台,让他们在激烈的思辨互动中碰撞、发现、探索,亲身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数学模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思辨过程由浅入深,直达数学本质。
  在思辨过程中,学生由表及里、抽丝剥茧、互相补充、逐步成熟,通过直观观察、对比、推理逐步清晰构建出数学模型。而教师要耐心等待、穿针引线,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三)理出新思路,讓学生在整理中触摸数学思想
  如果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形”,数学思想就是数学的“魂”。数学课堂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最终指向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教师应在数学课堂内外抓住契机,逐步渗透数学思维,在整理知识的环节合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认真分析、顺势推理,让学生逐步学会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一课教学中, 很多教师把目光集中在计算技能的掌握上,认为让学生快速算出结果就算实现了教学目标。然而,很多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就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了。那么,数学素养培养应指向哪里?首先,笔者认为,计算教学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建立数量关系,理解算理和算法,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整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整理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过程中,有的学生根据加数的位置不同进行整理:1 5=6,5 1=6;2 4=6,4 2=6。这样的整理结果就是加法交换律最初的模型,学生可以据此发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算理和算法,积累学习经验,归纳出同一类算式的计算方法。还有的学生从加数的变化规律入手进行整理:1 5=6,2 4=6,3 3=6,4 2=6,5 1=6。学生抓住算式中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明白了变与不变的缘由。通过这样的归纳整理,学生及时回顾学习方法、厘清学习思路、提升学习技能,触摸到了数学思想。
  三、在灵活深入拓展中创造支点,着眼素养提升
  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教师不能让学生成为缺少个性、缺乏动力的“作业机器”,而要让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有竞争力的人才。教师要在延伸拓展环节为学生搭建更深入、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再思考、再研究、再创造和再发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反思能力、思维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制订一周室外跑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手机或手表等的应用软件记录跑步轨迹和时间,可以对计划进行调整,并说明调整理由,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完成情况编写相关的实际应用题。通过这样的实际体验,学生不仅对核心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数量的估计、问题的开发、数感等综合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深度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发展有深度的思维能力,提升有品质的学科素养。对此,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精心策划课堂教学,更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郑毓信.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数学核心素养”大家谈(上)[J].小学数学,2017(08):4-6.
  孙丽燕.以“知”启“智”:让思维真正“长”出来[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9(04):82-87.
  王林.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9):53-58.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在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将“综合与实践”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其中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场域的构建与应用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本文重点研究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创建综合与实践活动场域的基本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于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组织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在合作的氛围中愉快地自主阅读。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往往需要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进行不断的练习。阅读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四项技能之一,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re
【摘要】微课现已被普遍运用于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给课堂教学增加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型丰富多彩,微课的使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变革。本文先分析了微课的特点,然后讨论了设计小学数学微课应当遵循的原则,最后讨论了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巧用微课,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够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能够看出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一定要采用有效的策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文章对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深度学习;策略分析  一、前言  深度学习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深度学习课堂在教学中的
【摘要】学生兴奋于问题的发现,陶醉于问题的解决,而发现问题离不开深入思考。教育界也一直有通过思考才能发现问题的说法,问题的提出是思考的意义所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日常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让学生兴奋于问题的发现,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方
【摘要】基于学生认知特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典型生活事件,让日常生活真正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能使学生在认识、感知、体验生活事件中,诱发道德冲突,更好地感悟、理解与内化道德与法治知识,获得更全面的道德判断。文章在分析生活事件内涵与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事件的选取与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事件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专门性课程,学科属性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以教材为主、以教授基础地理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人才的教育需求。当前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初中阶段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教学课程,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的关注点转移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使用上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利用  一、前言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运用到的取材于本地市县乡
【摘要】高中生毕业后选择高校专业和职业就业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其开展生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仅靠生涯规划课或主题教育活动无法满足需求,生涯教育必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发挥所有教师的力量,提升生涯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涯教育;渗透;职业观念  一、引言  传统高中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生涯规划培养,导致学生在高考后选择志愿时比较盲目。学生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
【摘要】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欣赏建筑作品,让学生感受美;欣赏油画作品,让学生体会美;欣赏中国画,品味美。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形式美,同时使其感受作品的内在美,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美术欣赏;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  美术欣赏贯穿整个美术课程中,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十分有
【摘要】音乐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乐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教师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看军事题材的电影、唱嘹亮军歌、参观军事部队以及练习军事技能等方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嘹亮军歌;小学音乐;民族精神;社会责任心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軍歌嘹亮:小学军旅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