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例题】
  例1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解析 解第(1)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内容。从“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和历史学家李洵的观点可以总结出,许多士大夫通过科举来振兴家业。“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结合徐阶从事纺织业的例子可以看出,士大夫家主要通过发展工商业来致富。
  第(2)题的解答技巧应该从审题开始,找到关键词——“江南社会风气”,那么材料中有关社会风气的描述内容就是答案要点, 如“导奢导淫”“伦教荡然,纲常已矣”“好讼致穷”,将它们的意思意译出来即是答案。
  第(3)题是开放性问题,难度稍大,需要有机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首先从“既是”“又是”这样的问法来看,策略上一般都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即解释促进与阻碍的具体内容。促进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阻碍方面,材料只揭示了不利于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现象——热衷于购地消费、奢靡成风;追根溯源本质在于自然经济下重农抑商观念影响,不可能扩大再生产,这就需要结合课本知识。
  答案 (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例2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解析 回答此题的前提是要读懂材料中文言文的大致含义。其次,同学们要知道整个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的大前提。
  第(1)问主要考查对宋代商业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考虑。
  第(2)问考查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的掌握。根据材料一、三、四可以从货币、市场、商业城市、市民生活、商人群体的出现等方面作答。
  第(3)问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到了必修3中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的知识。主要考查对商业发展、思想、文化的联系的理解。同学们可以从市坊限制的打破、理学的出现、市井生活、宋词的出现等方面作答。
  答案 (1)增加财政收人;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 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例3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材料提到交通路线,但未体现十分发达,主要目的是反映商品流通的繁荣,故排除A项;只提吴越,未涉全国,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体现为雇佣关系出现,而材料没有看出雇佣关系,故排除D项。
  答案 B
  例4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这首诗的大意。“粜”的意思是卖出的意思。前一句的意思是二月卖出新丝,五月卖出新谷,C选项正确。“丝”代表手工业,“谷”代表农业,所以D项正确。材料中“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急救,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所以A项正确。B选项,材料中未提及。
  答案 B
  例5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的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 明代虽然实行海禁,但是不能完全说明没有民间海外贸易,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古代中国政府历来推崇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史料描述的是明代的海禁政策,与D项无关,排除。
  答案 C
  
  【思路点拨】
  复习中国古代经济这一专题时,同学们需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方面来复习。农业是我国古代的立国之本,我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把它视为本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耕作技术和水平的进步,公田制逐步转变为私田制,集体劳动逐步转变为个体农耕。至此,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期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以及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变革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春秋战国之前都是官营手工业,所谓“工商食官”。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到魏晋时期受到摧残,到隋唐得以恢复发展。明代中后期,在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式和特点,与手工业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组织,不计成本,产品供应宫廷,满足贵族需求。为了制作质地上乘的手工业产品,工匠不断钻研技术,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但不利于规模生产和扩大影响;民间手工业兴起较晚,产品的使用对象下移为普通大众,需求量较大,商品化程度高,这促进了商业繁荣,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二者的差别是出题的一个关键点。官营与民营的力量对比,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大致是官营逐渐失势,民营后来居上,正是这种变化使得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最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解这一变化过程应该是同学们解答相关题目的基础。
  关于中国古代的商业,其发展的大致脉络是掌握具体知识之前提,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很早,早在商朝就有很多人从商。商业政策的转折点在战国时期,之前大体上顺其自然,之后主要是遏制态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来,国家推崇“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但当时的从商之人仍然很多,商人地位也比较高。秦以后的重农抑商力度加强,汉代的大商人与国家争利,受到统治者的压制,政治地位相当低下,所谓“士农工商”,此后历代,商业基本上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然而,商品经济发展毕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治阶层的导向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随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到唐、宋、元时期,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元代海外贸易也较为发达。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各种因商业而繁荣起来的城市越来越多。此外,整个古代具有对外贸易性质的商业活动基本上都由官府控制,厚往薄来,不计成本。
  中国古代大多数统治者推崇“重农抑商”政策,即农业为本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末业。明清的统治者们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以及东南沿海外敌侵扰的情况下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这种政策不仅减缓了商品流通,而且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近代一直落后于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此,对商业的忽视成为中国逐步落后的重要原因。
  本专题知识的理论性比较强,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上题目多以文言文材料的形式承现,读懂材料就显得十分关键。一方面要求同学们要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关于文言文的阅读,同学们不需要逐句逐字的翻译,只需明白关键字词的意思,以及整句或整段的大致意思就行。如:“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如果不理解“粜”的意思,对于整句话理解都很困难。从构词法上看,“粜”是由“出”和“米”构成,直观的意思是把米放出去,那当然是“卖”了。这样才能顺利理解本句话的意思,从而顺利作答。另一方面需要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将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相关知识点对应起来,知道考什么,然后再归纳总结出答案,这也是新课改高考一向推崇的理念。此外,在解题过程中审准题干内容,合理排除干扰信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切过往皆成历史,对历史知识的考核也会涉及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放宽视野,勤学习,多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日积月累之后自然水到渠成。
  
  【专项训练】
  1.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需要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唐诗《田家》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
  A.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场面
  B. 农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
  C.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D. 唐代重农抑商的政策
  3.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的传奇故事。晋商、徽商等商帮在明清时期活跃的根本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明清统治阶级一改以往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安徽、山西等地有悠久的经商传统
  D. 安徽、山西在明清时期农业欠发达,转而发展商业
  4. 明代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
  A. 江南地区已是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 原因是因为明政府实行重商主义
  C. 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江南地区农业经济衰落
  5.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 民贵君轻 B. 重农抑商
  C. 固民安邦 D. 闭关锁国
  6.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 工商业在西周占有重要地位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工商业在西周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7.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反映了(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依然很强,没有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部分劳动产品 ④商品经济已经代替了自然经济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B. 宋代宽松的经济政策
  C. 统治者完全改变过去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宋代都城打破坊市分离格局
  9. 中国有位皇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通过阅读史料我们可得出( )
  A. 通过工商业致富是不义之举
  B. 统治者倡导重农抑商的政策
  C. 统治者认可工商业所带来的利益
  D. 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思想本质一致
  10.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 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 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 土地私有制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11.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明代松江地区高度商业化
  B. 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松江地区商品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
  D. 表明松江地区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2. 王士祯《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
  A. 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 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C. 注重多样化经营
  D. 注重买田置地
  13. 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
  A. 宋代草市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B. “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C. 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D. 宋代蜀地经济发展落后
  14.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国家的税收制度有重大变革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5. 某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
  (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
  (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
  (1077年)\&2021.3\&5117.2\&28∶72\&]
  A. 北宋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B. 北宋工商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C. 北宋商品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D. 北宋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16. 汉武帝时期,创造了开隧洞竖井施工的井渠法,这种办法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被称为“坎儿井”,井渠法是在修建哪一段河渠时第一次采用( )
  A. 郑国渠 B. 龙首渠
  C. 漕渠 D. 白渠
  17.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精耕细作,这离不开人们对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下面哪种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最晚( )
  A. 耒耜 B. 耦犁
  C. 耧车 D. 曲辕犁
  18. 清初地主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财”,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 小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C. 不少农民成为雇佣工人
  D. 手工工场规模受到限制
  19.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男耕女织 ④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20.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
  B. 生产力的发展
  C. 土地私有制出现
  D. 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制,……最有条理,城中有几坊,每坊各有墙围如子城,然一坊共一门,出入六街,凡城门街角有武侯辅,卫士分守,日暮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成阵,坊市门皆启。
  ——《朱子语类》卷九十
  材料二 唐初,崔某饮酒归而犯夜,被武侯执缚街头。次日晨,长安令刘行敏遇而释之,因而作诗嘲曰:“崔生犯夜行,武侯正严更。蹼头拳下落,高髻掌中擎。杖迹胸前出,绳文腕后生。愁人不惜夜,随意晓参横。”
  ——李昉《太平广记》
  材料三 大历二年(767年),唐代宗下诏规定:“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如有犯者,科违救罪,兼须重罚。”
  ——王溥《唐会要》
  材料四 入宋之后,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规定:“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五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猪胰胡饼、和菜饼……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通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总结出唐代“市”的特点。
  
  
  
  
  
  (2)通过阅读材料四、五,结合所学总结出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
  
  
  
  
  
  (3)结合所学,请总结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2.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自给自足的国家,然而这并没有使它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失去联系,中国自古就有对外贸易,并且处于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政府规定,私商未经政府许可而与外商私市者处以重刑。公元前121年,匈奴王浑邪王等贵族和长安商人私自贸易被汉武帝诛杀的汉商达五百余人。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面至。
  ——《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公元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颁布诏令:“可因诸舶番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续文献通考》
  材料四 推动这个新的王朝(指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指闭关锁国)的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指满洲人)征服以后的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些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在后世中有无类似的情况,请举例。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中国的对外贸易之路线,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变?
  
  
  
  
  
  (3)材料四中马克思对于闭关锁国的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有什么特点?
  
其他文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自2005年破题以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这类题目把对“科技创新”的考查与经济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对外贸易”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本文对2011年“科技创新”高考经济生活试题进行分析,就高考命题特点和复习备考作点粗浅的探讨。其设问方式一般为可归纳为两大类:“为什么”和“怎么做”,即原因意义类和措施
期刊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You are really crazy about music!  —Sort of. I always find in music peace which is missin
期刊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他们从不同侧面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我们应当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和智慧,学会做人的道理,认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结合几个例题分析。  例1 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
期刊
以年度重要时事作为背景考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是近几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典型特征。在背景呈现上,经济生活突出当年的经济热点与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政治生活侧重于我国民主政治的新现象与国际社会重要事件;文化生活偏向选择新的文化现象、文化与其它领域的交融;哲学生活转向自然科学、文学与艺术等领域。而在选项设置上均注重理论变式及与题干的关联,以增加试题难度。  一、选择时政视角,把握时政本质  例1
期刊
一、年代换算  例题 换算公元2010年、1911年、1894年的干支纪年。  点拨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采用干支纪年法,它是由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配合而来的。把天干、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且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60对。每60对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换算方法
期刊
【经典例题】  例1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 爵位制度的创设  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 “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从题中材料可看出奖励实业、鼓励工商是当时的创举。A项,资本主义
期刊
一、山地的形成  1.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为大洋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带。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期刊
【经典例题】  例1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期刊
【经典例题】  例1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 抗日战争后  解析
期刊
一、河流侵蚀类型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类型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2.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