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言训练 促进思维发展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听《4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新思维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教师指导学生用归纳规律的方法来促进记忆4的乘法口诀。教师:“小朋友,请仔细看板书,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你发现4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大部分学生一开始面面相觑,找不出规律。教师连忙再引:“它们的积……”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指手画脚地发言:“它们的积都是4个4个多起来的。”表达虽然不规范,倒使其他学生有所感悟,但愿意发表意见的人还是不多,半分钟后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前面的口诀是前面的数一个一个大起来,后面的口诀是后面的数一个一个大起来……”话没说清楚,声音却是越来越轻,最后低着头又坐了下去。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在下面“窃窃私语”却都不愿站起来发表意见。
  诸如此类的情景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出现,既阻碍了课堂教学中的多边互动,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为何会“启而不发”?经过细细分析、课后调查,了解到学生大多存在以下现状:一、不懂如何表达;二、由于教学气氛严肃,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对于学习又信心不足,担心表达不合适会被同学讥笑,不敢表达;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明明会说也不愿说。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
  1.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几”这节课时,可以先让10个学生排好队,并做着一个自己认为最酷的姿势,然后让其他学生说说他们喜欢第几个小朋友的姿势。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通过玩一玩,说一说,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他们参与的兴趣较浓,积极性较高,这样更好地激发了说话的热情。
  2.创设数学味浓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中,可为学生创设熟悉的“货比三家”的活动,“老师准备买一台洗衣机,来到汇德隆,发现一款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格是946元。后来又到国美、苏宁两家电器城,发现同样款式的洗衣机分别卖1002元和899元。老师该到哪家商场买洗衣机?为什么?”这种情境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比较浓的“数学味”。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大胆敢说
  1.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呵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话。教师要微笑着面对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没达到点子上而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也不能在学生说话的时候轻易打断他们的话。当学生答不出时,你可以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一会老师还找你。”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你可以指导他说:“不错,如果你能结合某个地方,那就更完美了。”当学生说错时,你还可以安慰说:“没关系,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混淆或弄错了,再想想看。”……
  2.赏识学生优点。教师的赏识、激励能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善于寻找契机,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但有些教师一评价就是简单地让全班同学齐呼:“嘿嘿,你真棒!”的口号;或响起“啪、啪、啪啪啪”此类的整齐划一的掌声。这样的评价缺乏了针对性,缺乏了真情,久而久之对学生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因此,教师的评价要真诚、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快,感受到爱和尊重、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被表扬的原因,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提高。
  三、提供形象的直观操作,使学生清晰易说
  1.通过操作,使算理清晰化。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36-8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36 根小棒,问:“怎样去掉8 根?”有的学生边摆边说:“6 减8 不够减,我可以打开一捆再减,从36里拿出16,16 减8 得8,20 再加8 得28。”而有的同学则说:“我从36 里先拿出10 根,10 减8 得2,26 再加2 得28。”运用小棒,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直观、清晰的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
  2.通过画图,使问题简单化。如,解决“舞蹈队里,小红的前面有8人,她的后面有5人,舞蹈队里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虽然经过教师的讲解,有些小朋友很快掌握了8+5+1的计算方法,但他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说不出为什么还要加“1”?这时,如果教师按题目要求在黑板上画一画,相信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说明其中的缘由了。
  3.通过观察,使图形特征形象化。如:在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看一看,摸一摸,并说说你所认识的图形的特点这样一个环节。 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认识与应用,教师无需过多的解释和说明,有的只是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得以贯彻执行和国家对职业学校学生支持力度的加大,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受传统人才观的影响和我国社会、家庭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仍然是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由此导致的中职学生素质呈逐年滑坡的趋势。他们不仅成绩差,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方面也普遍存在问题,有的学生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的学生有厌学心理﹑不服从教育和管理,有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明知故犯等。而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美术教学中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不符合的现象,特别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同的评价观将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不同的评价对被评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评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针对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重技术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以教师为权威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树立立体的美术教育评价观进行一些思考,说明一些想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评价 学生  教学评价是教育
期刊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解题技巧,更要求小学生要学会学习,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也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数学新课标解读入手,阐述了新课标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改变,并且针对改进数学教研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做出总结与展望。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研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们欣喜地发现,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来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又成为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于是,我们小组制定了“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经
期刊
他们是一群在青春季节里迷失方向的孩子。是什么迷住了他们的双眼?又是什么让他们迷失了方向?  一、社会环境的复杂  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社会环境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行为的养成。比如说大众传媒之一的电视,播放的影视中经常有逼真的枪战片、警匪片、武打片,以假乱真的剧情在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未成年人有了模仿的机会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学生中出现矛盾、摩擦时
期刊
大教育家卢梭、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都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教育的本质应该善于激发孩子的灵性,发展孩子的个性,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然而遗憾的是在现代教育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儿童灵性的开发,这对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个很大的损失。结合第八次课改的精神,我认为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倡导的“研究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很适合展示儿童生命的“原生态”,因为他借鉴“研究性阅读”的理论于阅读教学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和语言。《泥人张》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智慧的民间艺人——泥人张。他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和他的对手海张五的狂妄、跋扈,都被刻画得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本领更让读者拍案称奇:故事情节悬念跌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叙述语言更是津味十足、简洁传神,可谓余音绕梁,令读者回味无穷。  二、《泥人张》板书设计  三、
期刊
案例片段:  学习完6A Unit 3课文后,老师创设了一个小情境,给了学生一个话题:If you’re Helen’s friend ,Liu Tao, what will you say to her ?学生一听立刻就兴奋起来,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  Student A: Helen! Here is my birthday present. it’s a book . I hope you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中入课——引发生命的思索  (一)导入课题  1.师: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生齐读。  2.师:在《触摸春
期刊
【摘要】法国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属性特点,因而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挖掘和激活内在的美育元素,把它渗透到教学活动并进而植入到学生的思想情感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逐步转化为学生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意识和自觉行动。这是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功能的应有之义。然而,在语文课程传统教学活动中,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