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家的三重身份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nia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言的短篇小说《木匠和狗》以讲故事和听故事的结构方式,巧妙地完成了一个嵌套式寓言。小说印证了纳博科夫的论断,优秀作家应兼具三重身份:讲故事的人、教育家、魔法师。循此出发,无论是解读莫言本人,还是解读其相关作品,都极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木匠和狗》 讲故事的人 教育家 魔法师
  在莫言众多炫目的作品中,短篇小说《木匠和狗》非常不起眼。该作发表于2003年《收获》杂志,并进入当年的小说排行榜,但始终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和解读。究其原因,与鸿篇巨制《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相比,它的体量太轻。亦或许在于,相对于《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短篇,它的叙事不够单纯,语言的跳跃性极大。总之,无论出于哪种考虑,都有让小说蒙尘的可能。在莫言研究已汗牛充栋的今天,阅读这部看似无足轻重的短篇,并非徒劳无益。诚如评论家吴义勤所言:“我们今天太缺少对莫言具体作品的研究,很多文章都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它,而从微观回到他的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是特别需要的。莫言活在哪里?就在他每个小的作品里,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意义里面。”
  一
  相对于动辄数十万言的长篇来说,《木匠和狗》的确只能算作莫言的小作品。作品虽小,却足够精巧与繁复。封闭的空间、倏忽来去的人物、讲故事——听故事的结构方式,乍看起来,《木匠和狗》与莫言早年的《草鞋窨子》颇为相似。然而,由探索期到成熟期,深谙叙事之道的作家足以点石成金,将短小的故事变成关乎人性的寓言。小说的大致情节是:闲汉管大爷经常到邻居钻圈家串门,钻圈祖父二人都是木匠,他们并不欢迎管大爷。在受到有限的礼遇后,管大爷为表感激,给钻圈讲木匠和狗的故事。传说讲罢又讲见闻。故事由远及近,一再被枝枝蔓蔓的细节打乱,木匠和狗的故事演绎成管大爷的家族故事。钻圈老去,也成为这则故事的讲述者。若干年后,当年听故事的孩子将其转录成文,文本呈现出更加离奇的面目。故事里的事真伪难辨,有关“木匠和狗”的三次讲述,意义不停在发生改变,由确定的能指滑向不确定的所指。作者一边叙述,一边拆解。无论是故事,还是讲故事的人,都变得形迹可疑。
  坦白说,莫言诸多短篇中,很少有像《木匠和狗》这样晦涩的。寻找这部短篇的逻辑链条,必然遇到挫败。太多的断裂与空白,让人如坠云雾。给它一顶“后现代”的帽子,以故弄玄虚为由,将其搁置,未尝不可。很多时候,与批评家相比,作家似乎更能理解作家。美籍俄裔小说家纳博科夫在其著名篇什《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中提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个作家,他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一个大作家集三者于一身,但魔法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成为大作家,得力于此。”《木匠和狗》这部短篇,极佳地印证了纳氏的论断。小说中,莫言是在讲故事,但又不仅仅在讲故事。用花样百出的故事做外壳,玄机暗藏,寓意潜隐。循此出发,不论是解读莫言本人,还是解读相关作品,无疑都极具启示意义。
  莫言在诺贝尔领奖台上,自称是个讲故事的人,并接连讲了多个故事。莫言的故事深植于民间土壤,二十年地道的农村生活,让他有资格“为老百姓写作”。作家善用最日常的民间生活情境,营构起一个个朴拙驳杂的文本。尤其在中短篇小说中,莫言常常做回乡野村夫,信马由缰地说东道西。莫言的故事,是有标识性的。《白狗秋千架》中,“我”给暖抬草的动作,便足见其农民本色。作者知晓手工艺、冶炼技术、建筑、挖沟开渠、放牧和游击队的技巧,并且知道如何描述。必须承认,即便瑞典文学院充满文化殖民色彩的颁奖词令人腹诽,但这样的评述还是准确的。铁匠、木匠、石匠、筑路工、锅炉工……莫言小说中的手艺人不计其数。作家熟悉他们,并且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写木匠,寥寥几笔,就能让人嗅到刨花的清香。与木匠相关的故事,并非首次出现。此前的《枣木凳子摩托车》,就是通过一个木匠世家的兴衰,表达作家对乡村传统文明的眷恋,以及对传统工艺失落的哀叹。《木匠和狗》虽也有涉及,但并不侧重这一层面。说来饶舌,木匠和狗的故事主要是由讲故事来完成的。
  小说开头写道:“钻圈的爷爷是个木匠,钻圈的爹也是个木匠。”这样的讲述方式极为妥帖、舒展。它既是中国传统小说说书人的方式,也是老辈人讲故事的方式。从广泛追随西方现代作家,到大踏步向民间艺术撤退,莫言一直在寻找讲故事的最佳方式。早年的《球状闪电》就是模仿马尔克斯的《一个长翅膀的老头》中的桥段,与后者致敬卡夫卡《变形记》的写法相比,无疑是拙劣的。在没有找到高密东北乡之前,莫言的故事无所依傍。从这个意义上说,川端康成对莫言的启发是决定性的。在他写下“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之际,无疑找到了文学的富矿,故乡成了所有故事的发源地和栖息地。尽管曾有人讥讽高密东北乡像个破麻袋,莫言却不以为意,将“破麻袋”变成“好宝贝”。《木匠和狗》无疑只用了麻袋中的边角料。这个故事的入口极小,却让人找不到出口。作为讲故事的人,莫言深知,那些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经由不断添加和损耗,早已面目全非。而这些变异的故事,无疑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思想,传递着相应的信息。
  二
  小说中,两个木匠一直在弯腰劳作,听管大爷絮絮叨叨木匠和狗的故事。在故事最初的版本里,木匠与狗均无来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均可。可以明确的是,人、狗、狼三者的关系,是友是敌、是善是恶,一目了然。这是个平淡无奇的民间传说,狼的凶残以及狗拼死护主的举动,符合读者的正常预期。所以,有关木匠和狗的第一次讲述显然不是小说的重点,重点是第二次讲述。
  第二次讲述的起因,是管大爷的话引起了钻圈爷爷的反感。小说始终没有明言,为何管大爷不受人欢迎。但从钻圈爷爷对恭维话的反感、对古风的倡导、对志气的强调,能看出他是个有风骨的手艺人。与《枣木凳子摩托车》中张小三家一样,钻圈家也是木匠世家。前者祖辈以制作枣木凳子闻名高密东北乡,到了商品经济社会,却同时被市场和下一代抛弃。《木匠和狗》中,匠人们也是一代不如一代。钻圈爷爷对钻圈爹的手艺不满意,对钻圈更不抱希望。木匠们辛苦劳作却收入微薄,手艺濒临失传。相形之下,管大爷游手好闲却衣食无忧。为缓解言谈间的尴尬,管大爷又讲了一个木匠和狗的故事。   第二次讲述中,木匠和狗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木匠的来处、手艺、经历都有所交代。狗也被具体化了,成了一条带着邪性的黑狗。为了增强可信度,管大爷称自己去年冬天曾见过这个木匠和这条狗。以天气为由头,故事发生了偏离,很快被转移到管小六和鸟身上。管大爷在讲述父辈的故事时,既对身怀绝技的父亲充满膜拜之情,又对他荼毒生灵的行为感到恐惧。耐人寻味的是,说到管小六捉鸟的举动时,他用“由人心见鸟心”来类比。由物及人,管窥的还是世道人心。管大爷感慨父亲生不逢时,但又没有明说其父身处怎样的时代。由后续出现的老革命胡长清,大致可以推断,故事迄止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革命阉割的胡书记不近美色只好美食,让经营烤鸟摊子的管小六财源滚滚。管小六的故事占去了小说的大量篇幅,却没有交代结局。然而管大爷那句,“俺爹的下场,吓破了我的胆”,无疑暗示着,杀生无数的管小六是不得善终的。
  如果说木匠和狗的故事在第二次讲述中只是发生偏离,那么在第三次的文本陈述中却被彻底改写了。因为误会,木匠和狗由亲密关系变为敌对关系,相互残杀。却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竟双双被管小六活埋。隔着三十年的距离,木匠和狗的故事愈发荒唐。字里行间充满荒诞色彩,人与他者之间几乎全然对立。首先,木匠被欺压百姓的收税小吏无故罚款,郁郁不乐;其次,木匠与邻居关系不睦,后者多疑、暴力;其三,木匠和狗因误会反目,狗伺机报复;最后,木匠被管小六置于死地,这也是小说最令人费解之处。在这个封闭的文本中,尽是咄咄怪事。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没有同情,没有理解,他人皆是地狱。《木匠与狗》是关于故事的故事,很难说,它是与听来的故事有关,还是与写作的时代语境有关。
  纳博科夫说,小说家不只是讲故事的人,还是教育家,让人得到道德教育。福克纳也认为,艺术的力量,终究是道德力量。回顾莫言的小说,历来不乏道德力量的支撑。但更多时候,作家将道德判断隐藏在文字中,不去做是非黑白的评断。他将人性的复杂面全部摆出来,让善恶美丑自行交战。譬如食色即是本性,自然也能考验人性。小说中,管大爷与钻圈爷爷的分歧正源于此。前者认为:“把一个人饿上三天,然后摆在他面前两个饽饽一碗肉,让他学一声狗叫就让他吃,不学就不给吃,我看没有一个人能顶得住。”这样的事件在《丰乳肥臀》中确曾残酷上演过,并吞噬了母亲的第八个女儿。钻圈爷爷却反问:“人的志气呢?人毕竟不是狗。”进而以老舅爷的故事,反证人应该用志气抵抗欲望。诚以为,《木匠和狗》的思想内核主要体现在二人的道德交锋中。小说并不回避人性的残暴与堕落,但更多的还是彰显人之为人的尊严和志气。这部短篇能够传递出的最大教益,正在于此。
  三
  优秀作家的第三重身份是魔法师。莫言自成名,就与魔幻有着不解之缘。他融通中西,将西方叙事学技巧与中国小说传统巧妙嫁接。从马尔克斯到蒲松龄,最终成就莫言式的魔幻现实主义。正如木心所言,艺术家是敏于受影响的,受了影响而卓然独立的,是天才。莫言正是这样的天才小说家,早在《超越故乡》一文中,他便看透小说的本质,并提出了超越性的追求。
  “剥掉成千上万小说家和小说批评家们给小说披上的神秘的外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小说,就变成了几个很简单的要素:语言、故事、结构……无论多么高明的作家,无论多么伟大的小说,也是由这些要素构成,调动着这些要素操作,所谓的作家的风格,也主要通过这三个要素——最主要的是通过语言和故事的要素表现出来。不但表现出作家的作品风格,而且表现出作家的个性特征。”在这样清醒的认知下,莫言一直努力求变求新。写作三十余年,莫言坦承,尽管自己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始终坚持个性化写作和作品的个性化。“我一直把‘变化’作为自己写作的追求,总是希望新作不重复旧作,即便做不到脱胎换骨,哪怕有一些变化,也是好的,否则我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在莫言看来,长篇小说结构与叙事方式至为重要,表达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都是他所追求的。因此,他的长篇小说充满了试验色彩,几乎一部一个样式。《天堂蒜薹之歌》三线并进,将批判寄寓在民间艺人、小说家与官方陈述的差距中;《酒国》中故事与各类戏仿文本两线突入,竟能荒诞地交汇一处;《檀香刑》以凤头猪肚豹尾成就一台大戏,声音比故事更加精彩;《四十一炮》强调复归说书人传统,叙述就是一切;《生死疲劳》六道轮回,从不同的动物视角观察不同年代;《蛙》书信、小说、话剧多种文体交杂,互文效果极佳……莫言如同一个酷爱炫技的魔术师一样,既能以高超的叙事技巧,立足中外文坛;又能以精致的结构,让小说超越故事。
  反观《木匠和狗》,小说的气象并未被格局所囿,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结构与叙述方式的别具匠心。在一个体量如此有限的短篇中,莫言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三重叙述,他对人性的洞见亦不可谓不深。《木匠和狗》的三重故事,第一重故事对应过去,存在于传说中;第三个故事对应未来,存在于文本中;第二个对应现实的故事,却被悬置了。悬置之后,作家将主动权交给小说中人,管大爷、钻圈爷爷,乃至钻圈纷纷登台表演。他们东拉西扯,一段故事引出另一段故事。一个人的故事引出另一个人的故事。李大个子和黑狗引出管小六和鸟,管小六捉鸟引出兔和鹰的故事,再引出老革命胡长清吃鸟的故事,钻圈爷爷又说起老舅爷和李举人打官司的故事……此前的短篇小说,《拇指铐》也好,《冰雪美人》也好,故事都是线性的,《木匠和狗》的故事却是嵌套式的。如同主人公饱含寓意的名字一般,莫言用“钻圈”的方式讲述,而讲述就是一切。看似毫无章法,实则结构严谨,叙述张弛自如。无怪乎莫言在获得诺奖之前,曾不无自信地宣称,中国当代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包括他自己的在内,业已达到或超过世界文学水准。
  莫言是与当代文学共同成长起来的,学者张清华认为,能够见证中国当代小说变革的作家当然不止一位,但莫言的参与和介入之深,实属罕见。他几乎完整地参与了当代小说变革与行进的轨迹。在此过程中,莫言以坚实的文学实绩向我们彰显,“艺术的魅力可以存在于故事的骨骼里、思想的精髓里。因此一个大作家的三相——魔法、故事、教育意义往往会合而为一而大放异彩。”《木匠和狗》这样的短篇,亦能证明,莫言就是能够融通这三重身份的优秀作家。
  参考文献:
  [1] 上官云.评论家:无限夸大莫言意义是对作家本体的伤害.中国新闻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24/6715590.shtml.
  [2]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文学讲稿[M].上海:三联书店,2005:5.
  [3] 莫言,杨扬:以低调写作贴近生活[N].文学报,2003-7-3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尘埃落定》与《额尔古纳河右岸》在创作身份、视点人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希冀在体味二者独特的艺术表现之同时,钩沉出文本背后所沉潜的关于边地族群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尘埃落定》 《额尔古纳河右岸》 创作身份 视点人物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上乘之作。两部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又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如边缘文化族群的叙述对象、第
期刊
摘 要: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是世界著名的具象主义大师,他的艺术作品风格在当今世界画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风格宁静隽永、厚重朴实。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的油画创作风格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具象表现主义时期、魔幻现实主义时期与具象写实主义时期。本文将主要就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具象写实主义时期的油画作品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 油画 具象写实主义  安东尼奥·洛佩斯·加
期刊
摘 要:林语堂编写的《开明英文读本》在民国时期盛行一时,精选的教学内容与丰子恺的经典配图,使得该套教材成为我国英语教材的经典版本,真实体现了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法,获得一致好评。近年来海豚出版社又将其推出,掀起民国教材研究热潮,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法再次得到关注和热评。在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阶段,比较是开阔视野和推陈出新的有效方式,而结合新旧教材蕴含的教学法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认识到英语教材的人
期刊
摘 要:在罗宾逊的第一部小说《持家》的结尾,茹丝和姨妈希薇一把火烧掉了对女性来说象征着双重辖制的房子,毅然踏上了流浪之路;二十多年后,罗宾逊的笔下的又一个新的女性角色格罗瑞却选择留守基列。女性从“离家”到“归家”,这一转变反映出女权主义运动新的发展趋势。格罗瑞的留守与露西儿的留守有着本质的区别,罗宾逊将格罗瑞提到了“救赎者”的高度,这也是作家对新时期女性出路的一种再思考。  关键词:玛里琳·鲁宾逊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蜀绣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技艺的角度出发,研究蜀绣的传承与创新。蜀绣针法的变化和丰富,是蜀绣成为国内四大名绣的原因之一。这里对蜀绣针法作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与发展这一传统技艺的思考,目的在于展现一代代的手工艺人为传统技艺的延续所做不懈努力,也反映出蜀绣在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蜀绣 技艺 传承 创新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
期刊
摘 要:《逃离》为我们展现出了女性逃离的多个声部,主旋律与变奏共同弹奏出深邃而动人的和鸣。在充满彻骨之痛的逃离过程中,女性不仅耗尽了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而且也真切地体验到了女性的宿命与绝望。  关键词:逃离 迷惘 宿命  “逃离”,对于很多女性作家而言,绝对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字眼,相反是一个充满着女性奇情、狂想、放纵、叛逆、绝望甚至是毁灭的一个巨大的深渊。无数女作家在谛听这一命运深渊的神秘声响的同时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酷儿理论为基础,以米歇尔·福柯的权力即话语观点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为主要依据,探索英国剧作家卡莱尔·丘吉尔的《九重天》中人物性别认知的发展过程。在“异性恋/非异性恋”光谱带上,作品人物经历了从异性恋端走向非异性恋端的过渡地带,再向同性恋端移动的过程。这种变化不只是针对某一个非异性恋,而是适用于所有酷儿。  关键词:酷儿理论 异性恋/非异性恋光谱带 权力与话语 性别操演  卡
期刊
摘 要:异质同构原理认为,客观外界物体的构造形式与我们心理情绪的构造形式有着某种相通之处。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提前两个世纪把异质同构原理用于艺术创作中,通过环境艺术不仅展示了人物性格、地位、爱好、命运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使人物更加具体化、立体化、特性化,其笔下环境艺术与人物形象高度契合,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已达化境。  关键词:异质同构 《红楼梦》 环境艺术 人物形象  始创于19世纪末奥地利、德国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迟子建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出发,深入挖掘作家对建构两性和谐所做出的努力及独特表现。迟子建以温和的情怀对诸多女作家笔下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进行了消解。同时,回归式结构与纯粹澄明的性爱书写进一步展现了两性的和睦共生。  关键词:迟子建 两性关系 和谐  自古以来,在父权、男权文化的遮蔽下,两性关系长久处在对立、冲突的阴影中。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男女在现实中的不平等:“女人不是天生的,
期刊
摘 要: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在其一系列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界无限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期盼。《海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理论的要旨,通过对两位男性主人公的分析,可以体悟出杰克·伦敦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的讴歌。作为具有生态意识的作家,杰克·伦敦期冀人类回归自然,对自然表达无私的爱,并怀着敬畏之心,节制私欲,顺应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