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国际标准竞争 建设贸易投资强国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肖璞、侯俊军在201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报》发文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投资大国,开始由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要避免“大而不强”的尴尬,建设贸易投资强国,除了采取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等根本性举措外,还有一重要途径就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获得标准竞争优势。标准竞争已成为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标准具有典型的网络外部性,其整体效用和价值会随着标准用户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同时,标准还具有技术锁定效应,一旦某项技术被确定为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在其有效生命周期内将被锁定在这项技术上,即使它并非相关领域的最优技术。而且,随着标准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从被锁定的技术转换到其他技术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我国具有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有利条件。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前提之一是具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是其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最大劣势。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另一个前提是用户基础。在技术水平等于或低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基于用户基础而获得更大的网络外部性是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巨大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对外贸易投资的发展而得到强化。
物价之惑 宏调之变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经济学博士、经济观察员胡敏在2011年9月14日的人民网发文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物价形势和通胀态势不容乐观。此次物价上涨,原因极其复杂,为国内因素和国际背景双重叠加,多因交织:其既有国际输入性通胀的牵引,又有国内结构性矛盾的累积;既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投资的集中拉动并伴随之的流动性泛滥,又有美欧债务危机引发的资产泡沫恐慌;还有国际经济治理的结构性失衡与生产者、消费者心理预期失衡的深层次影响,物价上涨最终形成了“棘轮效应”。尽管决策层综合使用一揽子宏观政策工具,似乎也难以隔断价格上行的各种因素相互传导和相互推动,宏观调控的难度非比寻常。
继续收紧流动性是控制物价涨幅的源头。政策的落脚点是加大力度,平抑大中城市房价的上涨,隔断流动性过剩引发资产泡沫、最终推升各类生产要素价格叠升的路径。同时,信贷政策又必须有扶有压,以保障房建设和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减缓上一轮去库存化后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长下滑。同时要加快中小企业信贷改革。继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切实降低过高的流通交易成本,通过打击行业垄断,规范市场秩序,来平抑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既遏制住输入型通胀,也进一步扩大主权货币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网络团购亟须净化市场环境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红灿近日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指出当今网络团购市场出现的主要问题亟须解决。目前,消费者反映的网络团购的问题主要包括:货不对板、退换货难;服务注水、价外有价;高标低折、吸引眼球;线上诱人、线下限制;服务超售、兑现困难。当前,由于我国的消费环境还处于不断改善中,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加之网络团购涉及环节较多,暴露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与目前团购行业诚信意识的欠佳有关,还与监管和法规滞后有关。
网络团购环境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据团购服务的特点,要从规范交易主体、保障知情权利、严把支付环节、完善售后服务、畅通维权渠道等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2010年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实施《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今年4月21日,国家九部门联合下發《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购物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的通知》等。这些措施加大了对网络购物市场的管理力度,对于建设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参与网络团购的广大消费者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第一,了解信息,理性消费;第二,选好网站,安全付款;第三,交易证据,妥善保存;第四,权益受损,积极维权。
坚持“升华版”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2011年9月8日的《中国经济时报》发文称必须坚持“升华版”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不动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从根本上决定财政分配、社会生活、民生水平。当然不能就此落入“唯生产力论”和“完全的经济决定论”的极端。现在出现一种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张,论据和表述不一,直接背景主要是中国前些年“黄金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凸显,建设蒸蒸日上,但建设质量(增长质量)却滞后,社会福利增进赶不上人们心理预期的提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激发了大幅改善民生的普遍热望和不满情绪。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放弃、不应淡化、不可动摇,但必须“升华”或“升级”。有人提出,应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这在逻辑上是似是而非,是紊乱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表述的同一件事情(过程)的内在要求,不可将两者对立起来,也不应简单化地提出只取其中之一的命题。关于反对 “GDP主义”、“GDP挂帅”,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能以GDP等同于经济建设进而否定后者的中心地位。理论上说,“GDP”并不等于经济建设,所以,改变“GDP挂帅”和“以GDP为中心”,并不等于要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质量、安全,防范事故,决不应因噎废食,忽视发展这个硬道理。
中国企业提高外贸竞争力的四条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2011年8月31日《经济参考》报发文提出中国企业提高外贸竞争力的四条建议。中国的外贸有一些新的趋势,宏观角度上看有五个特点。其一,进口的增长大于出口的增长,贸易顺差减少;其二,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其三,对新兴市场的外贸增长速度比对传统市场快,但是因为基数小,在总体上占的比重也小;其四,传统出口产品的增长快于机电产品的增长,说明出口产品的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其五,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近两年增长比较快。
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外贸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要想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让中国品牌走向全世界。现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仍然以低端产品为主,品牌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第二,进出口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对国际贸易知识,特别是有关国家的法律、贸易规则的学习和了解。第三,注意金融汇率带来的挑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从最初的8.7元上升到了6.4元,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出口企业要利用金融手段处理这些问题。第四,企业应注意优化整个供应链。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企业要与上下家结成更紧密的联盟,这样走出去竞争才有获胜的希望。
必须彻底转变宏观调控模式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2011年8月30日的《中国经济时报》发文总结了宏观调控的新思路:以人为本,宏观调控目标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宏观经济管理从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以供给为主、需求为次的管理,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协调,正确组合货币、财政和其他经济政策;宏观调控与促进发展模式相结合;宏观调控与促进相关改革相结合;扩大国内消费,摆脱出口依赖,消化和平衡全球经济萧条可能带来的影响。我认为,这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科学宏观调控观和科学调控模式。一是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二是实施促进供给和增加就业的财政政策;三是货币政策调控一定要与银行体制改革互动,打破银行业高度垄断局面,大力发展社区小银行,从体制上形成能将货币流动到小企业的正常渠道,使能增加供给、就业、收入、消费的小企业获得正常规模和正常利率的信贷资金支持;四是宏观调控与增加土地供应与改革土地制度结合起来;五是宏观调控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特别是在需求过热、物价上涨特别严重的时期,每年压缩行政公务支出比例2到3个百分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压缩“三公消费”规模和比重,以抑制行政公务消费需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肖璞、侯俊军在201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报》发文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投资大国,开始由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要避免“大而不强”的尴尬,建设贸易投资强国,除了采取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等根本性举措外,还有一重要途径就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获得标准竞争优势。标准竞争已成为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标准具有典型的网络外部性,其整体效用和价值会随着标准用户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同时,标准还具有技术锁定效应,一旦某项技术被确定为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在其有效生命周期内将被锁定在这项技术上,即使它并非相关领域的最优技术。而且,随着标准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从被锁定的技术转换到其他技术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我国具有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有利条件。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前提之一是具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是其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最大劣势。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另一个前提是用户基础。在技术水平等于或低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基于用户基础而获得更大的网络外部性是获得标准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巨大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对外贸易投资的发展而得到强化。
物价之惑 宏调之变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经济学博士、经济观察员胡敏在2011年9月14日的人民网发文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物价形势和通胀态势不容乐观。此次物价上涨,原因极其复杂,为国内因素和国际背景双重叠加,多因交织:其既有国际输入性通胀的牵引,又有国内结构性矛盾的累积;既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投资的集中拉动并伴随之的流动性泛滥,又有美欧债务危机引发的资产泡沫恐慌;还有国际经济治理的结构性失衡与生产者、消费者心理预期失衡的深层次影响,物价上涨最终形成了“棘轮效应”。尽管决策层综合使用一揽子宏观政策工具,似乎也难以隔断价格上行的各种因素相互传导和相互推动,宏观调控的难度非比寻常。
继续收紧流动性是控制物价涨幅的源头。政策的落脚点是加大力度,平抑大中城市房价的上涨,隔断流动性过剩引发资产泡沫、最终推升各类生产要素价格叠升的路径。同时,信贷政策又必须有扶有压,以保障房建设和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减缓上一轮去库存化后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长下滑。同时要加快中小企业信贷改革。继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切实降低过高的流通交易成本,通过打击行业垄断,规范市场秩序,来平抑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既遏制住输入型通胀,也进一步扩大主权货币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网络团购亟须净化市场环境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红灿近日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指出当今网络团购市场出现的主要问题亟须解决。目前,消费者反映的网络团购的问题主要包括:货不对板、退换货难;服务注水、价外有价;高标低折、吸引眼球;线上诱人、线下限制;服务超售、兑现困难。当前,由于我国的消费环境还处于不断改善中,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加之网络团购涉及环节较多,暴露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与目前团购行业诚信意识的欠佳有关,还与监管和法规滞后有关。
网络团购环境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据团购服务的特点,要从规范交易主体、保障知情权利、严把支付环节、完善售后服务、畅通维权渠道等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2010年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实施《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今年4月21日,国家九部门联合下發《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购物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的通知》等。这些措施加大了对网络购物市场的管理力度,对于建设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参与网络团购的广大消费者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第一,了解信息,理性消费;第二,选好网站,安全付款;第三,交易证据,妥善保存;第四,权益受损,积极维权。
坚持“升华版”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2011年9月8日的《中国经济时报》发文称必须坚持“升华版”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不动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从根本上决定财政分配、社会生活、民生水平。当然不能就此落入“唯生产力论”和“完全的经济决定论”的极端。现在出现一种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张,论据和表述不一,直接背景主要是中国前些年“黄金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凸显,建设蒸蒸日上,但建设质量(增长质量)却滞后,社会福利增进赶不上人们心理预期的提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激发了大幅改善民生的普遍热望和不满情绪。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放弃、不应淡化、不可动摇,但必须“升华”或“升级”。有人提出,应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这在逻辑上是似是而非,是紊乱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表述的同一件事情(过程)的内在要求,不可将两者对立起来,也不应简单化地提出只取其中之一的命题。关于反对 “GDP主义”、“GDP挂帅”,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能以GDP等同于经济建设进而否定后者的中心地位。理论上说,“GDP”并不等于经济建设,所以,改变“GDP挂帅”和“以GDP为中心”,并不等于要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质量、安全,防范事故,决不应因噎废食,忽视发展这个硬道理。
中国企业提高外贸竞争力的四条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2011年8月31日《经济参考》报发文提出中国企业提高外贸竞争力的四条建议。中国的外贸有一些新的趋势,宏观角度上看有五个特点。其一,进口的增长大于出口的增长,贸易顺差减少;其二,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其三,对新兴市场的外贸增长速度比对传统市场快,但是因为基数小,在总体上占的比重也小;其四,传统出口产品的增长快于机电产品的增长,说明出口产品的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其五,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近两年增长比较快。
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外贸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要想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让中国品牌走向全世界。现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仍然以低端产品为主,品牌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第二,进出口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对国际贸易知识,特别是有关国家的法律、贸易规则的学习和了解。第三,注意金融汇率带来的挑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从最初的8.7元上升到了6.4元,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出口企业要利用金融手段处理这些问题。第四,企业应注意优化整个供应链。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企业要与上下家结成更紧密的联盟,这样走出去竞争才有获胜的希望。
必须彻底转变宏观调控模式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2011年8月30日的《中国经济时报》发文总结了宏观调控的新思路:以人为本,宏观调控目标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宏观经济管理从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以供给为主、需求为次的管理,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协调,正确组合货币、财政和其他经济政策;宏观调控与促进发展模式相结合;宏观调控与促进相关改革相结合;扩大国内消费,摆脱出口依赖,消化和平衡全球经济萧条可能带来的影响。我认为,这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科学宏观调控观和科学调控模式。一是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二是实施促进供给和增加就业的财政政策;三是货币政策调控一定要与银行体制改革互动,打破银行业高度垄断局面,大力发展社区小银行,从体制上形成能将货币流动到小企业的正常渠道,使能增加供给、就业、收入、消费的小企业获得正常规模和正常利率的信贷资金支持;四是宏观调控与增加土地供应与改革土地制度结合起来;五是宏观调控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特别是在需求过热、物价上涨特别严重的时期,每年压缩行政公务支出比例2到3个百分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压缩“三公消费”规模和比重,以抑制行政公务消费需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