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介绍的一种文体,在学习中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但它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去探讨,就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说明文 学习兴趣 自主研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爱学记叙文,而厌学说明文。因为说明文的表达方式是以说明为主,是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授人以知识。与其他文体相比,确实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生活和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学生的重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导语激趣,让学生迫切走进课文
  课堂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如果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较好。所以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导入,并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积极、愉快的心情走进文本。例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把一串鲜艳肥美的荔枝展示给学生,并问他们这是什么、吃过没有、味道怎样?学生踊跃回答,我接着说:谁能看着图片介绍一下它的形状和产地?这个问题有了难度,几位学生尝试之后,自我感觉不理想。我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章是怎样说明的。这时学生都带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地读起课文。
  二、在“观察”中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有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类。如果学事物说明文时能让学生亲自耳闻目睹,进行实地考察,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我在阴云多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按照课文的介绍观察辨别天空的云。他们对课文介绍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有初步的认识,再讲解时就有兴趣,即使以后离开课文也能“看云识天气”。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条件就可以带着学生实地参观、游览,也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录像、实验等让学生观看,对照学习。总之,在“观察”中学习说明文,学生兴趣就会异常浓厚,会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三、在“自主研讨”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几篇课文为例,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研讨”掌握说明文的基本模式:弄清说明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性语言的风格和准确性。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一方法,然后在课堂上放手“发动群众”,让学生带着方法自学、互学,提高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在“绘图”中领悟说明文的顺序
  这种活动性教学法既适用于事物说明文,又适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如《核舟记》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同时,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核舟的形状及构成(包括篷、窗、栏杆、对联位置),以及人物布局及其神态、姿势、饰物等。这样既可提高兴趣,激发情感,帮助理解课文及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又可领悟古代艺术家雕刻艺术之精湛。书理说明文,如《苏州园林》,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介绍画一幅园林图,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在“绘图”活动中学习说明文,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了说明顺序的重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绘画与审美能力。
  五、在“实验”中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事理说明文时,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有些知识不能一下子理解,而又想弄明白,因此可以通过做实验让学生领会。如对《食物从何处来》中光合作用的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物质基础——花青素在不同酸碱中反应而呈现不同色彩的理解,《死海不死》中关于浮力的原因——咸度高的理解,都可以通过做实验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做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求知的欲望。
  六、在“比较”中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比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说明文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说明顺序的比较。如《大自然的语言》中对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为序;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以空间顺序为序,特别是在介绍十幅浮雕时又采用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2)说明语言的比较。如《看云识天气》中语言是生动形象的;而《中国石拱桥》中既有生动说明又有平实说明。(3)同一题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效果。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优秀说明文,此文除了说明有关荔枝的科普知识外,还多处引用古诗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情趣。我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荔枝的各种形态特征,尤其是功用,要求学生细加体会,如描写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用了四个比喻,写出了荔枝外壳色彩的红艳,内膜质地的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汁的甘甜。这种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细致入微,从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读者对说明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研究对比议论性引用功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楚同一题材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课文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诗句,是着眼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但这不是该诗的原旨,作者是想借进奉荔枝一事,讥讽唐玄宗荒淫祸国。这样对比学习不但让学生理解作者引用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创作意图。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透彻地领会课文,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学习说明文除了上述这六种方式外,我们在工作中还会发现很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只要行之有效,在教学中都可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世堪.中學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方范智,赵志伟.走进新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言教学在宏观上即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中也包括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新理念、新策略,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读”。  关键词: 语言教学 语感意识 阅读体验  语文教学的主题随着新教学理念的日益明确发生了重大变化,可用“不断变化”几个字来概括。太多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说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应的护理管理,降低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再次感染的可能率.方法 回顾我院自2019年1月起的55名血液透析患者其中7名乙肝患者共血液透析42
目的 探讨QCC管理工具联合SBAR沟通模式降低床边交接班缺陷率的效果.方法 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交接班,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采用SBAR模式交接班,对两组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课程教育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教”与“学”的双向传递过程中,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教学质量的好差。同时,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更是一个极具审美色彩的生成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则定能增
分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个性特点发挥出来,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文章在教学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构建更加适应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际。如何使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呢?如何有心智、有灵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内容,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淡妆浓抹总相宜——演练文本,构建“对话”平台  儿童学习语言是以内隐认知为主的,在实践中习得是学习语言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分析腹腔镜开窗取胚术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与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后再次妊娠的临床比较.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未破裂异位妊娠且有生育要求的
摘 要: 文章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素质教育教学的脉搏,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全面发展出发,创新教学理念,创优教学方法,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创作能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新型人才。教师要创设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學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使“教”与“学”相互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前进的基本前提。具体到小学语文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小学生阅读中存在包括阅读的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教授方式、课堂气氛等在内的诸多方面的问题。运用新的思路解决这些问题,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更是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