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多样化

来源 :现代教师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课程标准 ; 低年级 ; 识字 ; 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在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而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才进入识字阶段,我们在实施本课题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识字,所以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识字途径,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课前我们认真地进行备课,仔细研究每一节课学生要认识的生字的特点,探究适合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如:《口耳目》一课中安排了一组象形字,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的识字课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汉字的演变规律,形象而逼真的图→简洁而形似的象形字→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而鲜明的呈现方式,是学生豁然开朗,并且很快记住了本课生字,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这种利用事物的形来记住,相对应的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这之后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形象的记住了诸如“伞”“鼠”“足”“身”等字。
  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针对汉字中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多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或者说我们和学生共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即加减识字法、换一换、猜谜语、拆一拆等等。每次在课堂上当我提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时,他们就会兴奋不已,各抒己见。如:提手旁加“立”就是“拉”用手拉;“松”减去木字旁就是“公”;“服”的月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报”;谜语:人在云上走,谜底是“会”字;“最”能拆成“曰”“耳”“又”。
  2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积累生字
  所谓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就是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圈画,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识记不认识的字。
  在学完汉语拼音后鼓励学生尝试读一些有趣的拼音读物,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读课外书籍时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圈画、积累书籍中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或好词好句。
  3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泉活水。
  3.1利用“用具”识字。
  “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生活用品识字。如:在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在自己的玩具上,在家具上,在电器上,在生活用品上都相应贴上名称标签,每当学生用到或是看到它们时就顺便读一读,认一认,然后再把这些标签带到学校与小伙伴交流。
  3.2利用“名片”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两周左右,都能互相叫出对方的姓名,但却无法准确辨认写在作业本上的名字,主要是由于他们不认识姓名中的生字。于是,班内开展了“互送自制名片”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精美的名片,上面写上姓名、地址,然后送给其他的小伙伴,同时细心积攒别人的名片,并会认上面的姓名。结果,孩子们很喜欢这项活动,从中认识了许多姓氏。
  3.3利用“食品包装”识字。
  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这一心理特点,商家在食品包装上大做文章,充分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香甜可口的食品学生爱吃,五彩缤纷的包装学生爱看,为何不很好的利用它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呢?可以引导学生收集食品包装并把上面写有生字的商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并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积累和认识的饿各种形形色色的商标,以此来扩展识字的途径。
  3.4利用“电视、广告、门牌和报纸”识字。
  平时多鼓励学生把在电视、广告、门牌中认识的字写下来,以便学生反复识记和积累,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许多生字,而且丝毫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可见,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也可以认识更丰富的生字,而且由于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学生认起字来既容易又充满乐趣。
  正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书籍中、生活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生字,使他们逐渐的不甘心于只对单个生字的积累,在实验的后期可以试着鼓励学生去收集好词好句,并初步的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如看图写话、自编故事、周记等,学生能够较正确的使用自己认识的生字,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同时与工具书的查找相配合来表达心中想说的话,完全改变了以往一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口语连篇,大部分不会写的字以拼音代替,而是几乎完全脱离拼音的帮助,并能运用少量的书面语言,我想这就是学生大量识字的结果。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应以身作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形象;把品德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寓品德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营造氛围,环境育人,潜移默化。  【关键词】品德教育 课堂教育 渗透 环境育人  德谟克里特曾这样说过:“本性和教育有某些方面相似,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但这样做就创造了一种第二本色。”巴贝夫也曾说:“教育使我们能够认识必须知道的东西,它教导我们珍贵品德。”不论是德谟克里特还是巴贝夫的话都是
期刊
【摘要】教师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通过实际操作,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趣味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贴近自然生活,培养动手能力;参与各种实践劳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教给幼儿知识,不如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全
期刊
教学是认知和感悟相统一的过程,情感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改革树立了一个理念:“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因此,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综合运算能力,而且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1满腔热情,以情育情  
期刊
随手翻开学生们所订阅的作文报刊杂志,浏览一些所谓的优秀习作,心里不免有些郁闷:一副少年老成的脸,一种四平八稳的文风,充溢着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的构思,还是儿童习作吗?儿童习作所反映的是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体现儿童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是儿童独创的语言符号。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涉及的天真烂漫,独特和创意,就像孩童的图画和字迹一样。新课标倡导我们:“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恰当的运用便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乐趣多多,成就多多。  小学生是否对英语产生兴趣,英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注重语言点的讲解并不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最好的方法。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运
期刊
注意力的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平时常被我们说到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不能叫做“注意力”,只能算做是“注意”。注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地对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种活动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
期刊
教师设计每个游戏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巧妙运用游戏,把游戏与语言操练,重难点的突破,复习巩固有机地结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统一。  1运用游戏引出新知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激趣性游戏来引出新授的知识,这类游戏一般是为引出新知而设,通过游戏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教授新水果单词时,可以准备一些水果放入一只书
期刊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伴随着北伐战争胜利的步伐,蒋介石和汪精卫却叛变了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四处捕杀共产党员。中国革命到了最危急关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长征途中,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也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
期刊
“读”是阅读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种语言学习形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读占鳌头”作用,做到读领风骚。我个人认为要从下面几方面去读:  1读出“味”  对于课文,我们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读出文中的美点妙
期刊
【摘要】如何改善科学课的教学现状,上好科学课,使学生爱上科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只有以爱感化学生,宽容和赏识学生,做微笑的天使,多一点创新氛围,让课堂生动起来,让他们体会合作的快乐,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孩子都喜欢上科学,并像科学家一样地去观察、研究、思考我们这个世界,这就是科学老师的职责。  【关键词】科学 合作 快乐课堂  从事科学教学工作十几年了,通过教学,我才真正认识了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