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默读 精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今,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思想、理念及实施方案上看,阅读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更加明显。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读,这无可非议,但读的形式颇多,该如何去选择和试行?笔者认为:朗读、默读、精读是新课程改革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之关键。
  【关键词】读 提高 效益
  语文是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学科的地位尤为重要。多年来语文教学费力多、耗能大,而效益低,语文很难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效果总不尽人意。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课该如何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语文教学中“读”之重要,语文教育界先贤、专家也曾强调了语文教学中“读”的作用与价值,语文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读,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熏陶,在读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了中小学各年级的阅读目标,强调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那么具体究竟该怎么读?
  笔者有过多年深入一线调研和实践的经历,特别是近年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有较多探索,认为关键是抓好朗读、默读、精读。
  
  一、朗读、默读、精读的含义及功能
  
  朗读,即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内容读出来,往往以声音为载体,学生对文章内容等方面不一定完全理解,仅是一种自然的表达,学生一般从语音、语调和情感方面着力投入,从而达到逐步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默读,即是不出声地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常用的一种方法,默读特别注重用心去读,往往能给学生自慰的一种心理满足,能使学生心领神会,达到独立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精读,顾名思义即是读得“精”,是把握要领地读,重在“精”字上,是反复、细致、仔细、高度概括地阅读,往往是阅读者对文章内容理解的真切表达,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达到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强调了阅读的要求和作用,要求学生能运用普通话朗读、默读,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作为“阅读”的总要求,不难看出,语文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方法之重要性,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使用好普通话,把握好语音、语调、语速,才能有效表达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阅读”这一主要教学方式,符合语文学科的特性,通过阅读活动,进而细化,采取朗读、默读、精读的阅读教学手段,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也能通过朗读、默读、精读几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使之主动探究学法、提高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正是朗读、默读、精读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用之所在。
  
  二、朗读、默读、精读的区别及作用
  
  1、读的形式不同
  朗读可采取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默读可采取自由读、随意读、轻声读等形式;精读可采取引读、对比读、表演读等,也可根据课文内容采取配乐读等形式,这样采取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会“读兴”大增,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理解内容、感受情趣、学好语言、喜爱语文。
  
  2、读的方式不同
  朗读有语气、语调、有声音,要求语气适中、语调准确,声音宏亮,要清晰响亮地读出每一个字、词、句,随内容读时而动,是用“声”去读;默读即是不出声而默默地读,是用“心”去读;精读则是反复仔细地、心领神会地读,要求“心”“声”并用,读时应准确、到位、投入。
  
  3、读的速度不同
  朗读要求逐字逐句地读,语速较平、缓和,且有一定的节奏,一般随内容而动;默读则无逐字逐句读的要求,语速一般不固定,可慢可快,可随学生“读兴”,并根据学生心态自然调节,既可逐字逐句地读,又可快速浏览地读,读错或是不熟悉的地方还可以返回再读;精读语速较自如、自然,节奏铿锵有力,“精”要求把握课文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速自然流畅,可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自如表达。
  
  4、读的技巧不同
  朗读一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读,具体在语音、语调、语气、语速的把握上较严格,学生识字应多,反应应快,读时高亢激昂;默读只要求专注认真,只要能浏览理解即可;精读则要求反应灵敏,读时抓住主要线索,理清主要事实,并掌握一定的推理、判断、归纳、概括、综合和总结能力,读时应掌握重音、轻声、停顿、快慢、节奏等,并能轻松自如。
  
  5、读的目的不同
  朗读一般为了传递信息,通过自己的读让他人感知其读的综合能力,从而为之作出恰当、合理、公正的评价,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学好语文的目的;默读主要在于获取信息,然后,再将自己获取的信息通过他人的提问反馈出来,最后作出诊断和评价;精读不仅是获取信息,而且也在传递信息,其获取与传递的信息都极有价值,一般不需要作出更多的评价,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最佳手段和方法,但它须经朗读、默读或学生认真预习才能实现。
  朗读、默读与精读合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阅读方式,是学好语文必须掌握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的目的就在于能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并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和去学语文。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技巧,掌握朗读、默读与精读的方法,并处理好几者间的关系,达到读的目的。
  
  6、读的效果不同
  朗读、默读、精读的作用都是为了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学好语文和会学语文,但效果不同,朗读能初步认识,默读能加深理解,精读能提高能力,几者获取信息均有层次,效果不同,但总体上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好语言文字,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和会学语文。
  
  三、朗读、默读、精读的操作及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教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就为朗读、默读、精读的操作及运用提供了依据。
  
  1、朗读、默读、精读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朗读既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又能排除学生认为语文难学的心理障碍,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学生大胆开口和大方自然的仪表和风度,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美。训练时首先应把握教材内的篇目及内容,同时也可根据学生情况,因方方面面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一些易阅读的文章供学生选择。教材中的内容应根据单元和课时目标安排预习,否则,上新课时就不宜要求学生立即朗读,因为,如果无预习环节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便不能正确地把握语音、语调,自然在学生不熟悉课文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读,难度就相对大,效果肯定不会理想,这样就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致使挫败学生的阅读兴趣,非但达不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反使课堂阅读教学受挫,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默读不同于朗读,也有别于精读。默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适时采用,默读有其特殊性,而在生活中却有其广泛性,默读的形式不受任何时空限制,无论在任何场所都可以采用,而且其作用不凡,是获得全面、渊博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默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和内在美。
  精读是朗读、默读的超脱,其要求较高,它往往要通过朗读、默读环节后才能实施。精读应把握要点性地、理解性地、欣赏性地读,并可一目十行快速地读,通过精读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在读中去体验语言的情趣美,从而升华自我的语文素养。
  
  2、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默读、精读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默读、精读,应有目的性,但仅知道朗读、默读、精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不能有效地实行就毫无实际意义。从朗读、默读、精读的训练方式看,比较容易组织和实施,朗读与精读的特点不仅是从听觉上听得到,而从视觉上也看得见,教师要不失时机,可以通过纠正发音、语调、语气、停顿等方面进行训练,采取单个读、领读、分组读、混合读、全班读等形式来进行,既可满足个人需求,又能顾及整体训练全面提高;而默读则是学生的内心活动,它需要过程才能实现,往往听不见,因而,只有提示学生,从读中理解,从理解中去读,主要靠学生自觉自发来达成;精读的训练相对难度较大,它可能只能满足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但这种训练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处理得好,学生均能全面达标。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中去识字、解词、析句和分段,进而把握主要事实,概括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通过阅读,学习正确的推理、判断等逻辑知识,从而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只有把握这一环节,才能确保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益的提高。
  
  3、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的基本方法和环节
  (1)朗读、默读、精读的材料来源。语文教材中的所有篇目都是专家、编辑选出来的佳作,其阅读性极强,阅读价值也高,只要恰当采用阅读方法,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诗歌、散文、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幽雅的用词,生动活泼的造句,回味幽长的音韵,错落有致的节奏,这些都是朗读、默读、精读的最佳材料,教师应留意发现其中的真谛,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欣赏、认识其语言的音乐美。而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等特具严密性、逻辑性和哲理性,其语言干净利落,用词准确、科学、生动,通过阅读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悟出哲理、树立理想、培养道德、学会做人。其次,阅读材料也可由教师精选或由学生自选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也是对教材的补充,何乐而不为呢。但,事实上教材就是丰富的阅读材料,一般都可以满足。
  (2)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按课程目标,设计出几个主要问题,并板书关键词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默读一段课文,然后由学生分桌或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再由学生朗读,必要时教师可给予提示,通过学生反馈,了解阅读效果,如果不尽人意,教师再采取恰当有效的补救措施。
  (3)教师可根据内容,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进行朗读、默读或精读一段课文,然后教师可选定几句判断正误的句子板书或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朗读内容进行判断,如果仍未达标,再由教师作出判断,并引导学生理解便能达标。
  (4)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展示目标,也可设计如表格或设定内容下发给学生,然后由学生默读课文,把相关的信息填入表格或口头反馈出来。学生默读时,教师可巡视检查并帮助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也可根据信息反馈,由教师诊断,也可让学生两人或多人组队活动,相互检查、讨论,教师适时提问诊断,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对段落、篇章结构有所了解,对把握主要事实和归纳文章大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即可不失时机地进行一系列问题,词汇、语法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5)教师也可根据课程目标及课文内容,按一定的阅读要求将其内容分块,然后让学生朗读、默读、精读,随之要求学生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再让学生朗读,之后要求学生复述所朗读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读能力。
  (6)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通过熟练掌握朗读、默读和精读,可要求学生找出支持主题句的事实或例子并读出来,进一步提升、训练,学生反馈后,教师应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增强学生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7)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章中那极具感染力的语气、语调、格调、节奏、句子、句式的音乐美、韵意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可以充分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意蕴,与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交融一体,且产生共鸣。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所要求和应达到的境界和效果,故,切实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在朗读、默读、精读上做文章,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8)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学习表达方式,了解语法结构,充分利用朗读、默读、精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优势加以训练,制定恰当的目标,合理编设训练步骤,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把握活动过程,适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有目的、有任务、有方法地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永不自满,从而提高其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朗读、默读、精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之关键。朗读、默读、精读尤如“春风化雨”、“甘美之泉”滋润着学生心田,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认真抓好阅读教学,充分利用课堂,认真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过程,抓好朗读、默读、精读,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试教通讯》总第65期:《朗读: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马媛媛。
  2、《中小学外语教研究通讯》2001第1期:《论语文学科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王蔷。
  3、《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第5期:《论语文学科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方洪江。
其他文献
三角形内切圆是初三几何《圆》中学过的一节知识,呈述了三角形与圆的一种位置关系。相当部分学生在遇到三角形内切圆有关计算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这里我将平时作业与练习中得出的一些结论整理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求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1、如果一个三角形周长为C,面积为S,则它的内切圆半径r=2S/C①  2、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它的内切圆半径r=1/2(a+b+
期刊
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一个学生的词汇量越大,其阅读速度和准确率就越高,他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随之就会越高。  毫无置疑,中学英语教师都非常重视词汇教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总会遇到一些生词。对于这些生词,有的老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机械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知识的传递性。  2、有的的
期刊
班主任是全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作为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深感教育管理系统工程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加以艰苦的实践与探索,经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后,班主任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
期刊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在整体改革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走上快乐(兴趣)教育道路的。快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它是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乐学情境,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生活,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乐于智力探索,在情趣中悟出深刻道理,并把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事实证明:青少年学生需要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强烈呼唤快乐教育。  【关键词】快乐
期刊
为了适应新教材“突出语言运用、全面发展个性能力”的特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词汇、语言、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课堂的组织方式,它直接影响语言交际活动的质量。因此应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用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来代替,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
期刊
文言文的学习,让许多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感到十分棘手,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上有必要做一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的困难,可以学生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转变积累在学生心中,学习文言文很困难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技能。学习文言文可按顺序进行五步阅读,即预读、抄读、解读、品读、诵读。 具体做法如下:    一、预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文学常识、时代背景  
期刊
解答数学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解题,接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在解题的过程忠,会遇到某些无从着手的数学问题,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都找不到解题的方向,失去了解题的思路;此时,我们不妨想一想数学中常用的构造方法。  “构造”就是实施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搭一座桥,借以沟通“条件与结论”。“构造”本身就是一种尝试与创新,它需要大量解题
期刊
误区之一: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时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为
期刊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先进通讯的运用,使口语在现代人的沟通、交流、信息传递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电话、谈判、管理、介绍产品、洽谈生意以及求职中的自我推销等各个环节都是“口才”的较量。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许多学生不善于说,在一般场合随便聊聊还可以,一到正式场合往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中属于智力之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对学习可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    一、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对学习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