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改进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0028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自己的体会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共勉。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创设情境,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教学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课前播放费翔演唱的歌曲《故乡的云》,让学生在旋律中感受浓浓的思乡之情;欣赏陈铎朗诵的《乡愁》,指出诗节奏、重音的划分,体会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进入诗歌的情境,也为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量都受到了激发。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传递渠道。
  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如教学鲁迅的《故乡》时,首先将该文的作者鲁迅的有关情况,包括生平、主要作品、在文学上的地位等,课文的写作背景及故乡的照片等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含,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对此部分的配乐朗读,同时在屏幕上一一展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村庄、故乡人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气息、故乡的萧条与作者所着力渲染的意境。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与密度增加,学生的学习情绪由此高涨。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化理解。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创设教学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传递渠道;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如:在讲解《爱莲说》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时空的荷花图片,并配以轻柔舒缓的乐曲,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神韵,同时回忆自己关于荷花的所见所闻所感,完成第一个层次的联想想象。教师接着展示荷花、菊花、牡丹花、玫瑰花等花卉,要求学生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花,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如此联想与想象,就打通了历史、眼前、生活和文本的界限,达到了第二个层次的联想和想象。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中,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仅限于教师的口头传授与提醒,而多媒体手段则可以将重点内容醒目的展现给学生,多媒体图像与声音资料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冲击必然会极大的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印象,如《乡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及作者感情的逐步升华,采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实物图片和声音资料,化抽象为具体,由思念健在的母亲写到缅怀九泉之下的亡灵,由一家人的离别之愁写到台湾与大陆分离的民众之愁,把个人的悲欢离合融进了民族之恋,提升了全诗的主旨。借助多媒体可以填补教师语言无法企及的空白,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目中活动起来了,也会起到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作用,缩小了“教”与“学”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配音朗读,或相关的片段对话,后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再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得到听、说、写的训练,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总之,我们应当积极大胆的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探索,努力找到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切实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创造性,从而提高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里头,首当其冲,是重头戏。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它不像阅读训练那样有课文、有教参,重难点一目了然。因此,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写作文。其实,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文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应当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的渗入到课堂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怎样才能让二者有机结
期刊
在21世纪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为语文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有了信息技术这双翅膀,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精炼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故事,远离生活实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而利
期刊
高效课堂追求在有限的课堂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充分做到开放而创新,我认为应当着重抓好思与辩两个方面,在思辩中生成高效课堂。在思辩中生成高效语文课堂,必须做到三步走。  一、质疑促思,做足思与辩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质疑是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表见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
期刊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当前中学生求知欲强、善于思索、不盲从别人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科特点,我在近几年的中学语文教改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用讨论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畅通少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思考表达较多的内容,只要不离开问题,发散量越大越好,这是发散性思维的指标。用讨论法可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
期刊
课堂导入就好比是打开课堂的一座大门,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这扇门的作用,就能吸引学生主动推开大门进入门内来探究里面的知识世界,甚至带活整个课堂世界。那么怎么来设计一个好的导入语呢?我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积累的经验和听课所得到的启发,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激情导入:闲花落地听无声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深深吸引,
期刊
一些乡村中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步入了几个误区。  一、乡村中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对青年教师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认识不清,对青年教师不敢大胆使用,更无心顾及管理和培养工作。   至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些学校更是无心顾及。有的领导认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到乡村中学任教,一般在任教三、五年后就想方设法调走,来自异地他乡的毕业生就更是如此。与其给青年教师创造优越的培训
期刊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就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希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
期刊
在记叙文写作中,在特殊的情景中,作者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升华主题,往往用拟声词把声音摹写出来,从而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下面就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谈一下拟声词的运用艺术。  一、映衬心理。单纯的拟声词,并不表达人物的内心语动,然而,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就能把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充分的映衬出来,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如:  ①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
期刊
旭日初升,杨柳依依,校园里又飘荡起朗朗的书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对校园生活的描写,可这早读课究竟效率又有多高呢?随着我们“六模块”建构式教学的深入推进,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充分的预习是搞好课堂“六模块”建构式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利用好宝贵的早读时间,做好巩固和预习工作,为课堂上有效的开展“六模块”建构式教学做准备。  在语文早读课上,主要表现为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早读主导地位的缺失和学生早读
期刊
世界上最温暖的是阳光,比阳光更温暖的应当是真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育如果离开了爱,那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得就非常有限。从事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以来,我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动作:把自己的手放在胸口,问问自己的爱在哪里,里面装了多少爱,你的爱可以分给谁?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爱很简洁,很肤浅,爱长辈,爱同学,爱老师,爱校园,爱班级就是有爱了。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