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政治史学习的心理调查与教学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政治史比重较大,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头戏。但政治史概念性强,内容枯燥,跳跃性大,一直是老师和学生的一块“心病”。 本文尝试运用学习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在政治史的学习心理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学生在政治史学习中存在的心理倾向,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史的积极性和提高政治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政治史教學;生心理;学习水平;对策研究
  G633.2
  政治史,概括来讲,即一切人类政治活动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客观过程的历史。学习政治史,对学生从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视角来形成正确的社会发展观,以及正确看待社会政治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现实中,政治史的教与学碰到了许多困难。政治史内容往往概念性较多,不同时期政治跳跃性大,时间跨度较大,这些使得高中的政治史教学极为困难。本文试图运用学习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在中国政治史的学习心理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为例,进而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一、高中学生政治史学习心理调查与分析
  (一)高中学生喜欢历史课内容的调查
  去年我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主题是“学生对各部分历史学习内容感兴趣程度依次是什么?” 调查题的具体内容是为:“你对以下各类历史有多大兴趣:A.社会生活习俗;B.名人;C.军事;D.文化;E.经济;F.政治;G.科学技术;H.民族关系;I.对外关系。”调查结果得知,学生对政治史感兴趣的程度低于所列各类,排在第八位。
  (二)高中学生对政治史不感兴趣的原因调查
  此后我又进行第二次调查,侧重了解了学生对中国政治史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原因。题目是这样的:“你对学习政治史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并请说明理由。”从学习心理学角度分析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第一种:学生对政治史 “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原因主要可归为两方面:一是間接兴趣。指学生的兴趣是由于事物表面现象和特点所吸引,如学生陈述的“老师讲得好,有趣”。二是直接兴趣。其表现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好奇心,想了解教材中的有关插图的历史背景,想知道当今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另一种则表现出对中国政治历史发展有浓厚的探究心理,希望了解中国的政治发展状况和政治发展规律。当然,持这种学习心理的是极少数学生。
  第二种:学生对政治史“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的原因分为以下两方面:
  一种是认知距离。这是指学生对所认知的对象缺乏亲近感,或因不熟悉而产生的距离感,如有些学生认为“政治史问题太枯燥”,“不太了解政治史方面的内容”等等。
  二是认知障碍。这里又包含两种状况:一种情况是学生对认知对象认识不够,这些学生认为“古代政治史问题不重要”,“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等;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对认知对象的学习产生困难而降低或失去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政治史内容复杂、琐碎,较难理解”,还有的学生认为“政治制度、专有名词太枯燥,记不住”。
  三是直接兴趣低。学生普遍认为“政治史内容没意思,没有吸引力”,“那些政治制度、政策和政治概念抽象、深奥”、“不喜欢政治史内容”等等。概括讲,学生中普遍存在对中国政治史不感兴趣的现象。
  (三)高中学生历史学习习惯的调查
  上表表明: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如视机械背诵为唯一的法宝,不愿意认真听讲,缺乏积极思维的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价值,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学生这种滞后的观念和学习方法根本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会严重影响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我们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和比较初、高中历史学习在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的政治史学习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兴趣不高,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二是认知障碍较多;三是缺少政治史意识和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 高中学生学习政治史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欠缺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二是视机械背诵为唯一的方法;三是缺乏理性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对策和办法
  针对以上对学生政治史的学习心理剖析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政治史的教学和思想观念进行一定的调整,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政治史的意识
  (1)政治现象之间的纵横联系意识。
  政治现象之间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横的联系,这是指同一时期中各种政治现象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纵的联系,指不同历史时期先后相承的政治现象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是一个总体,彼此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历史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模块共设有9个专题: 前五个学习专题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上与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和特征,这五个学习主专题不同的历史侧面,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后四个专题主要反映的是世界历史的内容,时间断限从古代希腊罗马直至20世纪末。
  (2)注重政治与经济、文化的横向联系意识。
  政治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史实和有关的材料。深入浅出地说明彼此之间的联系。
  例1:在讲专题二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时,借助《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图可以分析出当时中英两国的差距。
  通过比较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差异,学生得出中国是个落后的大国,英国是世界强国,学生就能很自然分析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中需要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这一根本原因推动。   (3)坚持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整体性原则
  政治史的内容,强调了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选题原则,即在坚持以人类政治活动发展主线及其时段性政治结构特征的前提下,注重学习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递进,注重中外历史专题间的相互关联和交叉。
  例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从“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到“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和“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
  这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整合教材内容,建构知识网络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政治史知识点按照专题史或者通史的形式进行排列和组合,形成系统的政治史知识体系。比如讲到近代中国历史时,可以这样整合知识点。
  例3:
  新教材对近代中国的上这些内容的介绍是分散在不同的节里面的。但是,采用了上述整合可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从多个视角将零散、琐碎的政治现象进行组合、排列,建构起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的知识框架,形成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全貌。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加强直观认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歷史已经成为过去而定格,多媒体可以展现许多影像资料、图片等,直接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理的震撼。
  例4:在讲到抗日战争历史《南京大屠杀》时,显示以下图片
  这些源自于真实历史事件的图片本身就是历史的载体,在无比真实的历史面前,任何语言都无法与之相比。所以当老师呈现这些照片时,不如保持沉默,留一段教学的空白点,以无声似有声,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感悟国家、民族的巨大不幸与耻辱,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层层剖析,深入理解
  在政治史的内容中,有些政治现象比较分散,政治概念、政治制度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挖掘政治现象之间的历史联系,深入理解政治概念,掌握政治史的规律。
  例5:通过历史图片内容的比较,找出变化的历史信息,从而认识整个历史演进过程。如下三图的比较:
  (1)三幅图分别体现了哪一个时期的何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2)与图一相比,图二制度有何显著特点?
  (3)图二、图三与图一相比,这些制度实行后,对政局发展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三个朝代地方制度反映的史实,扼要指出我国古代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
  (1)图一:西周分封制;图二:秦朝郡县制;图三:元朝行省制度。
  (2)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3)不同影响:西周后期出现分裂割据或对抗中央的局面;秦、元始终维持国家统一的局面。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疆域扩大;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進一步巩固与发展。
  通过这样层层设问,并借助有关的历史材料,就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或政治现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历史思维
  讲述政治史,还应适当地引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历史材料,以此再现政治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在体验中领悟政治现象,来加深对政治现象的认识,深入理解政治概念。
  例6:在讲必修一《卓尔不群的雅典》时,主要内容是三场政治改革,改革本身体系繁杂,内容抽象,在阐述完改革内容后,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仅停留在识记阶段,为加深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本人利用课件引用了一些模拟希腊民主政治生活的情境,并配上了有趣的flash动画。
  情景一:尤利斯是雅典郊区的一个普通农民,今年30岁(公元前399年),他是家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参加公民大会,他妻子说:“我也要去。”展示完这个场景后,我向学生提问: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召开一次,严重影响尤利斯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乐意去,这是为什么?
  情景二:尤利斯和妻子到了会场门口,执勤人员却阻止他的妻子进入会场。设问:为什么尤利斯的妻子不能进入?还有什么人如果想进去也会被阻止?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实质?
  情景三:目不识丁的尤利斯通过抽签,幸运的成为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每日轮值主席。设问:不识字的尤利斯为什么能担任公职?这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通过这些简单的场景,使学生融入历史情境,再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就以上问题开展讨论,最终解决,从而使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在这里本人已经突破了历史剧的浅薄单一,而是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的设计引用历史情境。
  历史情景剧角色扮演法的运用,使得课程的价值不再仅仅体现为给学生灌输相关的现成知识,而是通过创设模拟情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体验环境,通过模拟情景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理论。尤其是关于政治制度史的课程内容,往往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存在一定距离,给高中生的理解带来了较大困难。在此背景下,角色扮演的经验就成为“学习者”和“知识”实现有机沟通的桥梁。学生在课后回顾这些知识时,课堂上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自然而然地浮现于脑海之中,寓于场景中的知识也最容易被回忆,便于长时记忆。
  总之,在政治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减少空洞、抽象的概念分析,重在引导学生对人类政治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线索和重大典型事件的认识。这有助于高中学生学习角色的转轨和学习历史的积极心态的形成,有助于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镜流:《教育心理学新探》,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2]周谦:《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姚岚:《对学生政治史学习心理的研究》,《历史教学》2001.5
  [4]徐秀静:《中学历史中政治史教学的几种方法》,《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会展专业教育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十余年,每年为会展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各类会展公司中,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力量。同时,会展专业教育面对着一系列未解决的问题,比如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结构的完善,教学形式的创新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即就业能力。本文将从就业能力的心理结构角度出发,探讨會展专业教育在就业能力意识树立、课程体系建设和支持系统建构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摘要:心从外围,开始取得孩子的信任后,再谈学习问题。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有助于孩子自立意识的形成。从强项开始,有利于孩子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为孩子创造学习的软环境,学生的学习意识会明显地提高。  关键词:提高孩子学习;收获;好孩子  G451  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一开始会难点儿,一旦坚持了一个阶段,形成一种自然,那么一个普通的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孩子,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科,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就需要重点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恰当设计,促使其教学内容能够得到较好落实,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快乐教学法;应用措施  G623.2  对于学习而言,其自身应该一项快乐的事,但是在现阶段的
银杏(Ginkgo biloba)是裸子植物中古老的孑遗植物,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集食用、材用、药用、观赏于一体。虽然,银杏只有一属一种,但由于银杏的用途极广,在我国栽培历史十分
摘要: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在训练学生正确、得体、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  G623.2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改精神。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数学。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
期刊
摘要:课前预习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学生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性的活动,还能衡量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在课前不重视预习的策略,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提出了课前预习的策略,并分析了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作用;预习方法  G623.5  数学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也
百合栽培由来已久,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近年来,东方百合种球需求量激增,而国内尚未形成自己的东方百合种球生产、繁育及冷藏处理技术,不具备自己供给优质商品种球的技术条件。本研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围绕这个主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波的心理成份,没有丝毫的强制性,是学生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重视实验
期刊
摘要:小学生是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出发点,并要联系上生活来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真正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