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活化路径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旅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产生的一种新业态,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前进方向,它的目标和使命是以文化促进旅游业繁荣,以旅游彰显文化的内在精髓。南京城墙作为南京市重点文物遗迹留存,其文化底蕴和遗产价值丰厚。文章以文旅融合为视角,分析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及活化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促进“资源活化”的路径。
  关键词:南京城墙;文化遗产;资源活化路径
  1 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研究价值
  南京城墙是明代于公元1366年定都南京后在历代建造的城垣基础上,历时28年修筑而成。它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原真性最好的都城城墙,其中京城城墙长达35.267千米,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千米,是中国筑城史上的伟大杰作,是世界城垣文化的重要遗产,是古都城市记忆的典型标志。650多年后,受外界因素影响,现遗存城墙仅为25.091千米。南京城墙依山傍水,因势而建,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串联周边景区,形成独树一帜的“山水城林”风光带。1988年南京城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2006年、2012年两次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南京城墙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城砖、墙体、城门、瓮城、水关、藏兵洞等本体资源,以及护城河、桥梁等关联资源,同时蕴含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如独特的建造思想、珍贵的城砖铭文、厚重的历史事件、传说故事等,其显现出考古挖掘价值、历史人文价值、观赏品鉴价值都将无可比拟。
  2 南京城墙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2019年1月,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此后的南京市旅游发展主题为文旅深度融合。南京城墙作为文化遗产景区,不仅是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的文化场所,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行业标杆。自2014年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成立之后,实行对现存城墙的统一化管理,通过丰富旅游服务项目、提升旅游品质、完善旅游内容等举措,游客量从2014年100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242万人次(均含免费段落),南京城墙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南京城墙文旅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了配套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公共服务得到初步改善,带动周边景观环境的逐步优化。总体来看,城墙的资源活化正处于起步阶段,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资源活化形态有限,不具有代表性,文化与历史的彰显力度不足。②旅游产品业态不丰,缺乏高等级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③文创研发联动性不强,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品牌效应与市场地位尚未凸显,导致城墙文化资源在活化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自主品牌形象以及独立文化IP的缺失,很难将可利用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新时代的文旅品牌。
  3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对于南京城墙的首要意义
  3.1 以文促旅,塑造南京城墙旅游品牌
  南京城墙作为城市文化地标,无论是其长度、规模、原真性以及观赏性都极具代表性。现存的城墙本体基本上保留明代城墙墙体,城墙上的城砖记载着明代严苛的责任制文化,研究价值丰厚。深入挖掘城墙文化内涵,升级文化活化方式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注重品牌推广与宣传,使城墙文化与创新手段相结合,持续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水平,塑造“世界最大城垣,美丽古都根脉”旅游品牌形象。
  3.2 以旅彰文,激发南京城墙文化活力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更多的游客在旅游中希望寻求身心的放松和文化的熏陶,因此具有文化IP背景的文旅景区成为年轻人的首选。以景区旅游空间为载体,创新南京城墙文化符号的表达形式,打造虚拟动画、VR眼镜、文创商品等体验式、沉浸式的文旅场景,提升旅游体验感的同时,深层次地梳理、挖掘南京城墙历史传说、名人典故、人文古迹等特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遗产的衍生价值,为南京城墙申遗助力。
  4 南京城墙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路径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南京城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应充分发挥其遗产价值,转型成为“走进来”“带回家”的文旅场所,其文化资源活化路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4.1 建造智慧型文旅空间,满足个性化需求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拉手,加强与互联网的联通融合,逐步提升城墙景区以及博物馆票务系统的性能,加入智能门票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检票。启用网络购票分散化处理,疏导高峰客流。通过智慧型票务系统满足园区游客量实时掌控,严格控制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高承载量,实现“进园有序、管理清晰、有据可依、信息管理完善”的优质化旅游体验;通过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娱乐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搭建“飞跃南京城墙”“城墙的前世今生”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从“观看”转变为“参与”,以互动的形式加深游客对城墙的关注;打破传统博物馆及景区的展陈方式,结合“以人为本”的展陈初衷,以游客的感观体验及现实需求作为转型点,通过数字媒体、AR、VR等技术实现景区内全方位、多角度、声光电一体化的文化资源共享,打造线上线下互通的“云游览”模式,让游客待在家也能享受到南京城墙的文化盛宴,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城墙故事,景区沿线以及博物馆内配套智能化语音导览系统,都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设定个性化游览路线,在重点段落、重要节点依托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将城墙的历史文化呈现给游客,包括“里城门十三”故事、“城砖责任制”故事以及四重城垣所发生的故事,让游客“知城墙、懂金陵”。随着智能化手段的不断普及,在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城墙的文化资源利用率也在持續上升。
  4.2 依托城墙文创,将城墙“带回家”
  深入发掘南京城墙馆藏文化资源,提炼南京城墙设计元素,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将南京城墙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时尚创新相结合,以产品设计的创意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将南京城墙文创塑造成有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南京城墙,将博物馆“带回家”。①依托馆藏资源,结合城墙自身实际,采取独立开发、合作、授权、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多种模式进行产品研发。同时开展众创、众筹等文创征集活动,利用限量复制、版权成交加大文创开发力度,打造城墙“明星”产品,塑造南京城墙文化IP。②建立系统的商标保护体系,积极打造南京城墙文创自主品牌并进行商标注册,对自主文创产品进行系统化版权注册。③以特色文创活动为载体,开发配套文创产品,融入文化、旅游、体育、研学等多样元素,借助城墙旅游资源,带动城墙文化的跨界融合。④在景区重要节点及博物馆内设立城墙文创展示中心,南京城墙可在内部空间搭建文创展示柜台,同时与周边的重点旅游景区协调联动,形成“城墙礼物”系列文创展销,并建立城墙“微店”,开启线上文创产品销售。⑤发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牵头城市的示范作用,建立明清城墙文创联盟,开发城墙申遗系列文创产品,为申遗工作助力。⑥与国际国内知名的化妆品、服饰、皮具、首饰、玩具、文具等品牌合作,共同设计推出“跨界合作限量款”特色商品系列。
  4.3 开启“微演艺”场景,打造文旅演艺品牌
  夜间旅游消费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南京城墙应发挥自身的场所、空间资源、历史和文化的优势,积极探索和推动城墙夜间文旅发展模式,开启以城墙为主题的“微演艺”场景。以城墙历史文化为载体,整合当地特色非遗、地方戏曲等文化艺术资源,开创“大明武士会”“烟笼台城”“狮子山下出狮仪式”等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微节目,形成定期公益性巡回展演。同时结合节假日、城市重要节庆活动同步举办活动,力争将城墙演艺与南京市以及关联景区的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如“千古情系列”“印象系列”等旅游演艺品牌,通过发展城墙“微演艺”打造南京城墙文旅品牌。
  参考文献
  [1]徐慧,沈怡丽,陆星良,等.文化创意视角下博物馆文化历史价值活化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80-83.
  [2]刘博.文旅融合发展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理念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33):226-227.
  [3]周洲,李长奇.文化导向下的区域旅游文化产业活化与再生[J].安徽建筑,2013(6):9-10.
  [4]贺嘉鸿.试论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00):357-360.
其他文献
摘 要:惠山泥人是中国民间彩塑艺苑中的一株奇葩,历400多年生生不息,传承至今,蕴含着一代代泥塑艺人的聰明才智与思想情感。喻湘涟是当代惠山泥人的杰出代表,这不仅表现在其自身的修养和技艺,还表现在其文化视野与创作理念以及不断追寻的艺术实践。“德艺兼求,德艺双馨”,正是对她泥艺人生的最生动诠释。  关键词:喻湘涟;惠山泥人;手捏戏文;技艺  喻湘涟,194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泥人世家,曾外祖父蒋三元、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重视收藏和研究,逐步转向突出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如何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成了博物馆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宣教工作;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防灾减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教育  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以下简称唐山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而建设的主题博物
期刊
摘要:巴蜀地区的汉阙遗存是对汉代木构阙的模仿,有石质“汉书”的美誉,是世所公认的古代艺术瑰宝。汉阙之所以退出巴蜀地区的历史舞台,有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原因。作者从分析汉阙兴盛的原因入手,梳理分析后指出其在巴蜀的势落主要是因蜀汉政权的军事政治政策所致。  关键词:汉阙;巴蜀;消亡;因素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史中,作为孕育期的秦汉时期,其建筑技术和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随岁月的磨砺,以木构为主要结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古籍善本由文献归为了文物,在文博界的地位日渐提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民国文献也因此有了类似趋势,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该时期图书的装帧方式往往兼具精装图书与古籍二者之特点,且因其纸质较脆,颇具修复难度。唯有对两种类型的修复技法皆有所长,并对各类纸质特性熟稔,才能将其修复得当。文章围绕修复民国时期图书中的佳作《古物日历》徐徐展开,以实际案例讨论如何将精装图书与古籍修复融会贯通,
期刊
摘 要:书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且它的寿命有限,多次印刷对书版的损害是明显的。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化、数字化阅读的普及,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受到冷落。然而,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传承千年的文明精髓,不会被现代技术完全取代。薪火相传,让雕版印刷技艺发扬光大,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关键词:雕版;雕版保护;雕版印刷  0 引言  雕版印刷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印刷术。“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
期刊
摘 要:关中地区的唐代墓葬除了帝陵外,主要分为皇室墓和品官墓二元系统,从墓葬的地上以及地下结构两个方面分别探讨等级表现。唐代墓葬制度是唐代等级制度的反映,前期的“号墓为陵”等特制,其实也是对等级制度的一种遵循,是制度上张力的体现,而后期墓葬制度的松变,是唐代政治、经济衰变的必然反映。  关键词:唐代墓葬;等级制度;关中;皇室贵族;中上层官吏  1 唐墓的二元系统与等级  关中地区的唐代墓葬除帝陵外
期刊
摘 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创新成了时代发展的推动者,博物馆行业也不例外。我国很多博物馆为了满足更多的公众服务需求,开始拓展新的运营理念,以通过创新寻求发展之路,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迎合公众文化的需求。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价值?即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要创新。创新是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强大动力,是解决我国博物馆布局不够均衡、水平参差不齐的重要手段,而实施总分馆制是破解博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主要是以展览的形式向公众传播文化,展览的宣传推广模式关系到展览的社会教育功效。文章以泉州市博物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为例,试图探讨其展览的宣传推广模式,以实现泉州市博物馆最大化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展览;闽南文化;宣传;推广  闽南文化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厦门及闽南方言聚集和传播的地区,以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人从远古走来,创造了许多
期刊
摘 要:亳州地方戏二夹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稀有濒危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戏曲繁荣发展”工作的指示,传承与保护亳州地方戏二夹弦,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深入了解亳州二夹弦目前的发展现状,继而用SWOT分析法对亳州二夹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亳州二夹弦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亳州二夹弦;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SWOT分析  1 研究背景  国家级非
期刊
摘 要: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凸显。文章以博物馆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立足地域特色视域,以湘潭市博物馆为例,梳理、总结博物馆教育工作现状,分析指出博物馆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湘潭市博物馆立足地域特色,探索创新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发展路径提出建议,以期对湘潭市博物馆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域特色;博物馆教育;湘潭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