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的审美特征和阅读主体的接受心理的独特规律,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必然性,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因此,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以此二者为依据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都有内在的美的规律,各种文体的美具有交叉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这种不同文体的共性美为欣赏作了铺垫和沟通,而其特殊的美的规律又是这种文体得以生存的根基。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开拓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美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感知散文美,增强对散文文体美的敏感性,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发展建构自己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各个层面。
一、散文的“真我”抒情美
散文的首要审美特征就是它的“真我”抒情性,散文所写的是抒情主体“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散文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文体。散文的真不仅是作者性情的真的体现,而且所写的景、事、理、人亦俱是作者经历的,并非作者塑造、虚构的。另外,散文的“真我”还体现在它“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主观抒发、色彩浓郁的描述笔法。有“我”则“散文味儿”即在,无“我”则就会变成新闻纪事、小说等。从“真我”抒情性这一特点来看,散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必须是与作家的心灵等同的,是仰仗真挚的情感和独到的体悟的。
二、散文的内化美
散文的内化美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感悟,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散文的内涵,不能够仅仅停留于文字层面,停留于景色描写、人物刻画、事件叙述等。教学散文应该对这些景、人、事之间的情感逻辑关系进行探求,从而体会到作者蕴藏于文字中的情思和生命体验,以及更深层的哲理启示和更为丰富的言外之意;不能够像教学外化特征明显的小说、戏剧那样,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分析、社会生活关系分析、尖锐的矛盾冲突分析上;也不能够像教学诗歌那样,由情出景,将散文的实写当成虚构、想象。散文的内化倾向决定了它的抒情性及想象和联想的丰富性,但散文的想象是随着情感铺展的,所思所想都是生活事实,或亲历,或历史上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传递作者的思想,而诗的想象更多跳跃,更多是以虚出实,力求构造诗意,不惜种种假设。另外,诗传情达意还借助节奏的反复、双关、隐喻等语言结构的变形。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散文的特点,注意文体教学的侧重点和独特性。
三、散文的自由美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为自在悠闲的”,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结构布局,或者表现手法的运用,它都少有僵化刻板的规范、格式和限制,一切以作者的感发为中心。散文最近诗,然而与诗歌相比,有诗意和美句但不像诗那样讲求跳跃跌宕,讲求节奏格律的严格要求。散文也写人叙事,但不似小说、戏剧讲求一种虚构设置,讲求情节、开端、高潮和结尾,要求有明显完整的矛盾冲突线索。散文只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有所触动,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或侧重表达含义,或追求传达哲理,或描幕一种景物,运笔如风,不拘成法。散文联想丰富,开阖自如,似乎很散,但这些联想和想象总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散中有序,散中有章。形散是外在的现象,也是散文的自由所在、魅力所在,神聚则是形所依赖的本质,正是神使这些联想显现出心灵的光彩。
散文教学不能忽视散文形散神聚的自由美,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想象,跟随作者的联想、想象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寻找散文的情感联结点,让学生把握作者展开文思的脉络,培养学生体味心灵自由的美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启情,要教给学生循文入情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创造想象,实现思维上的自由,实现解读上的自由。接受美学认为,只有融入了学生个体生命的解读,文本才真正有了生命力,阅读才真正地完成。因此,学生对文本的亲身体验、独特感受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只有实现了解读的自由,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抓住散文自由之美的审美特征。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都有内在的美的规律,各种文体的美具有交叉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这种不同文体的共性美为欣赏作了铺垫和沟通,而其特殊的美的规律又是这种文体得以生存的根基。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开拓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美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感知散文美,增强对散文文体美的敏感性,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发展建构自己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各个层面。
一、散文的“真我”抒情美
散文的首要审美特征就是它的“真我”抒情性,散文所写的是抒情主体“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散文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文体。散文的真不仅是作者性情的真的体现,而且所写的景、事、理、人亦俱是作者经历的,并非作者塑造、虚构的。另外,散文的“真我”还体现在它“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主观抒发、色彩浓郁的描述笔法。有“我”则“散文味儿”即在,无“我”则就会变成新闻纪事、小说等。从“真我”抒情性这一特点来看,散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必须是与作家的心灵等同的,是仰仗真挚的情感和独到的体悟的。
二、散文的内化美
散文的内化美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感悟,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散文的内涵,不能够仅仅停留于文字层面,停留于景色描写、人物刻画、事件叙述等。教学散文应该对这些景、人、事之间的情感逻辑关系进行探求,从而体会到作者蕴藏于文字中的情思和生命体验,以及更深层的哲理启示和更为丰富的言外之意;不能够像教学外化特征明显的小说、戏剧那样,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分析、社会生活关系分析、尖锐的矛盾冲突分析上;也不能够像教学诗歌那样,由情出景,将散文的实写当成虚构、想象。散文的内化倾向决定了它的抒情性及想象和联想的丰富性,但散文的想象是随着情感铺展的,所思所想都是生活事实,或亲历,或历史上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传递作者的思想,而诗的想象更多跳跃,更多是以虚出实,力求构造诗意,不惜种种假设。另外,诗传情达意还借助节奏的反复、双关、隐喻等语言结构的变形。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散文的特点,注意文体教学的侧重点和独特性。
三、散文的自由美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为自在悠闲的”,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结构布局,或者表现手法的运用,它都少有僵化刻板的规范、格式和限制,一切以作者的感发为中心。散文最近诗,然而与诗歌相比,有诗意和美句但不像诗那样讲求跳跃跌宕,讲求节奏格律的严格要求。散文也写人叙事,但不似小说、戏剧讲求一种虚构设置,讲求情节、开端、高潮和结尾,要求有明显完整的矛盾冲突线索。散文只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有所触动,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或侧重表达含义,或追求传达哲理,或描幕一种景物,运笔如风,不拘成法。散文联想丰富,开阖自如,似乎很散,但这些联想和想象总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散中有序,散中有章。形散是外在的现象,也是散文的自由所在、魅力所在,神聚则是形所依赖的本质,正是神使这些联想显现出心灵的光彩。
散文教学不能忽视散文形散神聚的自由美,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想象,跟随作者的联想、想象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寻找散文的情感联结点,让学生把握作者展开文思的脉络,培养学生体味心灵自由的美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启情,要教给学生循文入情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创造想象,实现思维上的自由,实现解读上的自由。接受美学认为,只有融入了学生个体生命的解读,文本才真正有了生命力,阅读才真正地完成。因此,学生对文本的亲身体验、独特感受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只有实现了解读的自由,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抓住散文自由之美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