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ys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和手机引领的规模空前的传媒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捷,同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形势严峻的挑战,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博客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根据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发布"第二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中国网民(包括宽带网民和手机上网网民)规模为4.2亿人,目前青年学生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接近1/3,大专以及以上学历占四成多,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一个非常庞大的受众群,其价值观正处于逐步成长定型的阶段,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信息的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会扰乱信息传播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着巨大影响。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有别于事实判断和科学知识的另一类认识形式,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指引学生健康成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机构,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高等教育事业中。因此,研究与探讨如何在新媒体视阈下有效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发生着深刻的嬗变,呈现出全新的特点,我们要具体分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新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匿名性,与之相伴相随的是信息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信息,也有消极的思想。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加之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种社会思潮、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冲击等,必然会产生多样化的价值观念。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汇聚碰撞,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利用其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竭力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凌驾于别国之上。这些腐朽落后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导致其理想信仰迷失、价值观混乱,无形中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正面临着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的挑战,这是对我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峻考验。在日益多元化的个人选择中,传统的"坚定不移的政治思想","别无选择的爱国激情"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受到挑战。在他们许多人眼里,国家、集体、个人,每一个方面都平等存在,过去那种"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的单项选择已难成共识。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
  如今,新媒体对成功者评判标准的功利化倾向对大学生存在一种价值取向上的诱导作用。新媒体所推崇的成功楷模,多为经济界人士及各类明星,助长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在学生中的滋生蔓延。许多媒体过分追求新闻效应,过分关注社会负面问题的揭露,而对社会积极一面宣传太少,不少学生反映:现在阳光的东西太少,而阴暗的东西太多。在过去,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追求的是崇高的精神,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价值选择表现出典型的理想主义倾向。可是现在,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念的主导性被削弱了。他们普遍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自身的现实利益,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在大学生中表现为由过去的"老三到"(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变为现在的"新三到"(到公司去、到国外去、到能赚钱的地方去)。他们认为理想虽然美好,令人神往,但是太遥远,不实惠。因此,他们更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健康"、"家庭"、"金钱"被许多大学生认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宝";"家庭幸福、生活优越"、"不断开拓创新,为生活寻找更多乐趣"成为大学生们最推崇的处事和生活方式。
  三、新媒体视阈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价值观教育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多样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撞已成为普遍现象。问题的关键已不在于人是否认同价值观的多样存在,而在于人的主导价值观是什么,即应该倡导、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作为国家的主导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在新媒体视阈下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代表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能够形成高度的民族向心力和感召力,为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迷失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因此,新媒体视阈下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全面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挥社会典范的导向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敌对势力正制造各种错误舆论影响大学生。要使网络成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在网络上必须建立旗帜鲜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社会主流价值观,我们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而且要坚持传播的客观性原则,即事实与价值判断分开,全面、准确、公正地反映社会现实,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媒介环境,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树立人生价值的路标。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价值观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需要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正确把握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本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才能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才能不被各种错误思潮影响和侵蚀;2、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扭转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化倾向。现阶段,大学生主体意识日趋增强,利己主义观念浓厚,缺乏团体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就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大学生提供了价值标准和目标蓝图。只有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理性面对和妥善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冲突,不仅从情感上,更要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才能克服个人本位主义的功利化价值追求。而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我们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大学生们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消除大学生价值体系中不科学的价值判断;3、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确立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部分大学生的价值需求逐渐分化,基本的道德规范被打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起码的荣辱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迫切需要一种国家舆论的引领和导向。
  (二)及时调整价值观教育的传统模式,运用新媒体开辟价值观教育的新领域。
  新媒体的普及要求我们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既要坚持主旋律,又要让形式多样化,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平等的对话,将单一的说教转变为生动的交流。
  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忽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属性,把教育客体绝对对象化,教育客体成为单纯的灌输对象。现代教育思维方式倡导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客体并不是单纯的灌输对象,而是活生生的服务对象。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维方式必须具有现代教育思维方式理念,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理论"灌输"而形成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要实现教育模式的转换,实现平等的交流,以平等对话的姿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可。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实际作用产生实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这种价值观强加给大学生,而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价值体现,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念的侵扰。
  其次,要实现传统教育模式到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实施"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战略。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还必须从教育模式人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方法论上的创新。"传统的单一的呆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实效性的显著增强,这就需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大胆改革和创新"。新媒体的发展,诸如网络、多媒体、论坛等新的教育手段的问世,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引入的途径。我们还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一方面利用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体作为新的教育手段,拓展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空间。目前,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比较知名的如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南开大学的"觉悟网"、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就是要弘扬主旋律,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还可以利用QQ、MSN、BBS等新的教育工具,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单、双、多向的相互型交流,进行价值观教育。此外,通过校园影视艺术节、歌剧节、话剧节等方式充分发挥影视艺术作品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功能。这种模式创新的实质就是力求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束缚。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的人,通过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引用,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必然会引起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
  四、结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作为对各种价值观念最为敏感的群体,我们必须用以被实践证明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精神支撑和主导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凯锋.21世纪初青年价值观预测[J].当代青年研究,1999,(6).
  [2]汪松明.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3]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J].社会科学家,2005,(2).
  [4]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7-01-12.
  [5]刘纯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8,(1).
其他文献
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数学都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数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很多人抱怨自己耕耘了却没有收获。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种:  一、没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这
期刊
外语教学心理学从属于教学心理学,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Psychology) 概念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RobertM. Gagner)等人在1969年提出的,至今教学心理学已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它的许多理论和研究成果备受教学理论界的关注,对教学科学的发展产生着日益巨大的作用,1978年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格莱塞(Robert Glaser)主编
期刊
多年从事历史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才能真正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下面就这一问题,从中国各个历史阶段,浅谈一下自己之管见,以供同行们参考、批评指正。  一、中国古代史与现实生活的接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因为据现今比较久远,所以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接受这段历史知识都比较困难
期刊
一、引言  2004年1月笔者所在江南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180所大学英语教改试点学校。学校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下,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从2004年9月首轮的8个教学班到两年后第二轮的64个教学班。短短四年的教学和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备了进一步向全校范围推广的条件和基础。2008年9月在总结江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江南大学大学
期刊
一、引言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外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英语的教学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了。教学工具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向磁带,录音机再到今天的电脑,光盘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进化。在这些多媒介中,英文歌曲和电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使用这一手段可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有利于满足高职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需要。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
期刊
一、引言  图式(schemata)一词来自希腊语,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中。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指大脑把过去存储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成若干个"单元"、"组块"和"系统"这就是"图式"。人们认识新事物是把新事物这一表象输入大脑并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相关"图式",使之产生联系,激活的"图式"越多,联系越紧密,对新事物的特性把握的就越准确,对该事物的认识就越快。  二、图式理论的提出, 及
期刊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映像,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容纳了文化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文化的所有内容;同是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民族的语言,因物质环境和所处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哲学渊源不同,也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因此人类文化因差异的存在而就有了交流的必要。  一、英汉文化的差异  在语言这一民族文化的魁宝中,习语是其中最夺目的一颗明珠,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形象生
期刊
徐特立(1877-1968)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字师陶,湖南省长沙县人。18岁时开始担任教师职务,致力于教育事业长达70余年,从教蒙馆、小学、中学到大学都留下了他教书育人的身影。他不仅开创了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还为社会主义教育做了奠基工作。他一生写了无数篇文章,出版有《徐特立教育文选》、《徐特立文集》等留存后世。他桃李满天下,毛泽东、蔡和森、许光达、李维汉、李立三、肖三、田汉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
期刊
一、文化认同的内蕴指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对于自身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反思性的定位、理解、辨识,还包括文化主体对其他文化群落存在、发展的看法和理解以及对于文化群落之间相互张力关系的参与、把握和认可。文化认同不同于极端的文化特殊主义,也不同于极端的文化普遍主义。文化认同超越了或背后隐藏着狭隘利益或文化传播上没有主见的极端文化普遍主义,也超越了或为了文化主权而抱残守缺或在文化传播中短见
期刊
一、语义学中的同义关系语义场  语义场理论(Semantic Field Theory)最早由20世纪30 年代的德国和瑞士的一些学者提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德国的语言学家乔斯特·特里尔(Jost Trier)。他把一种语言的词汇看作是一个组合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词项的意义均受其他词项的制约,并有它们的定义。语义场理论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寻找词与词之间的共同特征,从而将一些词归纳到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