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态势(渠道篇)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分销商
  
  与手机零售业相比,手机分销业在复杂、不利的经营环境下,分化更加明显。从全国性经销商、省级分销商到地级分销商,一批在残酷竞争中突出重围的企业显现出“强者更强”的特征,而大量竞争力较弱的分销商要么退出,要么功能退化。
  
  


  全国性分销商
  由于上游制造商集中度提高以及主要品牌渠道扁平的趋势,留给全国性分销商的空间越来越少,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能够生存的全国性分销商未来几年内估计有3—5家左右。
  全国性分销商存在的依据是:
  第一,少数外资及国内品牌面向细分市场及利基市场,无力(或不愿)建立自有的或可控的通路体系,将市场全权交给国代。一段时间过后,通常会有差异性品牌“杀出”,它们在成长之初,往往需要国代的扶持。
  第二,一些外资主流品牌在直供或“FD”的同时,将国包作为辅助渠道,以吸纳资金、扩大覆盖、提高份额。
  目前,全国性分销商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战略群组:
  一是品牌较全、品种众多的大型国代,如中邮普泰、天音。由于优势明显,短期内风险不大。
  二是依附少数外资品牌的中型及小型国代。它们的未来取决于代理品牌的市场前景以及与上游的合作关系。其中一些管理水平较低、上游资源薄弱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全国性分销商市场运作的典型模式有天音的直供模式和中邮普泰的二级分销模式。
  相比而言,直供模式的渠道附加值高一些,较适合于中高端产品;二级分销模式吞吐量大,分销低端产品时优势较明显。
  其他全国性分销商处于这两种模式的中间状态。重心下沉、渠道细化是总的趋势,但面临诸多难题。关键问题在于:不下沉,上游不满意,也失去了分销商的价值;下沉,分销流量较小,难以支撑庞大的销售组织,效率较低,管理能力及人力资源可能跟不上。
  
  大区、省级分销商
  随着主流外资品牌渠道扁平化,大区级分销商既没有国代的资金、效率(迅速在全国铺开)优势,又没有地包商贴近本地终端的优势,因此近年来总体上萎缩较快。除极少数品牌保留大区分销模式外,其余品牌很少给大区级分销商机会。它们若不退出行业,很可能演变成省级、地级分销商。
  省级分销商的地盘也在缩小,缺少品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直供型国代所替代,除退出行业的外,它们中的一部分与中邮普泰对接;另一部分被诺基亚改造为“FD”;还有一部分获得某些品牌的省包资格。一些省级分销商过去依赖上游好的品种,经营形态比较粗放,管理水平也不高,当经营环境变化之后不能适应。但也有少数省级分销商在艰难地进行战略转型,并已取得成效,主要标志是在一定区域(整个省或某几个地级市)形成覆盖优势。
  
  地级分销商
  由于上游厂家或国代、省代扩大直供,以及零售业的整合和集中,地级分销商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一方面可获取的品牌资源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与下线零售商打交道越来越难,风险越来越大。在产业和市场发生变化时,地包商是分销链上的最后一环,往往承担了最终风险,在屡次遭受存货、降价风险后,现变得比较谨慎。有的减少投入或抵制压货;有的无心恋战,已经退出行业;有的转向以零售为主。这导致一些上游厂家、国代找不到很合适的地包商。
  大体上说,只有两种地级分销商具有较稳定的竞争地位:一是批零兼营者,零售和批发两种业务形态相互配合、支持,与上游博弈时谈判力较强;二是与上游品牌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地级分销商总体上处于弱势,但在某些地级市场上也存在品牌齐全、品种众多、覆盖面广、渗透力强、重心很低的具有“垄断”地位的“寡头”地包商。
  某些地区地包商的窘境给二线品牌造成很大难题。一线品牌由于强大的品牌拉力,依靠“FD”、“KA”、零售商或国包、省包基本上可以把货分销至三、四级市场;三线品牌不过于追求宽覆盖,通过地包商可以辐射少数卖场;而二线品牌对三、四级市场的零售商来说,既不是非卖不可,也不是所谓的“资源机”,地包商分销起来有困难,达不到既定的覆盖要求。对二线品牌来说,既无法全面直供,又难以依靠地包商,这是一个两难问题。
  
  手机批发市场(通信市场)
  辐射面广的城市通信市场今年以来一扫以往的颓势,重新焕发生机。商流、物流的容量在扩大,流速在加快,产品主要流向四、五级市场。通信市场在功能上对国包、省包均有替代作用。
  通信市场的活跃,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上游“水源”非常丰沛、充足。
  二是许多品牌渗透不到四、五级市场,留出了空间。
  三是高速公路及物流业的发展,为通信市场分销创造了条件。
  四是分销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有些在批发市场设立摊点的小型分销商经营及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手机零售商
  
  2006年,手机零售业的整合持续进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零售竞争承续了以往的价格战、促销战,但在提高零售服务内涵、增加零售附加值方面尚无大的改观,总的来说仍属于产业竞争的初级阶段——以外延型、资源型竞争为主。
  
  主要零售业态
  一是全国性家电连锁大卖场。它们在一、二级市场布局已近尾声,正为巩固竞争地位拼杀,越来越重视手机销售。通常主推直供机型,由于获得的政策优越,常常掀起价格风暴,对整个市场冲击较大,销售效率高,但对上游的要求亦高。在不少地区,已成为手机市场领导者。
  二是区域性手机专业连锁店或单店(大店)。它们是当地手机市场的主力军,市场份额较高,实力较强,经营精明,管理水平较高。大体上分为两种经营风格:一是以直供的大品牌为主推对象,注重品牌形象和长远利益;
  二是以“资源机”为主推对象,经营作风比较剽悍,注重短期利润。
  这些商家有的立足于自建卖场,有的致力于在商场、百货公司里开店,有的主要和移动营业厅合作。
  下图是不同层级市场零售业态示意:
  目前,强势业态正从中心城区向次级市场渗透,导致次级市场竞争关系复杂,零售结构不稳定。
  


  
  零售集中度状况
  一、二级市场,全国家电连锁大卖场的市场份额估计可达30%(全国各大城市平均)。本地的大型手机连锁店市场份额总的估计可占40%-50%。由此看来,强势业态可以占到70%-80%。
  三级市场的零售主体,有些地方是全国性或省级家电、手机连锁店,有些地方是当地的手机专业连锁店(通常只有两三个店)和本地规模化单店。3-5个商家一般能占到全部市场的70%-80%。
  四级市场上,当地几家零售大户通常也能获得70%-80%左右的份额。
  在全部市场上,运营商通过资费政策和促销活动销售出的手机估计占全部市场5%-10%的份额。
  由于国内市场各地差异较大,上面的数据未必完全准确。但各层级市场上均出现了“寡头”是毋庸置疑的。未来的零售竞争主要在“过江龙”(全国性或省级连锁零售商)与“地头蛇”(当地零售商)之间进行,后者未必居于下风。
  
  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主要指中国移动)介入手机零售已是大势所趋。其战略意图在于:延伸价值链,为顾客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丰富营业厅的经营内容,深入持久地掌握顾客资源。有两种形式:一是和资费及促销活动捆绑销售;二是在营业厅零售。
  营业厅零售有移动运营商自营、与社会商家合作经营以及零售服务商协助经营三种形式。各地移动公司逐步会加大自建营业厅比重,同时也会加大自营零售以及准自营零售(导入服务伙伴)的比重。
  移动运营商介入手机零售,客观上会与已成熟的社会零售体系发生竞争。如果前者对后者过度替代,会影响手机销售的市场生态,也容易给对手机会,进而影响到自身的主营业务,这会对运营商介入手机销售构成制约。同时,移动运营商在手机零售方面需积累经验,在这过程中,社会零售商也不会袖手旁观、无所作为。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运营商和社会零售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依存。
其他文献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之道不是以岗位为核心,而是以“人”作为HR管理的核心。  根据公司的需要,分解合并各项工作任务,形成岗位;根据岗位上需要的人员数目,形成编制;根据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根据岗位职级给付工资……传统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能够适应管理知识型员工的需要么?  过去几年中,知识型员工离职后,相当一部分是回归大学校园,那里似乎比企业更加适合他们。那么大学校园,或者医院、科研机
期刊
只要品种适销对路,锁定目标渠道,工作认真扎实,网点分销、品种分销的能力是相当惊人的,而费用也是比较划算的。制定分销计划  白酒市场开始操作时,对渠道及产品有了初步的选择和规划,接下来就要选择分销的方式,制定分销计划。    一、网点布控    无论选择何种渠道进行分销,做规划的时候,必须对所选择的渠道内所有有效的网点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这项工作,可能需要深入市场实地去数一数、算一算,并建立好网点档案
期刊
许多的研究表明,对于非复杂工作,员工的效率差异并不很大,比如生产岗位,绩效卓越的员工与普通员工的绩效也就相差3-5倍;但对于销售岗位,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销售人员创造绩效的差异巨大,80/20原理在销售部门表现的是最为充分的。根据我们对某公司销售部门的调研,在总共400余名销售人员中,表现最为卓越的20人每月平均能够开发出两个新客户,每月人均为企业带来二十至四十万的业绩,他们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是自己
期刊
渠道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众多的厂家中脱颖而出?渠道延伸是寻找蓝海的另外一种视角。  渠道延伸含有两个方面:第一,厂家的渠道如何延伸;第二,渠道成员的下级延伸。随着传统的渠道竞争日益激烈,厂家对于渠道的拓展已经日益吃力;同时,市场环境的恶劣直接影响了渠道成员的竞争力。因此,无论哪个行业,都有必要从另外的视角查看渠道,寻找渠道的突破之处。    渠道延伸之一:寻找全新的处女地    企业以往的渠道竞争
期刊
联想和戴尔的PK已经持续2年了。2006年,戴尔似乎有些流年不利,接连碰到“盈利预警”、“笔记本电脑起火”、“召回电池”、“标价出错”、“美国邮件门”的事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这些产品、公司内部、竞争对手挖角的负面消息都给戴尔带来极大负面的影响,种种因素都影响其2006年度的市场表现。联想并购IBM PC部门后,为新联想快速搭建了一个全球化知名品牌和一个全球化的业务运作平台,国际化战略也开始
期刊
2006年的中国市场,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市场监管的规范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些复杂因素一起使得许多企业和品牌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风波。企业出现某些危机并不奇怪,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危机,而是要探究为什么在危机面前,有的企业可以镇定自若的在最短时间内平复危机,而有的企业却应对无措而损失惨重?2006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危机事件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笔者将其总结为四大关键
期刊
处于低行业集中度的企业都在痛苦地挣扎,贝发、携程网、如家、娃哈哈等企业却脱颖而出。  行业集中度一般是指在一个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品牌其销量累加所占总量的比例。一般而言,高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并处于寡头垄断阶段,业内市场机会已经很少;中度的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在发展变化,业内竞争激烈,品牌处于从分散到集中的途中,行业正处于垄断竞争阶段,此时对强势品牌是一次机会,对普通品牌而言,则可能是威
期刊
管理者迫切需要有创造性而且能独立思考的人,同时又需要用一定的纪律来约束他们。  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刚到通用不足一年,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的时候,就萌发了“辞职”的念头,因为他觉得公司的官僚主义让人窒息,平均主义的加薪更使胸怀大志的他觉得屈辱,于是他准备接受伊利诺斯州国际矿产化公司的聘请。告别宴会上,他的年轻上司古托夫对韦尔奇展开了4个小时的说服,古托夫发誓将使韦尔奇不受官僚作风
期刊
企业在招聘时,要意识到知识型员工的高素养和高潜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主动地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  知识型员工正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在现实的招聘工作中,许多企业却忽视了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差异和特征,采用常规的招聘渠道和方式进行招聘,使知识型员工的招聘质量与效率大打折扣,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针对知识型员工的招聘,企业有必要对招聘的理念及流程进行创新,寻找恰当的方式获取企业
期刊
日前,达能斥资8亿与蒙牛建立合资公司,其中蒙牛占股51%,达能占股49%。而四度增持之后,达能才成为光明乳业第三大股东,持股份额达到20%。蒙牛和光明本是竞争对手关系,达能“一山容二虎”,一时间成了媒体关注和猜疑的焦点。    寡头共谋,稳赚超额利润    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中国乳业市场是达能的终极目标,而资本运作是达此目的最快捷的途径。  从近两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光明2006年销售与2005年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