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日益交融,在此形势下,作为千百年来民族精神的象征,节日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可塑性强,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节日以其通俗化、生活化、娱乐化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幼儿能在与自己的审美意识相契合的节日活动中获得审美享受,观察、探索、表达和模仿等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基于节日对幼儿的积极影响,我园在美育的引领下,开展了“节日教育活动实践研究”活动。
一、节日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节日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和社会资源,适当地向儿童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其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也要求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中外重大节日恰恰是最好的突破口。
2.节日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节日,这些节日都蕴藏着宝贵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资源。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节日活动则是民风习俗的最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节日的起源是不同的,它的活动内容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通过节日教育,我们可以寻觅不同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及其传统友谊,可以体会到各国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真切之情,可以多方面领略各国人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受历史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节日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家庭精心筛选出有趣味性、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节日,让幼儿学会尊重来自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儿童,学会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的儿童,学会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二、节日教育的有效开展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也发现,要儿童自主、自信、主动发展就必须以这一思想为宗旨。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让孩子做。只有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自主地参与活动,才能被幼儿所接受、所理解、所掌握。教育是人际间的影响和互动,道德、智慧、意志、思考方式、情感的传递和暗示都是在这种互动和影响中发生的。因此,如何有效开展节日教育活动,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1.根据节日内容,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庆祝活动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培养了自信心和责任感。例如植树节种树、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自制月饼、冬至包汤圆等,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如在端午节,教师介绍了其由来、传说及习俗,让孩子们知道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然后讲解、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再提供材料让孩子们动手参与包粽子,最后让孩子品尝粽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端午节”成为孩子们内心热爱和期盼的节日,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
2.结合节日活动组织幼儿和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物交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相合作和分享,培养同情心。
例如,在重阳节请爷爷奶奶到幼儿园参与活动,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从而对老人产生爱护之感。在母亲节邀请妈妈们来园参与庆祝活动,孩子们亲自端上水盆,为妈妈洗脚,在感恩妈妈的同时,也表达自己的爱。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了父亲们向孩子介绍自己的职业,孩子深切体会到父亲工作的勤奋与辛劳,学会关爱父亲;孩子们还用行动感恩父亲,制作领带,为爸爸献上一份最美的祝福。活动中,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积极投入,怀着感恩的心,用行动庆祝节日。
3.结合伟人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活动培养幼儿尊敬长辈,爱护老师和同伴,产生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中我们给孩子讲述伟人、英模的感人事迹,无不引起孩子的阵阵赞叹,并产生羡慕、向往的情怀。如在国庆节庆祝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分班进行各地域、各民族的服饰与特产的搜索与分享活动;在“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中,孩子们变身“小孕妇”,把气球塞在衣服里,体验妈妈怀孕的艰辛。
4.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我国丰富多彩、内容广泛的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节日丰富多彩,内容广泛,有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还有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有着多姿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接受的内容。通过节日教育,我们设计了节日活动的目标,老师、家长、孩子一起查找了大量的图片、传说、故事、各地风俗等,使幼儿可以多角度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如春节,幼儿从家庭、从大街小巷就能体会到浓郁的过年气氛,幼儿园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过年活动,如给幼儿讲关于过年的故事、倒贴“福”字、放鞭炮、剪窗花、制作中国结、包饺子等,使幼儿在这样一个活动情境中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了解过年习俗,体验过年所特有的欢乐,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5.结合节日活动向幼儿介绍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萌发幼儿的全球意识,培养幼儿对其他种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
“适当向儿童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节日恰恰是幼儿感知文化的最好突破口,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的节日文化。比如西方的節日文化,它们与中国的节日文化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国家、民族的历史及其文化渊源。在每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节日风俗和习惯,对幼儿来说是新奇的。如我们组织幼儿在傣族的泼水节开展泼水活动,并讲解泼水的意义;还有西方节日活动,如圣诞节狂欢活动、万圣节搞怪活动。透过这些节日活动,幼儿可以更充分地体验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形象地感知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世界也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有利于幼儿学会尊重来自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儿童,学会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的儿童。
6.通过各种节日活动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发展社会性能力。
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教化作用。节日活动中经典、丰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滋养着幼儿关于热爱生命、崇敬自然、认识自我、关爱他人等的认知、品德与行为。例如,在爱眼日、爱牙日、爱耳日、地球日、气象日等节日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不仅获得了保健、环保知识,而且会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意识。事实上,由于节日主题内容具有丰富性,由此展开的教育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仅在幼儿园,就可以做成系列主题活动,巧妙地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融合进来,使幼儿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7.家长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试行)》要求家长“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幼儿园在开展节日教育活动时应具有持续性,让幼儿对节日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井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节日文化的精华在学前教育的内容中就应有必要的、足够的反映,唯其如此,才能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节日独有的文化情怀中。在幼儿园课程中引入、突出节日文化的学习,无论是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同时,节日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还要与家庭、社区、社会资源紧密联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使弦子们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节日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节日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和社会资源,适当地向儿童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其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也要求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中外重大节日恰恰是最好的突破口。
2.节日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节日,这些节日都蕴藏着宝贵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资源。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节日活动则是民风习俗的最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节日的起源是不同的,它的活动内容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通过节日教育,我们可以寻觅不同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及其传统友谊,可以体会到各国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真切之情,可以多方面领略各国人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受历史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节日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家庭精心筛选出有趣味性、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节日,让幼儿学会尊重来自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儿童,学会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的儿童,学会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二、节日教育的有效开展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也发现,要儿童自主、自信、主动发展就必须以这一思想为宗旨。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让孩子做。只有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自主地参与活动,才能被幼儿所接受、所理解、所掌握。教育是人际间的影响和互动,道德、智慧、意志、思考方式、情感的传递和暗示都是在这种互动和影响中发生的。因此,如何有效开展节日教育活动,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1.根据节日内容,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庆祝活动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培养了自信心和责任感。例如植树节种树、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自制月饼、冬至包汤圆等,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如在端午节,教师介绍了其由来、传说及习俗,让孩子们知道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然后讲解、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再提供材料让孩子们动手参与包粽子,最后让孩子品尝粽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端午节”成为孩子们内心热爱和期盼的节日,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
2.结合节日活动组织幼儿和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物交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相合作和分享,培养同情心。
例如,在重阳节请爷爷奶奶到幼儿园参与活动,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从而对老人产生爱护之感。在母亲节邀请妈妈们来园参与庆祝活动,孩子们亲自端上水盆,为妈妈洗脚,在感恩妈妈的同时,也表达自己的爱。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了父亲们向孩子介绍自己的职业,孩子深切体会到父亲工作的勤奋与辛劳,学会关爱父亲;孩子们还用行动感恩父亲,制作领带,为爸爸献上一份最美的祝福。活动中,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积极投入,怀着感恩的心,用行动庆祝节日。
3.结合伟人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活动培养幼儿尊敬长辈,爱护老师和同伴,产生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中我们给孩子讲述伟人、英模的感人事迹,无不引起孩子的阵阵赞叹,并产生羡慕、向往的情怀。如在国庆节庆祝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分班进行各地域、各民族的服饰与特产的搜索与分享活动;在“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中,孩子们变身“小孕妇”,把气球塞在衣服里,体验妈妈怀孕的艰辛。
4.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我国丰富多彩、内容广泛的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节日丰富多彩,内容广泛,有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还有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有着多姿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接受的内容。通过节日教育,我们设计了节日活动的目标,老师、家长、孩子一起查找了大量的图片、传说、故事、各地风俗等,使幼儿可以多角度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如春节,幼儿从家庭、从大街小巷就能体会到浓郁的过年气氛,幼儿园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过年活动,如给幼儿讲关于过年的故事、倒贴“福”字、放鞭炮、剪窗花、制作中国结、包饺子等,使幼儿在这样一个活动情境中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了解过年习俗,体验过年所特有的欢乐,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5.结合节日活动向幼儿介绍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萌发幼儿的全球意识,培养幼儿对其他种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
“适当向儿童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节日恰恰是幼儿感知文化的最好突破口,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的节日文化。比如西方的節日文化,它们与中国的节日文化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国家、民族的历史及其文化渊源。在每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节日风俗和习惯,对幼儿来说是新奇的。如我们组织幼儿在傣族的泼水节开展泼水活动,并讲解泼水的意义;还有西方节日活动,如圣诞节狂欢活动、万圣节搞怪活动。透过这些节日活动,幼儿可以更充分地体验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形象地感知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世界也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有利于幼儿学会尊重来自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儿童,学会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的儿童。
6.通过各种节日活动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发展社会性能力。
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教化作用。节日活动中经典、丰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滋养着幼儿关于热爱生命、崇敬自然、认识自我、关爱他人等的认知、品德与行为。例如,在爱眼日、爱牙日、爱耳日、地球日、气象日等节日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不仅获得了保健、环保知识,而且会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意识。事实上,由于节日主题内容具有丰富性,由此展开的教育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仅在幼儿园,就可以做成系列主题活动,巧妙地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融合进来,使幼儿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7.家长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试行)》要求家长“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幼儿园在开展节日教育活动时应具有持续性,让幼儿对节日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井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节日文化的精华在学前教育的内容中就应有必要的、足够的反映,唯其如此,才能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节日独有的文化情怀中。在幼儿园课程中引入、突出节日文化的学习,无论是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同时,节日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还要与家庭、社区、社会资源紧密联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使弦子们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