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一、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我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A、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B、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C、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D、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对于课文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文是语音、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学习课文,也就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因此,一开始就可以一句句、一段段来讲和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文不仅仅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作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我们认为,前一观点强调了语言结构的学习,却忽视了语言功能的学习,而一开始便逐字逐句地讲练,势必造成“见木不见林”的后果;而后一观点既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又强调语言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读、写,而且能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持后一种观点。我们往往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
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这方面,我们往往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再做模仿造句,后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我们也往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说出来,这样做,往往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开设阅读技巧训练课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我会每周用一节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阅读技巧训练课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方法,培训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
三、指导学生课外泛读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阔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近年来,为了应付高考,复习题、模拟试题充斥市场,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上去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偏向。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通过阅读实践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在这方面,我们的作法是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我们便为学生设计了两张能分别表示阅读进展和阅读理解率的统计表,一张发给学生,让学生登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另一张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成绩连成曲线。这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进。我们把这种做法定名为“英语阅读马拉松赛”,即长期地进行比赛。读完了一本,再开始第二本、第三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本一本读下去。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了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一、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我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A、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B、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C、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D、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对于课文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文是语音、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学习课文,也就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因此,一开始就可以一句句、一段段来讲和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文不仅仅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作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我们认为,前一观点强调了语言结构的学习,却忽视了语言功能的学习,而一开始便逐字逐句地讲练,势必造成“见木不见林”的后果;而后一观点既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又强调语言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读、写,而且能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持后一种观点。我们往往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
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这方面,我们往往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再做模仿造句,后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我们也往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说出来,这样做,往往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开设阅读技巧训练课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我会每周用一节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阅读技巧训练课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方法,培训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
三、指导学生课外泛读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阔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近年来,为了应付高考,复习题、模拟试题充斥市场,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上去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偏向。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通过阅读实践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在这方面,我们的作法是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我们便为学生设计了两张能分别表示阅读进展和阅读理解率的统计表,一张发给学生,让学生登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另一张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成绩连成曲线。这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进。我们把这种做法定名为“英语阅读马拉松赛”,即长期地进行比赛。读完了一本,再开始第二本、第三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本一本读下去。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了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